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东北乡劫后余生的人们——多半是妇女和儿童,都换上了过年的衣裳,踩着雪向高地前进。冰冷的雪味针尖一样扎入鼻孔,女人们都用肥大的棉衣袖口掩住鼻孔和嘴巴,看起来好像是为了防止雪味侵入,我认为其实是怕话语溢出。茫茫雪原上一片“嘎吱”声,人遵守不说话的规则,但牲畜们随便叫唤。羊“咩咩”,牛“哞哞”,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老马残骡“咴咴”。疯狗们用yingbangbang的爪子敲打着死尸,像狼一样望日狂吠。村中唯一的一条没疯的盲狗跟随着它的主人门圣武老道士在雪中羞羞答答地行走。高地上有一座青砖垒成的塔,塔前有三间草屋,草屋的主人就是门圣武。他已经一百二十岁了,练了“辟谷”的神功,据说已经十年没吃粮食了,据说他像树上的蝉一样,依靠着露水生存。

在亲眼目睹大战场面的头天晚上,我们竟然宿在了撤退第一夜宿过的地方。还是那个小院落,还是那个小厢房,还是那副盛着老太太的棺材。不同的是,小村里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那三间住过鲁立人和县府官员的正房也成了一堆破砖烂瓦。我们进村时是傍晚,夕阳如血。街上密匝匝地摆着残缺不全的尸首。有二十几具比较完整的尸首摆在一块空地上,排列得十分整齐,好像有一根线串着他们。这里的空气焦燥,有几棵树像被雷电劈了,枝干成了焦炭。咣啷!拉车的大姐踢着了一顶被打穿的钢盔。我跌了一跤,因为我踩转了遍fanwai地的黄@

鲁立人、上官盼弟等县、区干部骑着骡子或马,在路边的盐碱地里来来回回地跑着,竭力想造成一个有秩序撤退的局面。但狭窄的道路拥挤不堪,路外狭窄的碱地又相当好走,老百姓便离开了道路,散成宽漫的队形,踩着吱吱做响的地皮,往东北方向涌去。撤退从一开始便成了乱七八糟的逃亡。

十七团大队人马撤走后,原十七团团长鲁立人就地转业,当上了新成立的高东县县长兼@

河水浑浊、湍急,水面上漂浮着庄稼秸秆、红薯藤蔓、牲畜尸首,还有在中流翻滚着的大树。被司马库烧断了三块桥石的蛟龙桥早已被洪水淹没,只有翻卷的巨流和震耳的喧哗表示着它的存在,两岸河堤上的灌木全被淹没,偶尔露出几根挑着绿叶的枝条。水面宽阔,成群的蓝灰色海鸥追逐着浪花飞行,并不时从水中叼上来几条小鱼。对面的堤岸好像一条隐约的黑绳子,在远处耀眼的水波中跳跃。水面距离堤顶只有几寸的距离,有的地方,黄色的水舌挑逗地舔着堤顶,形成一些小小的水流,淙淙有声地流淌到堤外的漫坡上。

司马库双手沾满鲜血,抱着上官招弟,大声地召唤着:“招弟,招弟,我的好老婆,你醒醒啊……”

“小舅,俺爹说明天就要枪毙财粮王副官。”司马粮低声对我说。“磕头虫呢磕头虫毙不毙”我也低声地问司马粮。磕头虫曾骂过我小杂种,我跟他有仇。司马粮道:“我去跟爹说说,毙了这个灰孙子。”“对,毙了这个灰孙子!”我解恨地说。聋汉国双眼流泪,看不清楚,挥起胳膊乱抡。赵六夺过磕头虫再次劈下来的小板凳,嗖地扔到半空中。“caoni妹妹!”他直截了当地说。磕睡虫鹰爪—祥的弯曲手指抓住了赵六的喉头,赵六揪住了磕头虫的头发。两个人撕扯到给司马支队留出的空地里,难解难分。斜眼花跳进来,想帮她的哥哥,但好几次却将拳头错打在磕头虫的背上。斜眼花终于找准了机会,像只花蝙蝠飞到赵六身后,然后,伸手进赵六双腿之间,揪住了他的睾丸。会拳脚功夫的关流星大声喝彩:“好!好一个叶底摘桃!”赵六哀鸣着松了手,腰像虾米一样弓起来,身体紧缩,脸色在渐渐沉重的暮色里黄成了金子。斜眼花用力一攥,发狠地说:“不是要操吗老娘等着你!”赵六彻底瘫软在地上,成了一坨抽搐的肉。泪眼模糊的聋汉国模起他的梧桐杆子,像出大殃仪仗中的开路先锋显道神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不管皇亲国戚,一顿胡抡,抡着谁谁倒霉,碰着谁谁遭殃。杆飞棍舞,老婆哭孩子叫,外边的人图看热闹瞎起哄往里挤,里边的人为逃命往外钻,一时间人声如潮,人成了团,挤成了堆,你踩我,我按你。我特别注意到斜眼花屁股上挨了一杆子,打得她一个箭步钻到了人堆里,几只打抱不平的手和几只混水摸鱼的手在她的身上乱抠乱摸,弄得她吱吱哟哟……

司马库的演讲继续进行,他端着一杯酒,是专门从大泽山买来的葡萄酒浆,在玻璃杯子里放着红光,举着杯子老半天了他也不嫌胳膊累得慌。他说:“巴比特先生是从天而降,天上掉下个巴比特。他的飞行表演,诸位都亲眼目睹了,他让电灯发光,就在我的头顶上——”他指着房梁上的电灯泡,众人的眼睛暂时离开上官念弟那令人酥软的,xiaohun的,蔓延着某种感召的rufang,随着他手指的引导,去注视刺目的光明。“这就是电,是从雷神爷哪里偷来的。我们游击支队,自从有了巴比特,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巴比特是福将,他一肚子绝技,待会儿,他还将让诸位大开眼——”他侧身指了指原先是马洛亚牧师讲道、后来是爆炸大队唐女兵讲抗日的讲台,讲台后边的墙上,挂着一块洁白的布。我感到眼前发黑,电灯光扎眼,不敢久久注视。“对于这样的天才,我们说啥也不放。抗战胜利了,巴比特先生想回国,这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要用最大的热情留住他,这也就是我力主把我的比天仙还要俊的小姨子嫁给他的原因。下边,我提议,为了巴比特先生和上官念弟小姐的幸福,大家举起杯来,干——”

司马库和巴比特早已从马背上跳下来,那两匹小马自由地在牛头上漫步,寻找着开紫色花朵的野苜蓿。巴比特走到悬崖的边上,俯身往下望了望,好像在目测高度。他的孩童般的脸上有庄严的表情。他低头看罢悬崖又仰起脸来望了望天。碧空万里,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他眯着眼,举起一只手,好像在测试风的力量。我认为他的行动是多余的,风把旗子抖得那么响,风把我们的衣服都鼓了起来,风把老鹰刮得侧歪着翅膀像一片旋转的枯叶,你还举手干什么他进行上述活动时,司马库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并煞有介事地模仿着他的动作。司马库的脸也绷得很紧,但我感到他也在装模做样。

上官盼弟瞪着大眼盯着母亲,愤怒shubaojie地说:“娘,都是一样的女儿,你能给她们养,就能给我养!”

六姐跳起来,身上挂着虫子般的面条。她愤怒shubaojie地说:“娘,你太宠他了!”

母亲手中的菜刀落在炕席上,大姐回来了!大姐跪在炕上,哽咽之声从她嘴里漏出来。我们惊讶地看着她模糊不清的脸。我看到她的脸上有许多亮晶晶的东西。“来弟……大嫚……真的是你吗?你是鬼吧?你是鬼娘也不怕,让娘好好看看你……”母亲的手摸索着炕头寻找洋火。

班长提着枪跑走。我们进入正屋。锅上加了两扇用苇席和竹片制成的笼屉,灶膛里燃烧着劈柴,火势凶猛,水在锅里响,蒸气从笼屉缝里蹿出。我们嗅到了馒头的香气。那个老伙夫,抱歉地对母亲点点头。他很慈祥。他往灶膛里塞劈柴。“原谅我未经同意改造了你们家的锅灶,“他指了指通往灶膛下边的一条深沟,说,“十几个风箱也不如这条沟。”火苗子轰轰响,使人担心锅底被熔化。面色红润的上官领弟坐在门槛上,眯缝着眼睛,注视着从笼屉的缝隙里蹿出来的蒸气。那些蒸汽飘飘袅袅,瞬息千变,果然越看越好看。

三姐哇地叫了一声,往前抢了几步,回过头来时,脸上已百分之百的是鸟的愤怒shubaojie了。她的坚硬的嘴高高地噘起来,好像要啄人,两条胳膊举起来,仿佛要起飞。母亲不管她是鸟是人,骂道:“混蛋,谁让你接了她的孩子”三姐的脑袋转动着,好像在寻找树洞里的虫子。母亲对着骂道:“来弟,你这个不要脸的臊货!沙和尚,你这个黑心肠的土匪!你们只管生不管养,你们以为扔给我就会给你们养你们做梦吧!我要把你们的野种扔到河里喂鳖,扔到街上喂狗,扔到沼泽里喂乌鸦,你们等着吧!”

外乡人在沙梁子下搭起了几十个窝棚,争得了立足之地。十几年后,这里便成了一个村庄。又过了几十年,这里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大镇,房屋与大栏镇几乎连成—片,中间只隔着一个大池塘,一条小路。九十年代,大栏镇撤镇设市,沙梁子镇变成了大栏市的湾西区。到那时这里会有一个亚洲最大的东方鸟类中心,许多在国家动物园里都难觅踪影的珍稀鸟类,可以在这里买到。当然,买卖珍稀鸟类的活动是半秘密地进行的。鸟类中心的创始人,就是鸟儿韩的儿子鹦鹉韩,他依靠饲养、繁殖、培育新品种鹦鹉发家致富,并在他老婆耿莲莲的帮助下大出风头,然后锒铛入狱。

正当姐姐们绝望地收拾起水桶扁担,准备回家化雪水或是化冰凌烧午饭时,十几架马拉冰爬犁携着烟岚从冰河上疾驰而来。因为冰面上反射着七彩的阳光,他们又是从东南方向而来,所以二姐一直认为他们是从太阳里沿着光线滑行下来的。他们金光闪闪,速度快似闪电。马蹄翻动,银光闪烁,马蹄上的钢钉凿得冰面啪啪响,冰屑横飞,打在姐姐们的腮上。她们目瞪口呆,竟忘了也顾不上躲闪。马绕着弯闪过她们,然后,跌跌撞撞地刹住。这时姐姐们看到冰爬犁都刷成杏黄色,涂着厚厚的桐油,像一层彩玻璃。每架爬犁上坐着四个人,都戴着蓬松的狐狸皮帽子。胡须、眉毛、眼睫毛和皮帽子的前檐上,结着一层白色的霜花。嘴里和鼻孔里都往外喷吐着又粗又长的热气。马们小巧玲珑,眉清目秀,马腿上都丛生着长长的毛。从它们安详的态度上,我二姐猜想这是传说中的蒙古马。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从第二架爬犁上跳下来。他穿着一件光板羊皮袄,敞着怀,露出一件豹皮背心。背心上扎着宽皮带,皮带上挂着一只左轮子手枪,还有一把短柄的小斧头。只有他没戴皮帽子却戴着一顶三页瓦毡帽。他的耸起的双耳上,各戴着一个野兔皮护耳。“是上官家的女儿吗?”他问。

沙月亮解开—只大包袱,抖出一件狐狸皮大衣,举起来,在小雪花中炫耀着,它放出的热量把雪花融化在距它一米之外。“干娘,”沙月亮举着大衣向母亲靠近,“干娘,这是儿子的一点孝心。”母亲急急忙忙地躲闪着,但还是无法逃避狐裘加身的结局。我的眼前一片昏暗,狐皮的臊气和樟脑刺鼻的臭气几乎窒息了我。

母亲把八姐递给马洛亚,接过我,拍打我,摇晃我,喃喃着:“不哭,不哭,他是谁?你不认识他?你怕他?噢,不怕,他是好人,是你的亲……亲亲的教父啊……”

门板平放在上官寿喜身边了。他保持着临死前的姿势,那对着苍天呼吁的腔子里,冒出一串串的透明的气泡,仿佛里边藏着一窝螃蟹。收尸队员们犹豫着,不知如何下手。其中一个说:嗨,就这样弄上去吧。说着他就举起了铁钩子。母亲高喊着:别用钩子钩他呀!母亲把我塞到大姐怀里,嚎哭着扑到她丈夫的没头尸首边。她试试探探地想去捡起那颗头颅,但她的手指刚触到那东西,即刻便缩了回来。大嫂,算了吧,难道你还能把他的头安上?你到车上看看去吧,有的被狗吃得只剩下一条腿,他这样算好的了!因为嘴巴捂着毛巾,那闲汉瓮声瓮气地说,闪开吧,你们都背过头去别看。他粗野地拖起母亲,把她和姐姐们推到一起。他又一次提醒我们:都闭上眼!

“他大姑,别生气,俗话说‘病笃乱投医,有奶便是娘’,”上官吕氏表现出难得的好脾性,低声下气地说,“当然是请您来,不是万不得已,我怎么敢搬动您这尊神?”

她闭上眼睛,眼泪沿着眼角的皱纹,一直流到两边的耳朵里。房门被推开,婆婆低声下声地说:

她紧紧地搂着最小的妹妹,感到小家伙的脸烫得像火炭一样。河面上暂时平静了,白色的烟在慢慢地消散。那些啾啾鸣叫着的黑玩艺儿,拖曳着长长的尾巴,飞越过蛟龙河大堤,落到村子里,隆隆的雷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村子里隐隐约约传来女人的尖叫声和大物倾倒的哗啷声。河对面的大堤上,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株老槐树,孤零零地立着。槐树下边,是一排沿河排开的垂柳,柔长的枝条一直垂到水面。这些奇怪的、可怕的东西,究竟是从哪里飞出来的呢?她执拗地想着。“啊呀呀呀——”,一个男人的嘶哑的喊叫声打断她的思路。透过枝条缝隙,她看到福生堂二掌柜司马库骑着丽人牌自行车蹿上桥。他为什么上桥呢?一定是为了马,她想。但是,司马库一手扶着车把,一手举着个熊熊燃烧的火把,分明不是为马来的。他家的那匹美丽的小马肢体粉碎,血肉模糊,一塌糊涂在桥上,马血染红了河水。司马库急煞车,把手中的火把扔在桥中央浸透了酒浆的谷草上,蓝色的火苗轰然而起,并飞快地蔓延。司马库调转车头,来不及上车,推着车子往回跑。蓝色的火苗追逐着他。他嘴里继续发出“啊呀呀呀”的怪叫。“叭勾——”,一声脆响,他头上的卷边草帽鸟一样飞起来,旋转着栽到桥下去。他扔下车子,弓着腰,踉跄了一下,狗趴在桥上。“叭勾叭勾叭勾……”,一连串的响,像放爆竹一样。司马库身体紧贴着桥面,哧溜溜往前爬,好像一条大蜥蜴。转眼间他就消逝了。叭勾声也停止了。整座桥都在冒蓝火,中间的火苗子最高,没有烟。桥下的水变成蓝色。热浪扑过来,喘气不流畅,胸口闷,鼻孔干燥。热浪变成风,bobo地响。灌木枝条湿漉漉的,好像出了汗,树叶子卷了起来,蔫了。这时,她听到司马库在河堤后高声骂着:

樊三为难地说:“你都给我认了驴马亲家了,还叫我说啥试试吧,死驴当成活驴医。”

上官来弟的脸色灰白,乞求着奶奶的宽恕。

-------------------------

上官吕氏叹息一声,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愣着干什么?快给它按肚皮!”

“我还以为生出来了呢。”婆婆说。

她想了好久,想起了一个销毁贷币的方法。

团长说:“乡亲们,忍一忍吧,等到革命胜利后,让你们天天吃馒头!”

团长亲自分发馒头,每人一个,外带半根大葱。当他把一个热气尚未散尽的馒头递到司马亭手上时,两个人的四只眼睛猛地碰撞出火花。司马亭惊喜地想起来了,这个枣红脸的吕团长,正是几年前的司马库支队骑骡中队的中队副吕七。吕七也认出了司马亭。他抬起手,抓住司马亭的肩膀,用力地捏了捏,低声说:“大掌柜的,你也来了。”司马亭鼻子有点发酸,刚想对吕说点什么,吕七却转身面对着民夫们,大声说:“乡亲们,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是不可能胜利的!”

总攻开始时,司马亭和他的搭档趴在第二道壕沟里,听着头顶的天空上鸟群般飞掠过去的炮弹发出的尖利的呼啸和远处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嘹亮的军号吹罢、士兵们呐喊着涌了上去。女连长站直了身体,大声吆喝着:“起来,起来,上去抢救伤员!”

她爬上壕沟,挥舞着手里的手榴弹。飞蝗般的子弹打得她的身后的泥土冒起一簇簇细小的白烟。她脸色煞白,但无所畏惧。民夫们战战兢兢地从齐胸深的壕沟里站起来,都本能地弓着腰。一个小个子民夫笨拙地爬上壕沟,一梭子弹打在他周围的冻土上,他一个滚跌下壕沟,哭叫着:“连长……连长……我挂彩了……”

女连长跳下来,问道:“哪里挂了彩”

小个子民夫说:“裤档里……裤档里热乎乎的……”

女连长拖起他,皱着美丽的眉头,抽搐着鼻子,轻蔑地说:“软骨头,你拉在裤裆里了!”

她用手榴弹捣了小个子民夫一下,大声说:“同志们,上啊,你们都是大老爷们,难道还比不上我一个女人?!”

民大们在她的激励下,乱纷纷地爬上壕沟。

司马亭站起来,看到他的搭档卧在沟里浑身抽搐。“伙计,你怎么啦?”他问道,那人不回答。司马亭俯下身去,翻转那人的身体,看到他脸色青紫,紧咬牙关。嘴巴里弗弗地响着,吐出一些白色的泡沫。

“司马亭,你还磨蹭什么怕死吗”女连长横眉立目地说。

“连长……”司马亭为难地说,“他八成犯了羊痫风……”

“妈的,早不犯晚不犯,偏选这个时候犯!”女连长粗野地骂着跳下壕沟。她踢了犯病的小伙子一脚,他不动。她用手榴弹敲敲他的膝盖,他依然不动。她急得团团转,宛如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美丽的豹子。她从壕沟的边沿上撕了一把干草,塞到小伙子嘴里,赌气般地说:“吃吧,吃吧,犯羊痫风,是想吃草了吧?你吃呀!”她用手榴弹的木柄往小伙子嘴里捣草。小伙子shenyin几声,睁开了羊—样的白眼。“哟,这法子还真灵!”女连长得意地说:“许宝,快起来,冲上去,伤号撤下来了!”

那个名叫许宝的小伙子痛苦万端地扶着沟壁站起来。他的身体还在痉挛,脸上的肌肉像受伤的虫子一样抽搐着。攀爬壕沟时他的四肢显得疲软无力。司马亭把担架拖上壕沟,又回头把许宝拖上来。许宝感激地对司马亭笑了笑,他的古怪的笑貌像利刃般戳痛了司马亭的心。

他们抬着担架,跟随着哈着腰的女连长,踉踉跄跄地往前跑。地上的积雪已经被踩成烂泥,成堆的弹壳在烂泥里滋啦啦地响着。子弹横飞,炮弹在前方炸起一柱柱的白烟。巨大的爆炸声震得脚下的地皮索索抖动。士兵们跟随着红旗,像潮水般地往前涌去。前方,在那道高高的土围墙后边,机枪像野狗一样狂叫着。一道道的火舌扇面般展开,冲锋的士兵像野草般一片片地折断了。围墙后的火焰喷射器喷吐出一股股遍fanwai地打滚的火龙,冲锋的士兵在火焰中手舞足蹈,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有的士兵从火龙中跳出去,趴在地上哭叫着抓耳挠腮乱打滚;有的士兵被困在火龙里,疯子般跳跃着,他们的脸因为疼痛和恐怖歪曲得奇形怪状,转眼间即瘫在火里。刺鼻的恶臭在硝烟滚滚的原野上弥散开来,熏得冲锋的士兵和紧随在后的民夫们翻肠搅肚。在司马亭的狭窄的视野里,士兵们像腐朽的棍子一样一片片地、轻飘飘地倒下了。与他搭档的羊痫风许宝一头栽倒,并把司马亭也拽倒在地。他的门牙刚刚啃到泥土就听到一串灼热的弹头呼啸而过,把后边几个民夫打倒在地。火焰喷射器扑簌簌响着,把一摊摊、一溜溜、粘稠的、湿漉漉的火焰喷射出来。圆溜溜的、冒着白烟的手雷遍fanwai地打滚,东一个西一个爆炸,轰隆!轰隆!豆粒般大的弹片把空气炸得千疮百孔。娘啊,今日是活不出去了!羊痈风小伙手捂着头,屁股高高地撅起来,他的棉裤被弹片崩破,十几个拳头大的窟窿里,吐出了脏污的黑色棉絮。那些冲锋的士兵真是好样的,噢噢地叫着,弓着腰,放着枪,踩着同伙的尸首和烫化了冰雪的鲜血,在号声的催促下,在那些被打得破破烂烂的旗帜的引导下,冲到了围墙下,然后生死不顾地爬墙,踩着梯子,攀着绳子,一个个哀嚎着的身体从空中跌下去,跌在坚硬的冻结着蓝冰的壕沟里,抽搐,打滚,盲目地爬行。女连长趴在离司马亭不远的地方,双手插进泥土里。她的屁股上冒着一缕缕白烟。棉裤着火了,她在地上打滚,抓着泥土往棉裤的火窟窿里塞。士兵们爬上了围墙,震耳欲聋的呐喊,枪声还像爆豆、连成一片。女连长站起来,往前跑了几步,猛地跌倒,跌得四仰八叉,一定很痛,像被子弹打中似的。她跳起来又跑,身子弯着,像一棵成熟的谷子。她从死尸堆里拖回了一个人。拖得很是费劲,像蚂蚁拖着一条大虫子,拖到司马亭和许宝的担架旁边。是吕团长,吕七。他的胸膛上崩开几个血窟窿,冒血,冒气泡,能望见灰白的肺叶在里边翕动着。

“快抬下去!”女连长命令。

许宝有点傻,痴呆呆地望着女连长。女连长怒shubaojie吼一声:“混蛋!”

司马亭慌忙展开担架,把吕团长抬上去。吕团长灰色的眼睛里射出充满歉意的光芒,望着司马亭,很快便疲倦地闭上了。

他们抬着担架往后跑。子弹在头上啾啾叫,像小鸟一样。司马亭下意识地弓着腰,跑得别扭。跑了儿步,索性挺直了腰,撩开大步。该死该活鸟朝上,他想。胆子顿时大了许多,腿脚也利索了。

在包扎所里,卫生员匆匆给吕团长包扎了一下,还让他们抬着,往后方医院送。这时太阳已落到西边、地平线上边那块天像紫玫瑰花瓣的颜色,又浓又稠。一棵孤独的大桑树立在旷野上,枝条上溅满了血,树干上油沥沥的,好像吓出了一层汗。

在女连长包着红绸的手电筒的指挥下,民夫们抬着担架渐渐聚拢在稻田里。飞机飞过去了。紫色的天幕上,金色的星斗在炸弹爆炸的镁光里打着哆嗦。战斗还在继续。民夫们又饿又累,司马亭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又碰上了羊痫风搭档,更觉疲乏。他站着时感觉不到自己的腿在哪里。他身上的汗白天就流光了。在稻田里挣扎时身上流了一层粘稠的油,然后他就感到自己的内脏变得像枯萎的葫芦瓤子一样。吕团长铁汉子,咬紧了牙关不吱声。司马亭总感到担架上抬着个死尸,死人的气味不时地在他的鼻孔边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