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桥晃,手抓桥钢索垂直而下过腰的桥栏。呈八字步挪步。y君有些恐高症,走进吊桥不足10米就退了回去。9君在左岸观望,目视吊桥颤摆中人们走进吊桥中央,原来不准备上吊桥的他也改了初衷,兴致颇高地追了上来。不少游人在晃动的吊桥上寻找刺激和快感,在风的吼叫声中,近距离观黄河之美。一对青年男女,男士着西服正装,女士黛青色衣裙,红色的衬衣,领子外翻,两人拉手一前一后走在桥上,打眼一看就是一对侣或是新婚夫妇。桥上相遇,我们攀谈了起来。他俩是内蒙古准格尔旗人,“五一休息,出来玩玩”,话毕,笑盈盈手拉手而走。吊桥的西岸山崖下,吊桥建设时留下的不到0平方米的空地上,建一1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里是商店,主要卖民族食品、服装、刀具等旅游纪念品。平房外摆四张圆桌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今天降尘风大,游客不是很多,生意冷清。女老板是位中年妇女,她是准格尔旗人。00多年前,她的先辈们从山西迁到准旗。妇女一口与陕北话无多少差别的晋北话,脸庞黑中泛红,透出一股精干的精气神。说话中瞧见柜台中放着的鞭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女王头——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也是野柳风景区的象征。女王头高约米,栩栩如生,女王脖颈纤细,髻高耸,微微仰着,美目远眺,游人不论从哪个角度观瞻,都不失庄严美丽、气质高贵。不少游人议之,女王头不像是中国女皇帝的头,而像一个外国女王的头,不知英国等国度的人来此观游,见状将是如何惊讶?我们的女王,怎么会在这里呢?仙履鞋,一只硕大的厚底拖鞋,放置在海滩上。一条基岩,平伸到海面,海浪反复冲蚀,将基岩堤纵横分割成排列整齐的海蚀沟、海蚀壶穴等特殊的地形景观,像一块块豆腐,合起来就像一个棋盘。还有形似海龟、佛像头、美女头,两女子亲吻等形态各异的蕈状石,真乃鬼斧神工。木质栈道顶端,正对着的就是大海,左边山岩上,蜡黄色的石头自然形成的是一只鹿。奔跑中,鹿到海边的岩石上突然驻足,深眺望着海峡。

在阿里山茶文化会馆的“台湾第一名茶”专卖店与阿里山的姑娘和少年相遇。姑娘是推销茶叶的业务员,一身黑色的短衫,下着红底碎黄花的裙子,长筒丝袜,一派现代都市女孩的打扮。姑娘个子不足1。米,不是很高,身段苗条,面色白里透红,高高的鼻梁,确实有美如水的观感。这种美,不是城市姑娘那种做作美,看不出林黛玉般的病弱之美,而是一种透在骨子里的天然之美。阿里山的姑娘,主要从事宾馆服务业和地方土特产的经销。一声甜甜的“欢迎您到阿里山”的迎宾词,一杯阿里山姑娘手捧的名茶,清香高雅,回味悠长。姑娘娴熟的泡茶动作,优美的茶艺表演,更让游人难以忘怀。在会馆工作的阿里山少年,没有歌里唱得那么壮如山,而是多了几分清瘦和精干。

车在没有路的海边停了下来,垦丁公园到了。公园管理处的招牌,挂在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屋檐下。标示牌显示,这里是台湾最南端,两个尖尖的岬角伸向大海,东侧岬角叫鹅銮鼻,西侧的岬角叫猫鼻头,我们下车的地方就是猫鼻头。通往海边的路不长,走00米左右的缓坡就到。砖铺就的道路,彩色的路面,镶在绿色草坪间,显得醒目灵动,恰似舞动的彩带牵起了热带草坪与蓝色海洋。海岸上的瞭望台面积不大,10平方米左右。站在瞭望台上看海,一块远离海岸,像是从海岸上扯了出去的珊瑚礁石,外形像只猫蹲在那里,特别是那猫鼻子,长长的。真佩服最初起名者丰富的想象力,起了一个猫鼻头的名字,既有猫,又突出了猫的鼻子,总体上还是个猫的一个头。猫鼻头是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分界点,猫鼻头的西面是台湾海峡,东南是巴士海峡,可谓一只猫鼻头分出两海峡。事实上猫鼻头是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珊瑚礁因造山运动隆出海面,受到长期的波浪侵蚀,反复干湿,长期盐粒结晶,沙砾钻蚀及溶蚀等,成为今天的景象,这是大自然的造化。

车停在河流左岸的码头上,一行人登上一艘白色游船。一位中年男子很有礼貌地迎了上来,拿出名片自我介绍道:“我是陕西省政府请的经济顾问,叫苏锦夥,也算个老陕吧!听说你们来了,我早早就在这里等候,陪同你们考察基隆河。上次省长赵正永到基隆河考察,我是陪同人之一。”苏锦夥是财团法人,中卫展中心总经理,陕西省政府聘请的台湾籍经济顾问。苏顾问的到来,给游船上增添了不少热烈气氛。

黄河左岸的一条支流——杨家川河,是这一段山西和内蒙古的界河。杨家川河与黄河干流形成的三角地带,就是老牛湾村。黄河主干以西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管辖,杨家川河以北是内蒙古清水河县管辖,杨家川河以南是山西省偏关县管辖。这里是地理位置上的晋陕蒙大峡谷的始端部分,也是中国农区和牧区的分界。历史上曾是明王朝与边陲少数民族政权割据的实际控制线。老牛湾村在山西境内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曾作为军事用途的城堡,一部分是现在尚有居民居住的村堡。村庄不大,却很有特色。石头砌的旋窑,石头铺的路,石砌的墙、牛圈、厕所。农家院落中,石头做的茶几、凳子。石板建的粮仓、石碾、水缸、磨房。还有石头做的拴马桩等等。整个村子就是一个石头文化和石头民居的陈列馆。现在村里的原住居民不多了,大都搬到平缓宽敞地方去了,但还有几家没有搬的,利用自家的石头房,搞起农家乐,接待来这里旅游的客人。

老牛湾城堡不大,南北长00米左右,东西宽00米左右,墙高10米左右,城池建在一个高出周围地面的小山冈上。城墙绕河,有些地方距黄河不足百米。城墙虽已残缺,但基本形体尚在。大条石砌筑,白灰勾缝。女儿墙、垛口为砖砌。有城门、瓮城。东门残缺了一部分,门洞高约米,宽约米左右,不甚宽大的东门体现了建造者防御观念中的缜密。城堡内十字形的街道,石板铺路,石缝间长了青青杂草。城堡内有处庙宇,无人值守,却有诵经之声。循声而去,原来是有人在庙中放了收录机,诵经声从那里而来。庙宇是当时驻守官兵思想教育阵地?还是后来村堡居民信仰的追思地?耐人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