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纵横天唐 > 第二十一章 老头,你这就是再找死!

这些被贬出京的家伙都聚会于扬州,各自因失去官职心怀不满,生出了阴谋作乱之心,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再扬州展开了他们的计划。

环池开路,置西溪、小滩、石泉及东楼、池西楼、书楼、台、琴亭、涧亭等,并引水至小院卧室阶下。又于西墙上构小楼,墙外街渠内叠石植荷,整个园的布局以石竹为主。

“太后,侄臣知错了,侄臣再也不敢了,您就饶了侄臣吧,侄臣再也不敢乱说了。”

别看含元殿百官站队的地方没多大,可要是真没大功劳,大气运,或者说深厚的背景,想从后面走上前来,没个几十年根本就别想。看看前面那些老头就知道了,都是从小吏做起,历经两朝才能稳妥的站在前面,由此可见这里面的水不是一般的深。

“太后谬赞了,左武卫本就是国之劲旅,又经大将军调教多年,臣到军中不过月余,不敢贪天之功于己身。些许微末功劳,就劳太后如此恩赏、赐见,臣诚惶诚恐!”

非常幸运,这位在秦睿眼中正处于更年期的太后并没有发飙,反而嘉奖诸将带兵有方,并下旨犒赏三军,因为左武卫军是她校验的军队中最整洁、体面的军队。

特么的,自打秦睿进宫当差以来,连皇帝都不曾与他这么般说话,你一个小小的校尉,猖狂个什么劲儿。

可这位长史就有些奇怪了,不仅没训话,反而上来就支起大锅顿肉,时不时的还踹胖厨子两脚,让其把多放点香料,这让无功不受禄的大伙心里打起了鼓。

所以对于秦睿来说谁当皇帝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区别,只要俸禄一个子不少挣,也不用去干昧良心的事就行。犯不着像老爹一样在家为江山社稷唉声叹气的,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理解,对于大伙儿的怕,秦睿十分理解,人活一世,草活一秋,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的性命,人情淡一点也是很正常。

所以即便是登山上了帝位,李显也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他知道从他穿上龙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是母亲爬上权力巅峰最大的绊脚石了。

而李显身边伺候的宫女、宦官统统遭到了清洗,就在秦睿带队离开的一个时辰内全部罹难。也就是因为这件事,秦睿从此在心里就恨上了刘讳之,特么的,你自己为了荣华富贵出卖君父也就算了,还要把大伙都砍了灭口,这样的人跟汉奸有什么区别。

再说,朝廷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有道是父虽亡,孝子三年不改其志,先帝尸骨未寒,陛下就擅自更改祖宗家法,这可是要背上骂名的!”

见到堂兄忘记了试毒,在一旁的秦晙就打算把这道程序给补上,可就在这时,胖皇帝-李显抬手制止了他,然后拿起桌子边的小刀子,削了一片放入嘴中,一边嚼着,还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显,你给句痛快话,这个侍中,我父亲到底能不能当的上,朝廷议亲议贵不能光由着他们武家,我们韦氏难道差吗?我父亲这个侍中要是当不上,你这个皇帝还有脸再当下去吗?”

但就在刚刚有了点成绩想去父母那里讨表扬的时候,来到殿外的他听到二圣之间关于他的评价。父皇认为他虽然没有两个嫡亲哥哥那么出类拔萃,允文允武,可胜在心地善良,为人纯孝,做个守城之主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前两天就因为一个宫女不小心打烂个盘子,结果了,就活活地让她下令给打死了,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不毒,最毒就是妇人心了,秦睿算是长见识,开眼界了。

到了显庆二年,李治颁布《建东都诏》,称洛阳“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于是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并如雍州,自此大唐正式实行两京制。

秦睿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的大唐,可他的身体确实是人家的亲生嫡子,现在看老头子怒不可遏的神情,不得不提醒他一下,儿子可就一个,打死了不仅断子绝孙,到时候别连个摔盆砸碗的都没有!

俗话说王八好当,气难受,秦睿这种自视颇高的人,当然不会选择当这个背锅侠,头顶顶着意大利炮都哄不开的青青草原,所以对她们抛出来雨点一般的“飞刀”都一一闪过了。

当然,大殿中的臣子包括秦睿在内心里都泛起一丝糊涂,裴炎在废李显的时候,那么积极的充当太后的急先锋,这回儿放在李旦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就在众人糊涂的时候,御史崔詧当即站了出来弹劾裴炎,道:“启禀太后,裴炎身为顾命大臣,不思讨平叛乱,却一心只让太后还政,其必是怀有异心。

再以其外甥薛仲璋是附逆之臣,臣请三司从严审查,看看他是不是与叛贼徐敬业有里应外合之事,要不然怎么会行离间天家之事呢!”

得,本来是裴炎弹劾武氏兄弟,这转瞬之间弹劾的人就变成了他,转变如此之快,连秦睿看了都有些傻眼:还特么有这种操作,裴炎这老东西够背的了,不仅让李旦这猪队友坑了,更是让崔詧反咬了一口,这老东西是吃了个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