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几个男人的疑问和童年

“他到底算是我的第几个男人呢?”花凌洋蜷缩在叶展轩的怀抱里懒懒地想,太阳早已经升起来了,阳光穿过淡紫色的薄纱窗帘,照耀在花凌洋躺着的大床上。这时候,叶展轩还在睡中,尽管在里,他仍紧紧地搂住花凌洋,仿佛他一松手,她就会飞了似的。

在叶展轩眼里,花凌洋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纯洁女人,像大熊猫一样属于国宝级别。因为叶展轩觉得,他是花凌洋的第一个男人,花凌洋在跟他睡之前,是个黄花大闺女。

当然,“我是chu女”这话从来没有在花凌洋嘴里说出来过,可是叶展轩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花凌洋在那天的表现来看;确认她的确是个chu女。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叶展轩的判断是失误的,像所有花凌洋身边的男人一样,他们都以为自己是花凌洋的唯一,其实不过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小点缀而已。

没有人例外,即使花凌洋深爱的男人如叶展轩,也不知道她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花凌洋确信一句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话:“如果一个女人有着一张18岁的天使脸孔加上80岁老妪的心机,那她就会所向无敌。”

对于女人来说,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和后天修养无关。

1。

花凌洋的童年是在一个军委大院度过的。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和她在一个学校的小朋友的父母还需要用肉票买肉的时候,花凌洋已经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了。爸爸是一个军官,尽管在整个军委大院里,他的官职不算高,但已经能够保证花凌洋姐弟三个的丰衣足食,保证他们能够在等级分明的军委大院里不受小朋友欺负了。

花凌洋家里算上她一共有三个孩子,她排行第二,姐姐花凌波,弟弟花凌涛。家里孩子多的人们都有经验的,一般家里的第二个女儿是最不受人关注和待见的。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终归是一个家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的降临必定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喜悦。所以第一个孩子是幸福和备受关注的。按照中原这种儿女双全的风俗习惯,不管有了个女儿还是有个儿子,都会期待下一个孩子的出生,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第2个孩子都非常期待他是个儿子。儿子是顶门立户的、光宗耀祖的,在老家,谁家没有儿子是要被欺负的。带着这些殷切的希望,花凌洋降生了。大家对她的失望程度可想而知,有个本家的爷爷甚至建议把她埋到外面野地里去算了,为此花凌洋长大以后每次回老家见到那老头的时候都会对他翻白眼儿。

第2个是女儿的花家,不得不酝酿生第3个孩子。那时候,花凌洋的爸爸已经在部队里提了干,事业如日中天。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花凌洋父母造人的热情。爸爸回来休探亲假没几天,走了没几个月,妈妈的肚子就又鼓了起来了。妈妈是个有见识的农村妇女,据老家里的人说,妈妈的祖上是大地主,成分不好,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批斗死了。这个成分问题一直跟随着妈妈,她没有被推荐上高中,更不用说被推荐上大学了。爸爸在妈妈最孤单、最不得意的时候娶了她,然后就参军去了,一直到花凌洋该上小学了,爸爸才把他们一家人都接到城里。但在花凌洋的印象里,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一直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他们很少红过脸儿,更不要提吵架了。妈妈是乡村里远近闻名的美女,这遗传基因给了姐姐和弟弟,他们都是大眼睛、双眼皮,忽闪的眼睛会说话。只有花凌洋,遗传了父亲的单眼皮,大嘴巴,好在的是在妈妈那里遗传了瓜子脸,要不根本没法见人了。

妈妈怀孕生了弟弟,这是花凌洋4岁时候生的事,按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不记事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对很多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尽管爸爸对花凌洋不是那么关注,但妈妈对她仍是很呵护备至的。从小,花凌洋就没穿过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每次过年做新衣服的时候,妈妈总是给她和姐姐一人做一件,式样和质地都差不多。姐姐比花凌洋大一岁,但是矮一些,总是长不高,妈妈说是因为怀了花凌洋的时候和她的出生,抢了姐姐的营养。

不过花凌洋和姐姐从来没有闹过别扭。从小到大,姐姐都是很敦厚老实的样子,花凌洋精灵古怪,很多事情还需要姐姐帮忙掩盖才不至于回家挨打。

妈妈说是弟弟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福气。弟弟刚会走路的时候,爸爸又一次探亲回来了。这距离爸爸上次探亲已经过了两年。弟弟被妈妈抱着递给爸爸,爸爸讪讪地抱着他,教他喊爸爸,可是弟弟哇的一声哭了,爸爸却笑了。

这次回来,爸爸决意带一家人进城里住了。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她和爸爸两地分居了这么久,终于苦尽甘来了。

第2高兴的就是花凌洋,虽然她对老家的小蟋蟀小猫小狗恋恋不舍,但想起城里有她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她就抑制不住地兴奋。

花凌洋的新家在军委大院一排排将军楼后面的公寓里。爸爸单位考虑到花凌洋家里孩子多,竟然破天荒地分了一套三居室给他。给妈妈也安排了工作,在部队的医疗室里当卫生员。

那时候对医院里的卫生员要求没那么严格,妈妈一边自学,一边在工作岗位上实践,每年都能拿回先进工作者。

2。

花凌洋的童年生活在军队的大院里才正式拉开序幕。

这里是孩子们的一片乐土,加之各自的家长都是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彼此熟稔得很。对各自的孩子交往的小朋友也非常放心。

姐姐花凌波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花凌洋读学前班。从来没有受过正规幼儿园教育的花凌洋在课堂里如坐针毡。第一次上课,老师讲课讲到一半的时候,她忽然站起来走到门口去,因为她现一只小猫眯从门口跑过。

老师对这个长相一般,行为不羁的小女孩很不感冒,跑到门口抓住花凌洋的胳膊说:“这位同学,你上课的时候怎么能乱跑呢?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你实在太没教养了。”结果是,花凌洋的下半节课在门口罚站中度过。

花凌洋怎么也想不明白,上课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够看门口的小猫呢?妈妈并没有告诉过她,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听老师的话,所以她一直都不明白。

下课铃响了,花凌洋长出了一口气,这罚站终于要结束了。小朋友们陆续地走出教室,花凌洋很开心地和她们玩了起来。

忽然听见老师很愤怒地喊她:“花凌洋!让你在罚站,谁让你自己跑掉的?回来,继续给我在这里站着。”

花凌洋垮着一张脸,继续站在那里看别的小朋友玩。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由两个小朋友把花凌洋送回了家,顺便告诉花凌洋的妈妈,老师“邀请”她去学校谈话。

已经读小学一年级的姐姐在家,听说妹妹被老师请了家长,很着急。她问花凌洋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花凌洋不以为然地说,上课的时候溜号了。

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事,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过这事犯在花凌洋的老师手里就比较倒霉了。下午,妈妈到学校受了老师的一顿数落,回到家里,又对花凌洋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让她不要在上课的时候溜号了。

可能是从那个时候起,花凌洋就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任何老师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报着怀疑的态度。上学,在很多时候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一种折磨。

老师也不待见她,觉得这个女孩子不讨人喜欢。不会像别的女孩子一样乖乖巧巧地学习、写作业、问问题。好象天大的事在她眼里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一样,她经常性地不完成作业。那时候作业都是小组长检查,花凌洋用三块太妃糖贿赂了她的那个小胖子组长以后,就再也没有认真地写过家庭作业了。

所幸的是,花凌洋的天分很好。尽管不认真听讲,不好好写作业,成绩依然很好。一不小心还能考个班级前三名。

这让那些老师很无奈,连请家长教训一顿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就这样,花凌洋和老师相安无事地到了小学毕业。小学毕业考的时候,花凌洋一举考了年级第一名。但老师仍没有给她奖状。

第二章:如鱼得水

升入初中,花凌洋更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龙腾网初中离家里小学远了很多,花凌洋以升学考试年级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初中。初中老师并不知道花凌洋的劣迹,对她青眼有加,还封了她一个班长当当。

不过,这个班长并没有当的时间太久,老师就现花凌洋实在不是块当官的料子。没有哪个老师见过这样恶劣的学生,上课睡觉不说,花凌洋还给班级的同学养成了一个上课吃零食的习惯。

花凌洋在初中时候认识了鲍思雨。这个女孩子,和花凌洋的友谊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但最开始的时候,花凌洋并不喜欢她。

鲍思语的父母都是市里的领导,她身上带着一种千斤小姐娇滴滴的味道,说话也轻声细语的,这让从小粗手大脚惯了的花凌洋很不习惯。当老师把她们安排成一桌的时候,花凌洋很不乐意地扭了扭身子。

不过没过几天,花凌洋现鲍思雨是个很好玩的女孩儿,更让花凌洋开心的是,鲍思雨经常在家里带很多她从来没有见过的零食给她。女孩子的友谊,也是可以从吃开始的。

她们吃零食的步骤是这样的。鲍思雨和花凌洋坐在班级的第5排,她们上课的时候把课本立在桌子上,老师看不见课本后面是什么。先把要吃的巧克力豆、花生米之类的东西摆在桌子上,趁着老师回头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低下头去直接用嘴把零食噙到嘴里……

这样的做法,在花凌洋的改进之下屡试不爽。其实不是下课不可以吃的,只是下课吃零食没有上课那么刺激。花凌洋得意洋洋地总结道。

花凌洋上初中那年,已经14岁了,可是看起来仍然像男孩子一样。在别的女孩子续起长头的时候,花凌洋仍是一头男孩子似的短。

对于女孩子的生理,花凌洋倒是早早地懂得了。她和花凌波住在一个房间里,当花凌波羞羞答答地把卫生纸折来折去去厕所的时候,花凌洋就很好奇地跟过去看了看。然后很害怕地跟妈妈说:“姐姐生病啦!她出血啦。”

妈妈拍拍她的脑袋说:“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姐姐这个时候身体不好,你要照顾她。”

所以,当体育课最开始跑步热身的时候,老师会说,不能跑的女同学站到一边去,就会有女孩子从队伍里走出来站到一边儿,男孩子会暧昧地笑。花凌洋就自我安慰道:“她们都是需要我照顾的女孩,她们身体都不好了。”14岁时,她还是个晚熟的女孩子。

就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花凌洋忽然看见爸爸从学校门口进来,匆匆地走进教学楼里去了。花凌洋很想冲过去喊一声,恰好老师在安排他们坐跳山羊,就那么一晃就过去了。

下午,花凌洋放学回家,看见只有姐姐一个人在家写作业。花凌波是那种少有的用功的女孩子,她的成绩一向好,也遵守纪律,每年的三好学生光荣榜上,总是少不了她的名字。

花凌波长得也比妹妹漂亮得多,所以,即使教过花凌波又教花凌洋的老师,如果不是看她们的名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她们联想成一家的孩子的。因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花凌洋放下书包就大喊“饿了!”

妈妈还没下班回来,花凌波站起来到厨房给妹妹找了块饼吃。

花凌洋一边啃着饼一边儿说:“姐,你知道咱爸今天去学校了吗?”

花凌波低头写着作业,头也不抬地说:“不知道啊,去学校干啥了?你不是又被老师叫家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