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敬业精神 > 敬业精神 22 “差不多先生”的悲剧

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被“不敬业”包围着,无处不在,使我们备受困扰和折磨。诸如器械毛病百出,服务人员疏忽大意,计算机老出差错等。

这样的人,忘记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干什么都有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到了干一行恨一行的地步,那么在抱怨客观环境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呢?如果在工作中你没有了敬业精神,那下一个工作必定又是恶梦的开始。

所以说,一个人努力地工作,不仅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其实,更有益于自己。

有本书叫《不可阻挡》,书中记述了一个“推销英雄”比尔•波特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感动。

他当时就想,如果自己想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制造的全部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在福特汽车公司里,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而正是因为这项工作,汤姆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父亲的话让法里斯深受震动,法里斯在回忆中说道:“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学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和应该如何敬业。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帝说:“工作是我能给你的最大祝福了。想一想,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整天无所事事,那将是多么可怕!只有不断投入工作,才有生命的活力。现在你居然把我给你的最大恩赐都扔掉了,当然就像以前那样一无所有了。”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则故事: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丰厚的薪水、更高的职位和更完美的人生。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敬业精神将决定这家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里,员工敬业精神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企业的展也就越迅。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o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然普遍存在。在工作中,如果领导要求一位员工将手中的工作做细,换来的回答(虽然只是嘴上咕哝)最常见的是:“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差不多”所反映出来的是没有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没有更高目标,这种严重缺乏敬业精神的风气将会弥漫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差1%的“差不多”的。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这样传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当由下向上传递一项建议的时候,每一层的人都抱着“传递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最后到最高层领导那里,你的建议就可能变成了一项对你的惩罚措施了。

密斯•凡•德罗是2o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在描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反复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差不多”心理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

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有时,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敬业精神,消灭这种“差不多”心理的决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抱有消灭“差不多”的决心,把事情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那么,公司的展和自己的成长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