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那个时候不过十几岁,但年龄并不妨碍他拥有杰出的判断力,他知道董卓必败,深恐被董卓留下来,于是把家里的财产都拿出来,贿赂董卓身边的亲信,最终如愿以偿回到了老家。

一个没有才能的正人君子曹操是不屑一顾的,曹操想要提拔崔琰的原因并非因为他是个君子,相反,曹操很害怕君子,几乎在他的一生中,所有的君子都反对他,因为君子们都认为他有不臣之心,而君子的本份就要与有不臣之心的人誓不两立。从他后来杀的人看,好多被认为杀得可惜,杀得不对的人,都是当时和后世的人公认的谦谦君子。崔琰对曹操最主要的价值就是,他这个人很有识人之能,而且善于提拔人才,做事又非常公正,不徇私情,选拔人才的重大任务,交给崔琰做,曹操放心。举个例子,崔琰与司马朗很有交情,而司马郎是个很自负的人,那时候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才刚刚成年,崔琰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允哲,刚断英跱(特),可比你强多了。”司马朗很不以为然。可是崔琰经常给司马懿造声势,说好话,司马懿的名声最后就传到曹操耳朵里了,曹操于是就征召司马懿,可是司马懿这个人眼界很高,那时候别人还都将曹操看作是大汉国中兴的希望,寄厚望于曹操这个能人,期望他将成为大汉朝力挽狂澜的顶梁柱,但年纪轻轻的司马懿看出来了,曹操野心不下于袁绍,司马懿年轻的时候虽然比较聪明,但怎么也是跟着哥哥司马朗读圣贤书长大的,思想还算是比较纯洁,比较正统,比较有理想有抱负,就跟曹操年轻的时候立志匡扶汉室反对宦官反对董卓一样,心中与奸臣势不两立,所以他看不起曹操,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在曹操之下,不肯做曹操这个未来准奸臣的官。于是司马懿就装病。曹操听说司马懿中风了,不能动,曹操是何许人也,哪能被这点小计谋骗过去,天下不肯做我曹操官的人太多了,这种事我天天见,名高望重的天下名士跟我称病,我哈哈一笑,劝他好好养病也就算了,你一个小小的司马懿,青涩少年,胡子都还没长齐,就跟我曹操玩这一套?于是曹操出招了,他派出刺客,夜里去刺杀司马懿,曹操教刺客策略:如果司马懿见了刺客能动,说明他装病,心怀不轨,那就杀了他,如果他真不能动,那就不杀他。晚上刺客来到了司马懿床前,要说司马懿的智商,那肯定是二百的,他一见刺客,脑子立时转三转,怎么这个时候来刺客呢?哥哥司马朗,那可谓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只当恩人不当仇人,他司马懿,那是个未出道的少年,他们一家祖宗三代求人仇恨他们都求不到,谁会刺杀他司马懿?所以他马上想到了曹操,司马懿真是个胆识过人的人物,面对刺客明晃晃的宝剑,他决定睹命运,他呆在床上大瞪着两眼一脸恐惧却一动不动。刺客拿剑就向他脖子上抹过去,当然是假的,司马懿张大嘴,做出欲动不能的样子,刺客恶狠狠地把利剑朝他脖子再挥一次,司马懿还是只挣扎不挪窝,刺客一看,断定眼前这个人真的中风了。就这样,司马懿凭着他过人的智慧,逃过一死。此时是建安六年,年轻的司马懿和老道的曹操过了一招,经过这件事,司马懿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过去,开始低调做人,不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外推称身体不好,不能任事,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当曹操的官,不过这也是有代价的,一个大好青年,忍着寂寞在家索居,一连数年,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这件事虽然不大,却看出两个枭雄的智慧,司马懿稍胜一筹。所以说崔琰的眼光是很准的,而曹操很相信崔琰的眼光,当然,曹操更看重的是他的公正,不徇私情举人,这样才不会象荀彧那样,崔琰不太可能结成自己的圈子,也不太可能暗中挥影响力,成为他非常顾忌的人物。崔琰的从弟崔林,小时候表现一般,连家里的亲族都轻视他,崔琰却常说:“崔林这叫大器晚成,他最后的成就远远大于你们!”涿郡孙礼、卢毓刚刚进入军队,崔琰就为他们造声势:“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清警明理,百炼不消,皆公才也。”后来这三个人都成了国家辅级别的人物。提拔崔琰,势在必行。

曹操不负众望,在士人中间他博得了智勇的名声,安定天下的希望被寄托在他的身上,于是,对手们一一被除掉了,称帝的袁术,妄图称帝的袁绍,都是在这些精英士人的谋划下,借助曹操的军队,挥曹操的军事才能,一一铲平的。那一段时间,曹操和士人们进行了非常紧密又默契地合作。

邴原与郑玄有相似的地方,同是操守高洁的饱学儒士,但又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邴原很有英雄气略,在辽东他与刘政惺惺相惜,刘政这个人,在辽东估计做了不少英雄豪杰的举动,有些在官府看来是不法行为,引起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嫌忌,公孙度收捕刘政全家,结果被刘政逃脱了,公孙度贴出告示,有谁敢收藏刘政,就与他同罪。刘政无处可去,最后跑到邴原那里。邴原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藏了刘政一个多月,公孙度就是不能拿邴原怎么样。最后这僵局被太史慈打破了,太史慈大家都熟悉,就是与小霸王孙策大战的东莱太史慈。太史慈在辽东呆够了,想回老家,邴原就把刘政交给太史慈了。有太史慈这样的勇士护送,刘政平安逃离了公孙度的地盘。

这时候邴原来见公孙度,他劝公孙度,您以前要杀刘政,是怕他为害于您,现在他已逃走了,您的危害已经除掉了。公孙度点头承认。邴原接着劝:您以前畏惧刘政,是怕他很有智谋,现在刘政逃掉了,他将会运用他的智谋了,您还留着他的家人干什么呢?不如放了他家人,免得这仇越结越深。公孙度想想很有道理,就把人放了。邴原又出资,帮助刘政的家属回了老家,把好人做到了底,在始有终,不愧是君子作风。

史上所载的邴原年轻的时候做了这么件事,其它的事迹就不详了,但后来邴原不再表现其英雄气略了,变成了一个深藏英雄气的大儒,名声更大了,也更稳重了,几乎不再干涉社会上的事,各路豪杰善待邴原,也只为他的名声,装饰自己的门面而已。应当说,邴原已经回到了最纯朴的境地。

邴原对曹操来说,没什么功劳,可邴原是当代大儒,名声之大,威望之高,连孔融和荀彧都逊色不少,当然,这是在学术成就方面说的。可是邴原很少给人面子,不管邴原给不给他曹操面子,曹操都要向献帝请封的,当然,这官职不会很高,这是个名声的问题。可以说,封邴原只是想让他做个政治花瓶,他是文化的骄傲啊,政治必不可少的要给文化一角,何况曹操这样一个从骨子里喜爱诗篇文章的人呢。而荀彧呢?希望荀彧不要成为政治花瓶,尢其是不要,成为一碰即碎的政治花瓶。

至于孔融,曹操一直很头疼,这次,曹操的表封里面完全没有他的份,而且,曹操经常有一种把孔融流放到遥远地方再也不相见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