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记载,在很早以前,在一个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宜牧宜耕宜猎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艾乃赛河”。河的两岸居住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国王机智、勇敢、公正,名字叫汗玛玛依。居住在他们周围的是四十个部落,它们从四十个方向来归顺这位国王。国王的部众增多,国势强大起来。国王称新归附的部众为“柯尔克居孜”,“柯尔克”意为四十,“居孜”意为方向或部落。国王有五个妻子,都未生子,后来又娶了个寡妇,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布多诺。国王死后,布多诺继位。布多诺死后,其子嗣布托依汗、波颜汗、恰颜汗、喀拉汗以及奥劳孜杜、加克普汗相继嗣位。玛纳斯就是加克普汗的儿子。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柯尔克居孜”就逐步演变成“柯尔克孜”。

《姊妹峰的传说》是柯尔克孜人居住地区的阿克陶县境内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以及慕士塔格峰这三座山峰形成的传说。说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大草原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牧羊人。当妻子为他生下一双孪生女孩后,就不幸病故了。牧羊人含辛茹苦把一双幼女养大。两个女儿长得聪明伶俐,只是体弱多病,牧羊人心中非常焦急。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苍苍的神仙告诉他,在东方日出处的仙山上有一面日月宝镜,只要用这面镜子照一照,他女儿就会百病俱除,身体健康。牧羊人醒来后,按照梦中仙人的指点,到日出的地方去寻找宝镜。

那里的面积既宽又广,

正在把正义和道德任意践踏……

两个坟下流出了两股清清的泉水,

从那时候起啊,

山峦不停地摇晃,

他若怒哼一下,

从那时候起啊!

好的部分唱出来,不好的舍弃。

让我的法术在此灵验,

我来时已知晓了你叫“巴迪克”。

我骑着马鬃般细脖的黄膘马赶来,

去吧,去吧!“巴迪克”赶快离开吧。

转移到高山上吃草的野羊身上,

快走吧,巴迪克你快离开。

你快转移到欢蹦乱跳的猴身上去,

你快转到河中的岛屿上去,

去粘到岛上吃草的鹿身上去,

快离去,我让你快离去。

我要把你“巴迪克”之名消毁,

你要像熄灭的火焰一样离去,

你要像烧成灰的干草一样离去。

……

柯尔克孜族在民族的形成和展过程中曾经历游牧、狩猎、农业、手工业等生产过程。因此,他们所唱出的劳动歌与这些生产劳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反映这些历史时期中柯尔克孜族人民生产劳动的况。“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歌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歌,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柯尔克孜族人民通过歌声反映劳动生产过程、总结生产经验、表达自己在劳动生产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绪等。古老的猎歌描述狩猎前后猎人们祭神求安的复杂心态。如有一《猎歌》唱道:

圣畜啊你非常的机敏,

我对你有着无限的崇奉,

在神仙幻变的山路上,

我日夜兼程地前行,

你不会诅咒我的行为吧,

保佑我在路途上免遭不幸。

我不能空手而归,

请不要指责我狩猎的行为。

黄羊、羚羊、野山羊聚焦混杂,

快送到我面前来吧!

圣畜啊我的祖先,

请你将福运降临到我身上……

由于柯尔克孜族世世代代以游牧、狩猎为主兼营其它行业,在柯尔克孜族的民歌中反映畜牧业生产劳动的民歌最为丰富。这些民歌主要描述牧民们游牧、接羔、剪毛、挤奶,以及其它一些与畜牧业生产劳动有关的生产实践活动。其中以《守圈歌》别克别凯、《牧马歌》什热勒当、《牧羊歌》、《放骆驼歌》等最为著名,几乎流传于所有的柯尔克孜族部落。这些民歌都按特定的曲调进行演唱,歌词却有各种不同的变体。《别克别凯》是妇女们在春夏季牧场上点起一堆火身边放一支木棒看守羊圈时,为了防止恶狼的入侵同时也为了消磨长夜而通宵达旦要唱的歌。演唱时主要采用领唱、对唱、合唱等形式,曲调悠扬,在夜空中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