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主任的王世元和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的汪民也赶到现场,对安排情况进行捡查落实。

2月5日下午,东海县的父母官,副县长王奎杰率领着东海县委、县政府的一干领导们来现场拜年。王县长对科钻一井选在了东海现场表示感到极大荣幸,他表示要尽一切力量支持科钻一井胜利竣工。

与此同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邵立勤副司长率领由许志琴院士、张晓西教授组成的考察团考察了墨西哥陨石撞击科学钻探现场,与项目席科学家路易斯教授进行了座谈,还参观了墨西哥大学岩心库,并与icdp执委会主席艾默尔曼教授举行了会见。

王达总指挥也热情洋溢地向4对新人贺喜。他幽默地说:“希望明年这个时候,4对新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宝宝,因为科学钻探事业需要后继有人,需要永远红红火火。”

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

李雪峰赶到兰考小缑家中,详细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然后又马不停蹄的把小缑妻子母子俩送往郑州,住进了最好的妇婴医院,像一个尽职尽责的亲人一样,把母子俩的一切都安顿得周周到到、妥妥贴贴,才驱车赶回工地。小缑孩子的病在郑州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终于康复。但每隔20天孩子还必须复查一次。尽管如此,全家人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米。

苦和累,对钻井工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们最难以忍受的是对亲情的割舍,对家人的思念和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的隐痛。

其实,担任这支王牌钻井队的平台经理,也是sd项目副经理的是一个不善言谈,比较腼腆的英俊小伙子,他的名字叫李雪峰。他的经历十分简单。1971年出生,毕业于中原石油学校,22岁进入井场,从一名普通的场地工,一直干到今天的平台经理,完全是苦干苦练出来的。钻场上的18般武艺他无一不晓,无一不通。他熟悉各种钻机的性能,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从3000型、4500型到7000型钻机都了如指掌。科钻一井刚开始施工时,他还是带班班长,名列平台经理、副经理、钻井工程师之后。如今刚过而立之年,就连续两届荣获公司劳模,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技术能手,同时还是中原油田评选出来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先进队长。因为是公司最年轻的平台经理,所以被人称为“军中少帅”。

王秉胜快行动起来,他知道强手如林,想拔头筹,公司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他深思熟虑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务求实现,破釜沉舟,在所不惜。他派出精兵强将,奔向行业内各科研院所,深入了解什么是大陆科学钻探,国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基本情况,施工设备、施工要求、施工特点,施工经验;东海钻探现场的地质情况、施工难题、应对举措、设备配置,包括动力、钻机等,都做了深入调研。此时,他手上还有一些单纯从经济角度看相当重要的市场项目,他也毅然选择了放弃,以集中优势兵力、财力应对科钻一井。从炎炎夏日到冽冽寒冬,王秉胜跑北京不下20个来回。为志在必得,在招标工作尚在进行,鹿死谁手尚无定论的情况下,王秉胜己斥巨资定购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zj70d电动钻机。

1950年,蔡慈刚满10岁,为了与父亲团聚,就跟着家人踏上了万里颠沛之旅。那年秋天,蔡慈和奶奶、妈妈、三个弟妹和三位姑姑的六个孩子一道从昆明出,赶赴北京。当时云南极为闭塞,交通状况极其糟糕。兼之全国刚刚解放,沿途都有残匪骚乱和潜藏的国民党特务破坏,治安情况特别复杂。因此一路岗哨林立,盘查严格。他们所乘的汽车只能像蚂蚁一样一站一站往前爬。蔡慈只记得行程是从昆明转至沾益,再由沾益转至贵阳,再由贵阳转至柳州,一直熬到了湘桂铁路终点站,才坐上了北上的火车。真是百折千回,历尽了千辛万苦。到了北京,一家人才大大松了一口气,心想从此后全家团聚再也不会奔波劳顿了。谁知到北京仅仅半年,父亲又分往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举家又马不停蹄地跟着父亲迁往长春。母亲的工作被照顾安排到学校图书馆。刚安顿不久,1954年父亲再被调回北京,安排到国家体委。为了母亲的工作安排顺利,父亲设法由国家体委再调至北京体育学院。两年后,全家终于又回到了北京。

1964年8月,徐钰从北京地质学院稀有分散元素地质勘探专业毕业,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中南309铀矿地质大队。这个队是专搞铀矿的,压在他们肩上的担子自然是艰巨而光荣的。徐钰十分兴奋。报到不久,她就经历了一个永世难忘的狂欢之夜。那是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西部一片大漠中出了一声让全世界震惊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让西方的政治家们措手不及,目瞪口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电波传来这特大喜讯时,中南309队立即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通宵不眠,举杯痛饮。因为这不仅仅是庆祝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而且还因为中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材料一一铀235,就是这个队提炼浓缩的,这怎不叫人欢欣鼓舞呢?几天后,以党中央、毛泽东名义赠送的芒果从北京专程送到了河南,全队职工每人都亲口尝到了毛主席这一不寻常的礼品。大家尽情地唱啊、跳啊,沉浸在巨大的欢乐和幸福之中!徐钰也忘我地汇入了狂欢的人群。她第一次这么直截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是多么伟大,第一次这么具体地体会到了献身地质工作是多么幸福。这种庄严和神圣的情感就这么一直伴随着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至今回忆起来,她的口中似乎仍然还有着当年那金芒果甘甜的余香,心中也还荡漾着当年那非同寻常的幸福和激情。

此外,在山东威海橄榄岩的锆石中还次现了柯石英包体,通过对含柯石英锆石的等离子探针的原位测年,表明苏鲁高压变质作用生在印支期,而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元古代;通过对秦岭、祁连和阿尔金高压变质岩的多种方法测年,表明这些高压变质岩形成时代为加里东期,由此认为中国南北板块之间曾经生两次深俯冲作用,分别为5亿年和2亿年左右,认为应该是两期板块构造事件的结果。

在许志琴麾下,还有一个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2005年产生了两个院士——杨文采了和金振民。一个项目一下出两个院士,这实在是罕见的奇迹。

是那山谷的风,

在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地震反射体的性质、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地温梯度、热产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初步解释研究成果。

主孔钻进到2770米后,钻孔出现弯曲。到2935米时,顶角达到16。34°,过了设计允许值。增斜率达到每10米0。55°。临近3000米时,指挥部果断命令停钻纠斜,先完成测井,而后用水泥回填封孔,再通井,扫水泥塞。专家们精心设计了纠斜方案,先后用天然表镶金刚石钻头、三牙轮钻头、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带45°或1°弯螺杆从2749米开始纠斜钻进,到2762米处。钻头全部重新进入岩石,纠斜取得成功。

先进的计算机整齐地安置在每张办公桌上,国际一流水准的显微镜、扫描仪和各种测试仪器井然有序,等待着战斗打响。

施工准备紧锣密鼓地进行。

运用现代粉末冶金新工艺,用热压法、冷压法、无压侵渍法和低温电铸法制造金刚石钻头,特别是低温电铸法,不仅提高了金刚石颗粒的“包镶力”,而且金属铸层均匀,钻头寿命趋于稳定。低温电铸法比高温粉末冶金工艺、设备简单多,使金刚石钻头达到一个新阶段。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金刚石钻进与绳索取心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受控定向钻探技术也在突飞猛进。

这是当之无愧的!

四搧泥

第三章源远流长

相信美好已把星空喧染,

我的情为你守候永远。

…………

关牧村穿着科钻一井的红色工装,和这次获奖的四名歌手共同演唱了她的成名曲《假如你要认识我》。浑厚的中音显得格外优美动听。

彭丽媛今天身着灰衣蓝裙,引吭高歌了一曲《艳阳天》。殷秀梅则一身雪白的长裙,风情万种,为大家献上一曲《你的名字》。

这些著名歌唱家的到来,使现场气氛达到了沸点,欢呼场一浪高过一浪。

太阳女组合演唱的小合唱“打秧鼓”,宗庸卓玛演唱的“达嘎拉”,巴哈尔古丽演唱的“吐鲁番姑娘”,以她们浓浓的民族风情,也激起了一阵阵热潮。

为了表彰70101钻井队对科钻一井做出的卓越贡献,“心连心”艺术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场面,让三位钻工师傅为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民族、美声三个唱法的一等奖获得者董蕾蕾、方瑶、关睿睿颁了一份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科钻一井的工装。当三位歌手从三位钻工师傅手中接过这饱含钻工师傅们爱心的礼物时,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全场欢声雷动。

他们一定会记住这特殊的礼物,记住这雄伟的钻塔。

演出结束后,我问一位钻工师傅,今天的节目中你最喜爱哪支歌?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祖国,给我理想》,因为那正是我心中想说的话:

鲜红的太阳给我希望,

奔腾的红河给我力量,

浩荡的春风给我温暖,

亲爱的祖国给我理想。

大地生辉因为有个太阳,

夜空灿烂因为有个月亮,

人民快乐因为有个奔头,

一往无前因为有个理想。

是的,科钻一井取得成功,因为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心中都有个理想!

董卿还在演出现场宣读了刘广志院士的贺信。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的战友们,

中国钻井三公司70101钻井队的小老虎们:

欣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举世瞩目的“入地”工程——科钻一井已钻进3600余米,地质研究喜获丰富的初步成果,钻井技术亦取得诸多创新,向你们致敬,并希望你们在向5000米的工程目标和全面完成既定科学目标的进军中,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来到科钻一井施工现场慰问演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关怀,预祝演出圆满成功!

这位中国钻探界的元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奠基人的来信再次引急风暴雨的掌声和全场对这位传奇老人的由衷敬意。

尾声伟业千秋

2005年3月9日,科钻一井的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58米,额完成了既定的钻进目标。

从2001年6月25日先导孔开始开钻,到2005年3月9日的历史性时刻,整个工程历时1354天。而此时,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却没有刻意的张扬,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庆功的演说,没有狂欢的盛宴,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就好像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似的。可是,科钻中心的科学家们心里却并不平静,那种不平静就如同海面下翻涌着的巨霆,那种摧枯拉朽的激情真可以横扫千军如卷席——因为今天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1354个难忘的日夜拼搏,四个酷夏严冬的煎熬,四个春华秋实的风雨洗礼,在他们的心里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在那些过去的日子里,他们曾经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和70101井队的钻工兄弟们一起,为这口井浇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在那些过去的日子里,他们曾经经历了业外人永远无法体会的艰难与辛劳,忍受着旁人永远无法体会的亲人离别的痛苦;在那些过去的日子里,他们也曾经伴守着长夜不灭的孤灯,熬红了双眼,早生了华……不过,所有的辛酸和痛苦都已成了明日黄花,他们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意气风地迎来了今天,是的,今天一一一个可以载入世界地质史册的光辉日子,他们终于向亲爱的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终于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几代地质人无限神往的追求,在他们的手里梦想成真!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利用从钻孔中获取的岩心及液、气态样品以及井下原位观测数据,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全面分析,查明大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揭示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折返机制,研究板块汇聚边缘的地球运动过程和地壳、地幔相互作用;现来自地幔深处的新矿物和新物质,为资源的开及地震生机制的探索新的科学依据;研究现代地下深部流体与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建立亚洲第一个大陆科学钻探深孔长期观察实验基地。

今天,这个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