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太妃听后尚未表态,赵佶已拍案大怒,道:“章惇原是哲宗重用之臣,才让他做山陵使,岂料他竟奉使无状,忘恩至此。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嫂但请宽心,我必妥善处置,以慰皇兄在天之灵。”

蕙罗听到此处质疑道:“不对呀,春天的花香应该激诗兴才是,黄山谷那样的才士怎么会在春天文思滞涩呢?这几句或许是说,人到中年,很难再被什么打动,作诗也提不起兴趣,但这馥郁花香令我从老僧入定般的状态中醒来,春天的气息促使我诗兴萌,一向滞涩的才思也如泉涌,所以作了这诗,感觉就像撑船勇渡八节滩头一样。”

郑滢默然。

所谓篆香,也是焚香的形式之一。模具金属制成或木制,中间有柄,底部镂空成连绵回环的纹路,通常状如篆字,故称香篆。纹路可做成篆字,也可做成各种图案的花纹,但无论如何缠绕转折,须前后相连,中间不能断。焚香时先将香炉中香灰用灰压理平,将香篆平稳地放在香灰上,用香匙将粉末状香品填入香篆纹路中,压实香粉,清理余粉,左手轻提香篆,右手执香匙或香铲等轻敲一下,左手迅提起香篆脱模,香粉形成的篆纹便完整地呈现在香灰上了。最后点燃篆纹一端,暗火徐徐向篆纹另一端蔓延,香烟袅袅升起,便可如常感受香韵。

周尚服与郑滢随即面奏皇后,告知此事,皇后却也拿不定主意,只说既是要为官家梳头的人,自然请他决定较好。

蕙罗为赵似做的水上浮海船模型请香积送到圣瑞宫了,据香积说是亲自交到了赵似手里,但赵似只是收下,并无太多表情,也没让香积给蕙罗带什么话。蕙罗听后不免稍感失望,心想那日他向她道别,看来还真是决意以后音容两渺茫,悲欢莫相知,赠送此船的心意他多半未能感知,倒是自己自作多情了。

蕙罗下意识地摆。刘清菁冷笑:“你也在维护她?对了,你是听命于郑滢的,你也相信我杀母取子?”

蕙罗犹豫半晌,在刘清菁不断劝导下,终于说出了想做那艘船的事。

然后命人呈上当季甜品糖酪浇樱桃给蕙罗品尝。

“是呢,”刘清菁笑问,“官家觉得妾暴殄天物?”

旋即又命人展开其中三卷,但要他们挡住款识题字之类,对蕙罗道:“这三幅主题都是水汀芦雁,分别是崔白先生、吴先生和我画的,你能猜出哪幅出自谁笔下么?”

刘韵奴叹道:“只好试试看,碰碰运气了。”

蕙罗但见一列内侍与内人的队伍正从宫城内往外走,迤逦不绝,似有数百人,都背着行李,其中不少人还被持兵戈的宦者押解着,一路大放悲声。

“章惇居然在伪造的手诏里称‘非斯人其谁可当’,一想起这句话老身就气不顺!”太后怒火攻心之下猛咳数声,郑滢忙上前为太后抚背劝慰。

果然未及一刻,宫正便已赶到元符宫,见状大惊,对刘清菁道:“宫人犯罪,娘娘应先传宣我或司正来处理,不应先用私刑。何况这位内人若只因散布谣言,罪不至此。”

曾布欠身道:“火禁不可不严,理当如此。何况此番火势甚大,孙内人所犯之罪,虽凌迟亦不为过。”

赵似蹙了蹙眉:“你这是要造反?”

“她更不行。”太后决然否定,“她于官家,算是有功,但对先帝而言,就是不忠了,始终德行有亏。何况先帝生前,她就落了个侍疾不周的罪名,我收留她在我宫中,已是加恩宽待了,若再让她做官家房院,难免宫廷内外讥议四起,有心之人再加以演绎,更会坏了大事。”

待续

“对我来说物品没有贵不贵,只有值不值得。”赵似道,“钱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

蕙罗脖颈剧痛,且呼吸困难,挣扎着咳嗽几声,断续答道:“奴……虽……微贱,不乐……帝王。”

“你在吮什么?”赵佶忽然问。

赵似旋即前往赵令穰宅第。庞夫人则让人整理客房,请蕙罗安歇。

蕙罗道:“这香我闻过,其中用的沉水、白檀、兜娄婆、麝香品质均属上乘,值得购买。”

“这里的香药主要是卖给平民的?”蕙罗问。

此刻蕙罗见车驰过一牌坊,上书“咸宜坊”三字,想起来此处也正是宗室聚居区域,与那人妄言映对,难怪无人相助,不由暗暗叫苦,冷汗涔涔而下。

郑滢悠悠侧看窗外,又道:“东方既白,天已大亮,上朝的官员都到了。”

蕙罗被分到郑滢一边,听说规则后颇感不妥,亦听见周围内人抱怨,思量一番后去找郑滢,建议道:“司饰内人资历各有深浅,经验、技艺都参差不齐,按量均分,也许会导致最后拣选的香药品质不一。能力差的内人为完成数额或胡乱拣选,乃至滥竽充数,便有悖于精选细色入内藏库的初衷。郑姐姐不如把麾下内人再分为三组,精于香道者负责拣选,香道寻常但细心者负责装箱,资历尚浅者负责搬运和其余杂事,各善其事,想必能更快完成。”

蕙罗低答:“就如官家授我多添了鸡舌香的浓梅香,嘱我鸡鸣时分去梅林一样。”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我却很难拥有一位真正的朋友。”

不是雪,是次第039章惇在他身后说。

时值数九寒天,凌晨更是深寒浸骨,太清楼上并无取暖之物,坐得久了,蕙罗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手脚也冻得麻木,几无知觉。

赵煦唇角保持着上扬的弧度,只是那笑意渐渐淡去,目色略有些惆怅。

稍待片刻,见赵煦没有反对,他便开口说了下去:“皇考启用王荆公变法,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变积贫积弱状况。新法立意甚好,但骤然实行,难免未能面面兼顾,损伤富户利益,底层贫农也难获利,受益最多的是家境小康者,但他们权力不如富户,人数不如贫农。富者有士大夫在朝中声,与变法官员掀起党争,贫者积怨于江湖,一有灾异,便有人说是因民怨沸腾,导致变法举步维艰。王荆公虽然执拗,却不失为高风亮节、清廉正直的良臣,而后继者则逊色许多,后来支持变法的新派官员往往各怀私心,将变法视为进入名利场的幌子。至陛下绍述,大力支持陛下的那些大臣与其说是恢复新法,不如说是想借此清除太皇太后麾下重臣。那些重臣中虽然确有一心守旧、思想顽固之人,却也不乏才识卓著、可堪重用的良臣,正如祖宗之法,虽有些不合时宜,确应更改,却也有历经百年千锤百炼值得沿袭的善政。陛下亲政,用人施政却只有一个原则:凡是太皇太后重用之臣,全部罢免;凡是太皇太后废除之法,都要恢复。对人对事,都没有冷静筛选……”

蕙罗见松枝曲尽其态,竹枝婆娑有致,梅花琼肌玉骨,果然皆为清供上品,不由暗自感慨:原来他这般有心,先前倒是错怪他了。

这“皇家小妾”四字朱太妃一字字吐出,模拟太皇太后冷硬语气,听得蕙罗亦觉惊心。回想太妃素日盛气凌人,却原来当年曾被人轻贱至此,颇感恻然,见她声泪俱下,不由地出言相劝,但旋即意识到自己身份,这种状况也不知说什么好,便只得保持沉默,悄然退后,隐于幔帐之间。

梁从政想了想,答道:“储君乃天下之本。古时天子即位,必立储君以受宗庙,天子有储君而天下获安。东宫久虚非社稷之福,宜早定国本,以保国朝万世之业,以系天下万人之心。但凡储君未立,何时议及此事都是妥当的。”

赵煦四肢无力,像是疲惫之极,更衣后即沉沉睡去。蕙罗守候半晌,见他状甚安宁,才欲出门,而此刻赵煦忽然胸下一涌,猛地侧,适才喝下的汤药尽数喷出,濡湿了大片床沿。

小霓一哂,敛衽一福,语气冷淡地道:“岂敢。”

她话音未落,赵似便在一旁冷插一语:“昨日是你要我娶她,我说那丫头从小就趾高气扬,整天就知道呱噪,看着碍眼。你若想让我少活几年,我是可以娶她。”

赵煦在帷幔外笑道:“夫妻都做了好几年,你如今更衣还要回避我么?”

蕙罗只是摇头,泪仍止不住地扑簌簌往下坠。香积愣愣地看着她无计可施,索性把她搂在怀中,像母亲安抚孩子那样轻拍她背,任由她在自己怀里哭。

蕙罗低道:“每个人都有一些好友的罢。”

就在这静谧氛围内,蕙罗却莫名地有不安之感,且越来越强烈,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侵入了属于她的隐秘空间。她惘然侧,现入侵她领域的是他的目光——他正观察着她下楼时不时探出裙裾的莲足花靴。

这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向太后无亲生子,只为神宗生了长女延禧公主,但公主却在十二岁时病逝了。瑶华宫孟氏无子,曾经生过一个女儿福庆公主,可惜幼年夭折,情况正与向太后相同。太妃明说瑶华宫,但显然矛头直指向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