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雄博士是土木与水资源工程学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听说陕西水利同行今天要来,他特地从另一个城市的学术活动中赶了过来。周博士年龄不大,最多也就是0来岁,头已经花白,作为学系和研究所的领导,领军着教学和科研工作。周博士讲,台湾年降水000毫米,降水也不均匀,有时一次降水就达00—00毫米。台湾河流短,水流湍急,一遇暴雨就出灾,再加上潮汐,防洪的任务很重,让水流畅,河岸景观美,就显得十分迫切。治理河川,除了政府重视外,当地民众积极性也蛮高。乡镇都建立了水环境守望组织,监督保护水环境,哪里偷排了,哪里乱倒垃圾了,这些现象一出现就被守望者现并制止。守望者组织成了环保的耳目,维护河川生命的代人之一。守望者组织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也有一些年轻人,每个乡镇有—个这样的组织。在台湾是民间组织,官方不给工资,但给办保险。活跃在朴子溪流域的守望者,成为维护水环境、河流治理成效的保护神。

早晨8时离开高雄国宾大饭店,沿台湾海峡西岸向台湾最南端的垦丁公园出。

乘船游览爱河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吃过晚饭,夜幕降临,高雄浸没在一片灯光的海洋之中。爱河两岸的码头很多,我们下榻的国宾大饭店步行不到分钟就可到爱河边的码头上。现代化的售票厅,不用多大一会儿,购票手续就搞定了。码头工作人员细心、热、彬彬有礼。扶游人上船,指定好座位,叮咛注意事项后,游船开动了。爱河之船是小型观光台,以爱神“丘比特”及国际对知名侣命名,船上的座位分置两侧,每侧10人。夜晚的爱河,水面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射成彩色的河道,河在灯光世界的簇拥中显得华丽雍容。河两岸不同调的爱河曼波、黄金爱河咖啡屋、广场文艺等,散着咖啡的香味和阵阵美妙的乐曲。河两岸不同的城市雕塑,在灯光的衬映下,迷离多彩,充满现代气息。爱河宽不足百米,河流很急,河势平稳,据说80%左右是海水倒灌进来的。爱河上的桥很多,有苓雅桥、高雄桥、中正桥、七贤桥、建国桥、中都桥等,每座桥都有一段传说和故事,桥及河成了高雄市区最富人文气息的地方。七贤桥旁的“冥时栏杆”,老榕树苍劲有力的枝干,白天遮挡着火辣辣的阳光,年轻的少男少女们将手肘架在其上,托腮冥想,想事业,想爱,想要想的一切,打时光。夜晚,游船过七贤桥,不少人手扶栏杆,是观光,还是冥思,游船上的游人不知,自有扶栏者自己知道。

从日月潭出,约个小时车程就来到台南市。在去台南市的途中,大家对是否去寻觅郑成功在台南的足迹产生了一点点小分歧。台南只是短暂的停留,吃个中午饭,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高雄市,怕影响行程就不去了。向导江婉茹说,台南郑成功的遗迹很多,有平安古堡、赤坎楼、延平郡王祠等,我们日程上安排的平安古堡只是残垣断壁,不看后悔,看了也后悔,小江的意思是明确的。我的观点却是要去,宁肯下一个旅游点晚一点也要去,凭吊光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也了却我们的一个心愿,我的观点得到同行的大多数人的赞同。

经小江沟通联系,下午时,我们一行赶到台北市工务局,工务局副局长罗俊生,虽年过六旬,头已经花白,但却是一位精气神和气质不俗的广东籍汉子,他把水利工程处的全体同仁集合到办公大楼前,列队欢迎从大陆来的同行。握手、相互介绍,一切是那么平常,那么简约,但双方都显得有些激动,毕竟是陕西和台北水利行业同仁0多年来的第一次相约相见,眉宇间、面颊上跳动着热和友好。在大型的荧光屏上,罗副局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台北的河流水系、防洪防台、治水治旱况后,领我们到基隆河码头。

从佛罗伦萨出,基本上还是在亚平宁山区丘陵地带行走。这里温度高于经过的其他城市,但风还是比较大,海洋气候带生长的椰子树已是到处可见。在罗马可以看到一种松树,主干三四米后分三四跟大枝杈,树冠呈伞状,当地人称它为“伞松”,伞松遍布在公路两旁、山崖上、地埂上,像无数把撑开的绿伞,很有特色。这种“伞松”还作为罗马城市的一种行道树,在市郊通向市中心的大道两旁或绿化林带上亭亭玉立,成为一景。在通往市中心的一段街道上,行道树都是橘子树,绿色的树冠中,一颗颗红色的橘子,在初冬的阳光下泛着光亮,像一盏盏小红灯笼,燃亮在绿色之中绵延十几公里,不断的橘子行道树成了罗马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些成熟的橘子,行人顺手可得,居然无人采摘,我们不能不佩服罗马市民的素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日下午1时,我们在郊外的中餐馆就餐,餐馆旁的过街天桥、街心公园,那脏乱程度,让人对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产生了怀疑。纸屑、报纸扔满了草坪和坪台,小广场的地面上,写满了字,画满了看不清的画,啤酒瓶被摔碎,玻璃片到处都是,看来,郊区与市区接合部的管理,是个世界性城管难题。

早晨8时0分,我们从威尼斯出。出时虽然还有几块云彩挂在天边,冷飕飕的风也不算小,但9点半以后,云彩不知溜到哪里去了,天空一片湛蓝。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大地上,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农田,沐浴在一片灿烂阳光中,这是我们进入欧洲后第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从威尼斯到佛罗伦萨市,约0公里的车程,要翻越亚平宁山脉。翻过不很高的山,进入亚平宁山脉的盆地后,植物分布有了明显的变化,橄榄树布满了山地的坡坡岭岭,它是做橄榄油的原料。教堂的顶,也由高高的尖顶变成了洋葱状。

阿里山的铁路,高程由海拔0米上升到0米,一些地段每公里爬高0米。要爬这么高的山,铁路被建成螺旋形。火车头是伞形齿轮直立气缸式。公里铁路,桥梁100多座,隧洞处。乘火车上阿里山是奇妙之旅,在月份,生两次因路旁树木倾倒,乘客被砸事故后,火车停开了。此行不能乘阿里山火车上山,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步行到森林铁路的神木站,高山翠绿,树木成荫,两条铁路横亘在山腰,顺铁路信步而行,看看森林火车的站牌和简易站点的介绍,触摸19年建设至今刚刚百年的日式铁道,也算是未乘森林火车的一些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