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在这里说到文中的称呼问题。

据考据,在汉代,夫人也不是随便能称呼的。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汉指列侯之妻。

《汉书·文帝纪》说:“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无得擅征捕”。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乃得称太夫人。”而汉朝的列侯,是二十爵的最高等,只有少数高级官吏和世家宗室才有资格受封,那么其实,夫人这个称呼,其实是不好用的。

同理,太太那个称呼也很不能随便用。

少爷和老爷这个称呼还没有,小姐那个词不能乱说。

总之一句话,考据下来,光是要用称呼就很头痛了。

而至于说为什么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称呼,那肯定是因为分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立场和远近亲疏以及语境的问题了,总之,请大家不要太计较了,如果实在要计较,请务必写成每篇千字以上的长评啊,而且一定要有几千字就写几篇,啊哈哈哈哈哈哈~

幸好本文半架空( ̄▽ ̄"),求同存异,所以考据党就不用和小气吧啦的作者讨论称谓的问题了。架空真是外能啊,顺便还可以把土豆弄出来,这可是个好物,为什么好,以后再告诉你们哈~(读者(#‵′):你对土豆是要有多热爱?哪篇文都少不了土豆,你个土豆作者!于是,以后作者还有个外号叫“土豆君”==)

谢谢大家支持!

喜欢的文都不更新,你们这些渣作者,快点更新,给我更新!

3、身世狗血了

据说,他这个身体的父亲——已经故去的宋中丞活着时原是当朝御史中丞,不仅年轻英俊,地位也颇高。

按理说,三十多岁就能做到御史中丞的人,前途无限,还大有发展。可惜,新帝登基不到一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就因为死谏而获罪,虽然没有当场死在朝上,但是回到家里没几天也就病去了。

宋中丞是扶风郡平陵县人,虽然宋家在扶风郡也是大族,还出过皇后。不过,貌似他们家那一支并不是本家,而且也不是很强。

要不是宋中丞早年到南阳郡来读书,拜了宋嘉言这个身体的外祖父为师,多少也算是和恩师的女儿青梅竹马,而且他也算是有些能耐,不仅后来通过考试被先帝发掘出来,委以重任,一跃成为天子近臣,按照道理其实是轮不到他来娶南阳大族孔家的女儿的。

宋中丞也是个长情的人,据说他对恩师的女儿一见钟情之后也颇为有头脑,既没有死缠烂打,也没有苦苦哀求,而是独自一人拜别恩师到了京城去寻求发展。

而且他这人也算是意志坚定又有勇有谋的类型,短短五六年,他一路从太学生因为考试优异被授以郎中之职,又从郎中一步一步做到了侍御史。

也算是他们有缘分,宋中丞在京城到二十五六岁被授以侍御史之职却还没结婚的时候,其实宋嘉言这个身体的母亲孔氏据说才十七岁,正是他外祖母挑挑拣拣,这个不好,那个也不行,所以挑大了女儿年纪的时候。

认真说起来,宋中丞和孔氏是算不上什么青梅竹马的。按照他们年龄的差异来算,当年宋中丞在孔家读书的时候,孔氏至多也就八岁左右。

就算是宋中丞离开孔家的时候,孔氏也不过十二岁。一个二十岁的人,对一个十二岁的人能有什么爱情,这话说出来别说是宋嘉言,就连孔家的这些侍女们也都不相信。

不过,事实就是,当时因为宋中丞离开孔家之后愣是二十五六岁都还没结婚。(注:古人二十五六岁没结婚是晚婚,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时候活到七十岁的人很不多,活到六十岁据说都要看运气。)而听说他老师的女儿还没有嫁出去之后,他也很快就派了家人从京城过来求娶。于是,这件事,不知道怎么的,阴差阳错貌似就成了一时传奇感人的爱情故事。(好吧,所有的传奇爱情故事背后说不定都有残酷的真相,只是没多少人知道而已OTZ。)

如果说以前,孔家的太夫人八成还有些看不上宋中丞,毕竟当时还是宋侍御史的宋中丞家据说并不是扶风宋家的本家,不过是分家。

扶风宋家跟圣人后裔、当世巨贾的孔家比起来都还是差上一些,分家那就更不要提了。

而且据说他们家在扶风郡的乡下地少人多,父母倒是俱在,不过家里兄弟姐妹据说五六个,家里的情况也复杂地很,这样的家境当然是称不上门当户对。

不过,现在情况就不同了。

孔氏现在已经十七,这年头,十七岁的女人还不结婚,那多少都会让人有点侧目,而且也不好找,低嫁的可能性本来就很高。

而宋中丞则不同,宋中丞年纪轻轻已经是天子近臣,而且听孔家在朝中的人说,宋侍御史言辞颇得天子喜爱。又有孔家当时还在的太公、孔氏的爷爷和身为宋中丞老师的孔大司徒、孔氏的父亲两个人做主,最后,这桩婚事还是成了。

那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说。不过,宋中丞也算是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听这些侍女们背后悄悄议论说,当年啊,据说宋中丞都做到了中丞,家里不仅没有妾侍,连当时的官员很喜欢养的家女支都没有一个。迎娶了孔氏过门之后,他每天的活动不是到皇宫应值散值,就是回家陪新婚妻子。后来有了孩子,他每天的活动又变成了带孩子,陪孩子。据说,他们家几个孩子,都是他亲手带大。

这样的丈夫按照道理来说应该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