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奇,这个曾经的粮站站长,此时正在老家种田,他的妻子接受不了生活的落差,两个人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反正日子过得苦逼不堪。

顾琳回答:“缺个拍黄瓜?”

大赚一笔的陈夏哼着小曲提前下班了,晚上大家要来梅园打土豪,他得先把食物给准备好,

就是听说比较贵,具体价格23床家属也不肯说,所以大伙儿纷纷跑去了医生办公室。

结局只有一个,医生只能眼睁睁看着你可能因为一个普通感染就挂掉了。

“一次一粒,一天两次,口服。一般3到5天一个疗程。”

所有人看了都默然无语,丁护士长一边扶着这个妈妈,一边在耐心安慰他,而任元非则一脸同情,欲言又止。

只要不在本地收购,西浦公社的粮站也管不着,他们永远都抓不到小辫子。

陈夏彻底无语,这副无赖的样子,怎么跟顾琳有点像。

“我有一个提议,下次我们科室搞什么聚餐呀、团建呀,都可以到这我这宅子里来,反正这地方够大,关起门来足够我们折腾。”

否则李昌明不可能区区500元就把这些祖传的宝贝给卖了,等过上几十年,这些家具价值都是上亿的。

“所以呀,昌明老哥,现在是你急着用钱,你价格定这么高就没意思了,没人接盘,几年下来你这房子恐怕1000元都没人要,不如趁房子还保养得挺好的时候卖了。”

之所以带陈夏去看那套房子,主要他存着一个报恩的心思。

“可是这酒我是打算……”

其实陈夏很想口花花,开玩笑说:“那你可以叫老公呀。”

在农村做人做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明明一样穷,突然你做了工人,还整天大鱼冰西瓜,那就不能忍了。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一个小孩因为发烧去医院急诊,因为是半夜嘛,医生初步检查之后便开了一盒退烧药,一盒抗生素就让他们回家了。

今天是陈夏第一天上班,所以中午吃饭的时候为了照顾这个新兵蛋子,任元非让传染病科的医生护士都围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气氛也热闹一点。

职责就是医生走到哪一个病床前,陈夏都要及时拿出该病人的病历,同时要提前熟悉该病人的现病史,检查结果,治疗用药,病程记录等等。以供上级医生询问时可以随时回答。

首先都供应了大城市,像越州这样的小城市医院药品供货量就更少了。

这时候陈夏举手了,斯新良示意他说话,“我想问一下杨站长,2000斤稻谷辗成大米,可以得到多少斤?”

但杨奇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人的火气上来了,哪里劝得住,何况他本来就在西浦乡蛮横惯了。“怕什么?出事了我负责,给我砸!”

农村嘛,有便宜就上,没危险就逃,现在一听卖粮的也要劳改,还要没收卖粮钱,一个个都捶胸顿足,指天骂地,骂那个告密的生个儿子没屁眼。

“能,怎么不能,现在谁家不缺粮?而且你们的大米还不要粮票,我爸他们厂的工人就特别需要。”钱进一边快速往嘴里塞着菜,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过了一会儿,陈春估计想通了什么,开口道:

“就是就是,小伙子你有多少个鸡蛋,怎么卖呀?”

“老板,这小笼包怎么卖?”

既然可以卖,那怎么卖就是个问题了,挑准地方很重要。

“陈春,越州庆丰村的陈春同学在不在?”门口有一位老师在叫。

陈夏走出门外,看看四周无人,又把门关紧了,然后凑到陈亦根身边轻声说道:

越州地区虽然土地肥沃,但是人多地少,每人也就能分到4分田左右,现在一下子增加了两亩上好水田,哪怕只能拿一半收成,对陈国林一家来说也是意外之财。

千钧一发之际,在继续冲击到第四次的时候,虞经理突然做了一个呕吐的动作,然后一颗肉丸就从他嘴里吐出来了。

“老二,你要自己去那边的柜台点菜,然后再自己去窗口端菜的。”

“陈夏顶职陈炳坤同志,这个问题不大。但麻烦就在于陈夏没有相关医院文凭,不懂医学知识,如果要去临床岗位,那要去学校学习几年后再说”

“这不是为了炳坤家的事情,不得不来麻烦两位领导了。”

就比如大学或者中专毕业,就可以像陈炳坤那样吃上公粮,一个月三、四十元的工资,还有粮票油票糖票煤票等等。

突然他想起来自己这具身体是意外落水,那就一定吸入了大量的河底淤泥,为了怕得吸入性肺炎,陈夏决定先在药架上拿几粒头孢吃吃,提前预防下有可能的肺部感染。

看着眼前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穿着一件满是破洞的背心,好陌生。再转头看看围着自己的人群,努力辨别了一下,没一个认识的。

于是金木嫂一边跑,一边朝路边田里的村民们大喊:

陈春为难地说道:“可是现在买房允许吗?会不会太贵?要不我们租房子吧?”

“我看过报纸,今年国家在全国60个城市推行全价售房试验,就是将房管局手上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全卖掉,这是个好机会,未来的房价肯定是一年比一年高,趁现在房价低,我们可以买上几套。”

“行,反正你有钱你说了算,我去请个假,今天陪你一起去看房子。”

果然,从古到今女人都是喜欢逛街买东西的动物,就算是未来的陈院士,一听要买房连课都不上了。

两人一路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了位于lc区的lA市房管局。

陈夏原本以为房管局售楼处一定是人山人海的情景,像后世售楼部一样。

结果两姐弟到了一看,房管局内居然空空荡荡,连一个购房的人影都没有。

这要是人多,头脑一热了就买了。这人一少,两人反而有一种心虚的感觉。

售楼处的工作人员看到有两个小年轻进来,以为是新婚的小夫妻,马上热情的拉住两人,

“同志,你们是不是来买房的?来来来,快坐,我给你们拿房子名册。”

陈春和陈夏两人相互看了一眼,被工作人员的热情搞得混身不自在。

这年头的销售人员难道不应该像供销社员工一样眼睛长在头顶上,爱理不理的吗?

房管局的人怎么会这么热情?热情得跟骗子似的。

陈夏弱弱地问道:“同志,你们这里怎么一个买房的都看不到呀?”

这个工作人员给两人倒了一杯水,叹气道:

“因为这次改革的要求是购房者必须全款购房,这一下子好几千的房价,有多少人家能拿得出?这不,几个月过去了,成交量一直上不去。”

另一个工作人员拿着房屋名册走过来,接着说道:

“改革总是有阻力嘛,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早几天人民日报还发文,批评现在的房价太高了,说一个普通工人要不吃不喝6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你们也是运气好,这不刚来了降价通知,可得抓紧时间买呀。”

陈夏这下放心了,原来买房人少的原因是因为房价太高了。

购买人少更好,意味着好房源都留着,不正好有机会拿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