鼎丰小说网 > 那一年1977 > 第七十四章,又是一年春来到

“姜广明家的大小子回来了”,一时间这消息席卷在村中的各处闲话中心,姜斌成了全村人议论的话题。这年月,出村务工的人都很少,更何况像姜斌这样去了首都的读书人呢,那也算是十里八村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了,自是这一片受人仰望的风云人物。

过来人的曹景行,孩子都有四个了,岂能不明白年轻人的心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这都新时代了,反过来也没什么。

火车票是学校一个月前就订好了,姜斌倒不用操心,等着回程的日子就行。

“你认识钟爱华吗?”

好好的修鞋摊子,被折腾的七零八落。

姜斌这一年与刘家也算往来频繁,劈柴胡同去了好几回,因此刘东有此邀请,也是确实应该。

刘东是个直肠子,在边上有点看不过去,一脚踢过去道,“你这小子,能不能一口说完?”

迪斯科可就有意思了,很快就会风靡中国,成为时尚青年的最爱,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身体剧烈的扭摆。蛤蟆镜,宽脚裤,将要随着这帮年轻人的舞姿,摇摆在中国的大小公园。甚至几十年后,同一批人依然占据着各大公园、篮球场、足球场、小区,犹如城市的“”穿插在每一个角落缝隙。

姜斌看着店员走到不远处,对着一个中年人不停的解释,一边还用手指了指摊位前的姜斌。

姜斌当然也只好随大流,留在了学校。不过,因为没有固定的课程,时间上倒是自由了好多。

“啊,原来是姜斌同学,快请进”,朱晓敏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右手,道,“我是机械二年级的朱晓敏,很高兴认识你”。

读完整个总结,朱晓敏愈发的感兴趣,这句口号,虽不华丽,却引人深思。

上午上的是高等数学,这是不少同学的噩梦,遇到高数课就紧张。

走仕途?这是很多人会做的选择,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金贵的很,去哪儿其实都有一个不错的前途。可是上辈子,他走过,没有靠山的他,走的甚是辛苦,虽然生活上没有压力,但是勾心斗角总是让人生畏。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隔壁燕大的计算机系更惨。听交流回来的年轻老师分享,燕大的计算机为了突出自力更生,把机器的英文操作代码换成了汉语拼音,更加的不方便。

今天,听着几位专业人士的普及,姜斌也算是对当下的古玩市场,稍稍有了了解。

更令姜斌震惊的是,琉璃厂有专门的文物商店,负责售卖一些古董。文物点收购上来的东西,经鉴别后,把价值高的送交总店,统一调配给各地的博物馆、研究机构。其余的分为三等,由文物商店出售。

趁着周末,姜斌也没有多考虑,出了校门就往烂缦胡同赶,郭大爷这根大腿不能放弃。

店员有些吃惊,因此用眼睛多瞄了刘东两眼,买这么多肉的可不多见,要知道京城一个人每月的肉票才一斤半,这一块肉至少七八斤。不过吃惊归吃惊,还是熟练的称量包裹,顺手递了过去。

两人敲定各项细节之后,刘东带着院外的几个人进来见过姜斌,简单的寒暄之后,得知有了买卖密卷的准信,一个个开心的走了。

姜斌记得后世,某个姓马的收藏专家,经常在电视上回顾自己的发家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趁着文化市场还是荒漠的时候,挖到了第一桶金。

上一次,路过新街口附近,姜斌看到人头攒动的国营早点铺子,早就动了馋虫,正好这一次趁机解决一下肚子问题。

北京三厂位于酒仙桥附近,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798艺术区。这一片都是东德援建的电子器材厂,一直属于保密工厂,有番号编制,798就是代号。

而现在这种状况终于要改变了,唯人才、能力上岗是大家一直期待的,姜斌总算知道大家为什么一进门就那么开心了。

再加上刘东说的话,姜斌放心了不少,说道,“那就差不多了,下午咱去西单转转,看能不到买到油印机”。

这在前些年可是典型的“投机倒把”,是警察和人民群众重点的打击对象,而现在居然由暗转明,慢慢的浮到了明面上。

看着眼前的人,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梳着主流的三七开发型,很是陌生的脸,印象中确实没有这个人的信息。

刚来学校的时候,看到刘建武和张继伟的态度,姜斌还会担心,像曹景行这样满口陕普的农村人会受到瞧不起,会被欺负。

“到”

两世为人的姜斌,加起来心里年龄至少六十多岁的,被叫老姜的多,可在这儿也只能无奈的成了大家口中的”小姜“。

稍后,汉子被绑了手脚,抬到了通风的卧铺车厢,好好休息了一下。列车员生怕再有意外,几个救人的旅客,也被安排进了卧铺,帮忙照应着。

一般情况下,这么大的雪情,长途汽车都会停运的,但去陇海线的这条路有些特殊。当下国家对战备工作还是相当重视的,淮阳有设立战备交通指挥部,因此去往陇海线的路还是有保障的,安全通行没问题。

“大斌哥,我跟我姐来送你,感不感动”,刚坐下的姜斌还没来的及开腔,倒是开朗外向的来娣递上了话。

姜斌只好回身,蹲下给她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小声的哄到,”哥哥很快就回来,在家要乖乖地“。

烦恼的青春。

最让姜斌感兴趣的是摆在一角的半导体收音机,正播放着最时新的新闻,“华主席热情接待阿尔巴尼亚外长”。这可是个好东西,鼎鼎大名的“红灯”牌收音机,需要四节大电池才可以带的动,对于如今还是个土鳖的他来说,是有不小的诱惑的。

工作人员还是很警惕的,一阵盘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是“状元”来办户口了。

“状元,”大家一楞,虽然提前一步知道姜斌考上了大学,但“状元”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可不得了,一时引得大家议论纷纷,仿佛这个“状元”比大学更有魅力。

录取通知书比普通的信封要大一点,像是牛皮纸,张俊找了把小刀,小心的打开,里面仅有一张信纸,看起来感觉薄薄的。

老王头来的最早,因此卖席也是第一个,十三张席子倒也不重,盼娣帮着父亲利索的抬到了收席的账桌边上,让会计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