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诗中所展示的是一位丧失爱妻的丈夫,看到亡妻生前亲手所做的衣服,睹物思人,反复咏唱的景。睹物思人,这是我国古代悼亡诗常用的方法,所谓“抚存感往”、“睹物伤神”都体现其中。物象作为诗人感的寄托,以物化的形态进入作品,从而产生出一种凄寂而清冷、衰颓而黯淡的美感。潘岳的《悼亡诗》中“望庐思其人,如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沈约的《悼亡诗》“游尘掩虚座,孤帐复空床”。韦应物在其《伤逝》中的诗句“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陆游的《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凡此种种,无不是睹物思人。

当人被变成一个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冷冰冰的螺丝钉的时候,当人被变成金钱和物欲的奴隶时,几乎不可能听到招魂曲,因为耳朵里剩下的只是单调且刺耳的机器刮擦声,以及红男绿女的嘻哈打闹声。

《国风豳风七月》

独守空房的妻子,膝下有儿女,上有年迈父母,不仅要承担许多琐碎劳苦的家事,而且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有女人特有的细致周到、温柔体贴,又要有男人所有的刚毅坚强、不屈不挠。个中滋味,又怎一个“苦”字了得!

勖xu:勉励。

如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在艺术表现上,诗人更加注重景地渲染和细节地表现,从而体现出文人细腻的艺术表现力。送别这一主题在诗人手中,其艺术化的表现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到了唐代,送别诗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而在宋代,词对的表现力则比诗歌更胜一筹,因此送别诗也就更加蔚为大观了。在艺术表现和艺术手法上也日臻成熟,更为丰富。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8慅ǎ:忧愁的样子。

场景或许能够再现,而却难以重复。如今的世界,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弥漫着灯红酒绿的喧嚣,充斥着笙歌燕舞的奢靡,无限膨胀的,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标志。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最美妙浪漫的怀,也会在声色犬马中化为乌有。

11敖敖:身材苗条的样子。

河水洋洋1,北流活活1。

汉江绵延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茂盛芦苇水边生,深秋白露结成霜。

诗歌的第一章写的是男子隔水远望,“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若即若离。第二章和第三章则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表现了男子追寻女子道路的漫长,和在路上遇到的艰险,从中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却又永远不放弃希望的执着精神。在艺术手法上,《蒹葭》使用了“兴”的手法,让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们左采右摘。

毫无疑问,这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日思夜想希望实现的愿望。当然,幻想并非现实,但是幻境皆由所生,也是非常自然的。而这位抒主人公,却已经沉醉于自己预想的成功之中了。这一爱心理的描写,正与《秦风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寻所爱而不得,而出现了“宛在水中央”的幻影如出一辙,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和调。而这其实正是对生活中所常见的爱心理的细微捕捉和真实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