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函谷关关城内,秦军公布此次作战的军功。

秦军虽奋力拼杀,也难以快速全歼这批楚兵,缺口有逐渐扩大之势。

石弹砸中城墙的声音不断响起,跟擂鼓声、雨声交织在一起。

张良跟韩王成在同一辆车上。

那些十五六岁的新兵,则是返回家里种地,准备春耕。

他认为,项羽能灭秦的可能性不大,以后很有可能重新回到秦王政一统一天前,七国并存的格局。

韩信回应道:“有两点影响你的胜算。其一,秦相尉缭,胸有韬略,有可能察觉处此隐患,让云中、九原二郡的军队和百姓南撤,集中兵力坚守旧长城;其二,这两郡对匈奴极为重要,昔日秦国有重兵镇守长城,匈奴无机可乘,长城秦军南下后,两郡兵力空虚,匈奴绝不会错过此大好机会。”

————————

像古代很多男人娶妻,未来妻子人没见过、话没说过,就被父母决定了婚事,子婴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如果要暂时放弃河套、收缩防线,在大家充分讨论下有人说出充足的理由,君主再进行拍板,这是对臣子的尊重。

目前,在河套地区的秦军,只有万余兵力,九万余民众。

王氏兄弟把在函谷关的经历,扼要地讲述出来,主要还是由王威来说。

在一般的临时搭建军营中,营寨建筑大多为木制,官兵们住在帐篷内。

到了中旬,转为晴冷天气。

李左车吃下一大块鹿肉,再喝下一口酒,擦干净手和嘴,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目光看向地图中的黄河最北处。

得知刘邦和张良前来营地,韩王成亲自出来迎接。

古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实在没有更好打发时间的方式。

赵歇道:“攻城两日,折损过万人,函谷关还是固若金汤,再这样打下去,就算把赵军全部士兵填上,也拿不下函谷关。”

李必道:“武关周边的山岭,定是还有不易被发现的路,让敌军绕过武关。”

熟悉周勃的人,可以远远望见,在打开城门的人当中,其中一人正是周勃。

他则亲率另外一半兵力,向城门方向发动最为猛烈的攻势。

不在值勤中的秦兵,在关城内空地上集结,由相应军官核对人数。

双方对峙于函谷关,时间对秦军有利。

项羽接口道:“无论是正面攻城突破,还是从黄河突破,怎可少了楚军。我命钟离昧带兵四万,跟李左车一同北上。若遇事不决,当由钟离昧将军决断。”

在这里,时而有呻吟声传出,伤兵们大多是被楚军箭矢射伤。

刚吃饱饭足,士兵来报,楚军又准备攻城了。

————————

这时期的投石车,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依靠人力拉动杠杆抛射,射程只有百余米。

在函谷关关城内,他每天都跟士兵同食,这餐是跟这批士兵,下一餐跟另外一批士卒进食。

视察完毕后,时间到了巳时四刻,军中即将开饭了。

他把从孟通回信中所了解的情况说出来。

此时此刻,子婴的意志十分坚定,既是表现给将士们看,心中也是决心这么做,这既是为了保卫秦国,更是为了自保。

子婴下马,同样向众将们作揖,以示对将士们的谢意,朗声道:“众卿守卫函谷关,拱卫大秦,辛苦了!”

他投降项羽,并不是对秦国毫无忠诚,毫无感情,乃是走投无路不得已的选择。

“胡亥这个暴君,我定要宰了他。秦国宗室、嬴氏一族,一个都不能放过!”

今天的朝会多了一副陌生面孔,那就是骆甲,子婴即将对他正式任命,让骆甲有幸参加朝会。

“大王驾到!”

子婴初步了解王威这个人,他喜欢自吹自擂,偶尔还吹牛。不过,武艺的确不凡。

刘邦做梦也想着,能率军杀入关中,成为关中王,死点人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听到这样的声音,郦食其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本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

“诺!”

说到这里,骆甲难掩兴奋之情。

都尉军负责咸阳外围地区安全,常备兵力五万至十万。

将要谈论的是正事,王夫人和王梦思不便参与其中,不在书房内。

声音从南边传来,众人向南望去,只见秦王銮驾驶来。

麒麟殿外,文武百官皆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我大秦虽有关隘、黄河天险,但跟敌军相比,兵力过于悬殊,真要抵挡关东数十万敌军,颇为不易。需知己知彼,才能针锋相对。项羽乃楚国项燕之后,因祖父、叔父死于秦军,对大秦有彻骨仇恨,若他所率之兵被关隘阻挡,也必定不会轻易退兵。保卫大秦之关键点在于项羽,臣对项羽了解不多,有一点可肯定,项羽能仅凭数万兵马,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章邯大军,必定是很好的统帅,此人还年轻,乃大秦长期之劲敌。此外,刘邦这个人也不容小觑,我王还需多加注意。”

尉羽道:“郎中令赵成、咸阳令阎乐同样被斩首了,我亲眼所见。大王已下令,明日午时,公开处决赵高三族,由大王亲自监斩,咸阳所有官员都要到场。”

子婴再问道:“如今我大秦总人口有多少?男丁有多少?粮食还有多少?”

随即,他想到一个问题,问道:“爱卿的两个女婿,可有杀敌立功?可有封赏?”

不过,他绝对不甘心认命,不甘心像原本历史上的子婴那样,死于项羽之手。

随后,子婴跟众将们,一同共进晚餐。

在以后的日子你,跟上次来函谷关一样,子婴在函谷关长住下来。

子婴很希望不要再下雨了,上次大雨连续下了十几个小时,就算两个月不下雨,关中都不会有旱灾。

他在函谷关每天做的最主要工作,仍然是批阅奏章,阅览各种工作汇报,对丞相府提交的政策、建议进行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