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方专家慎密研究,金刚石钻探与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意义上的各种钻进工具在清代已经开了先河。

这充分表明,当时的深钻技术已日臻完善。

此前的大口径掘凿技术,生产水平低下、技术粗陋,挖掘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口径井是由人力在井下施工作业,井下施工面积至少必须保证能容纳一人在其中工作,困此开掘深度不可能出现大的突破。同时,随着浅层资源逐渐枯竭,必须加大深度,于是新的卓筒井钻探技术应运而生。

在安阳殷墟已现多口圆形水井,深度已达现在的地下水位之下。

许院士富有说服力的言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同。第一口科学深钻的靶区就此锁定。

“国际地学界认为,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级科学钻探场址有三处,即青藏高原、大别一一苏鲁大型高压变质带和阿尔金大断裂。青藏高原和阿尔金大断裂研究程度尚低,且自然条件恶劣。从地学意义上讲,青藏高原正在进行现代大陆会聚边缘的碰撞造山活动。而碰撞造山活动在大别一一苏鲁地区已经完成,在这一地区出露了地质历史中这一深部过程的直接产物一一高压变质带,使其成为研究地质历史中板块会聚边界壳幔行为全世界最好的地点。

许志琴院士指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十万年,但相对来说对栖息的大陆知之并不多,特别是对大陆深部的了解很可能落后于对天体的了解。王鸿桢院士感叹说,中国大陆包含了世界6大块体中的5个,具有研究大陆构造的大陆动力学的最好自然条件,中国应有所作为,一定能有所作为。谈庆民研究员指出,物理和化学等一般涉及物质小范围的运动规律,大陆动力学研究大大拓宽了研究视野,这对其他学科展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这一年,中国的深钻探由个人倡议演化为地学家们的集体努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深钻开始成为地学界的热门话题。

他于1960年在上海地面沉降研讨会上指出,上海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土层压密造成的,提出了边采边向钻孔回灌注水的建议,并协助上海地质局设计施工了全国第一批高精度基岩标、分层监测孔等,使上海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地面沉降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此时等待在这个年轻人面前的,将是人生的又一次抉择。留在北京?还是为了一展抱负远去玉门?毕业的那一段日子,这两个问题就像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一样,始终在刘广志的脑海里纠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