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卢森堡,人们都会看看“宪法广场”。广场建在一块不很大的平坦开阔地上,中间是一座英雄纪念碑,碑高1米,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建的,碑身为四棱锥形,顶部是象征自由和抗争的镀金少女像,碑下雕塑一女士横卧在平台上,血迹斑斑,男士立在身边,在愤怒中无,这些雕塑反映人民与敌人战斗的场面。纪念碑190年被纳粹推倒,198年重建。广场一侧是街道,一些高大的银行大楼和商厦耸立着。广场南侧是断崖峭壁。站在广场边上用石材做成的护栏旁眺望,几乎是垂直的百米深谷,这就是宽100米,深约0米的佩特罗斯大峡谷,峡谷两边的悬崖峭壁遥遥相望,如铁壁铜墙。大峡谷中树木林立。峡谷右方是阿道夫大桥,大桥在夕阳的照耀下,十分壮观美丽。峡谷对面,城堡式的圆形钟楼散着幽静神秘的气息。古老的城堡,远远可以看到其身姿和高耸入云的尖尖塔顶,使人好像沉浸在一片童话世界的意境之中。大峡谷上100多座桥梁将城市紧密地连接了起来。单孔无柱大桥,像彩虹飞架峡谷两岸,单孔两侧各个长窗形的耳朵孔洞,将大桥装扮得十分秀美。190年建造的阿道夫大桥,高米,长8米,石头砌成的高架桥,连接新旧两个市区,雄伟壮观。

1月日

在布鲁塞尔街头,可以看到一种树,树干不高,米左右,胸径不粗,0厘米左右,树冠却很特别,呈“丰”字状。树冠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平着生长,比园林工修剪过的还齐整,冬季里只剩下主干和平行主干两侧枝条,每个树干上平行的枝条最少层,最多层。在城市的广场、绿地上,在皇宫的院内,这样的树很多,而且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像铁丝网一样的高空篱笆。我想,到春季,树叶长绿,花蕾怒放时,这绿色的篱笆呈现出绿、红、黄、紫等五彩网状,肯定好看极了。在古建旁,紧挨着墙,也有一棵或两三棵这样的“丰”字形树,这是比利时园林工人的创造。比利时王宫的围墙上就有高米左右的“丰”字形树枝网,围墙加高了米多。比利时王宫门前没有警卫哨,任凭游人出入,门前的红地毯上,游人可以自由照相留念,而且不收分文。王宫前的草坪、树林,你可以任意游览,王宫内还定期对外开放。

1月日上午11时,坐在奔驰大客车上,车外滂沱大雨,一个个、一排排、一组组电风车仍在雨中不停歇地转动着。距阿姆斯特丹0公里时,车驶出高公路,驶进了桑达姆风车民俗村。雨很大,风更大,雨落伞上叭叭叭像是下冰雹。风吹雨伞有将人提起来的感觉,风无地把伞吹成碗状。这风,使我们真正理解了这里为什么能产生风车。风车村,真正是一个风车的世界。村内水网密布,大河、小溪上木质的桥涵,尽显中世纪时期古老的欧式房屋。各个时期的风车,在河边,在村头,在地埂边,在村民庭院里……出嗡嗡的转动声,如美丽的童话世界。任凭雨淋湿了衣服,雨水从脸颊流进脖颈,任凭冷冷的风吹打着瑟瑟抖的我们,执著地在雨中游览风车村,在心里留下这里的美丽。

圣诞前夕的不来梅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万平方公里的国土,800万人口,全国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现有1个州,1808个地区。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有欧洲大陆“十字路口”之称,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广袤无垠的平原,连绵起伏的山峦,星罗棋布的湖泊,众多的河流,风光旖旎。德国在水资源开利用上,执行欧盟水法。联邦颁布法律法规,并不处理具体事务,州政府制定州里的水法规制度并实施。在德国,水的利用是国家行为,没有私人企业。大的河流产权是联邦所有,涉及水质、环境由州来管理。私人森林中的湖泊,归森林所有者,但开利用要由州来批准。地下水不属于任何人,对地下水的利用也要州政府来批准。一些公司的花园、草地等要抽地下水自用,需州政府来审批,只有在不影响公共用水的况下,才允许抽取,并要负责水环境的治理、河岸塌陷、水间浮物清理、环境保护等。

马克思故居,一楼到三楼,是马克思的生平、手稿、著作、共运史等,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为奋斗的业绩。瞻仰完马克思故居,我最后一个走出故居大门,最后一个上了车。车开动了,我的思绪也重新启动了。马克思为奋斗了一生,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在全世界现在处在低潮。1989年苏联解体后,国际共运遭受大的挫折,许多政党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了,认为“马克思主义已死亡”,就在这时,法国著名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幽灵》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年月,《宣》出版100周年,在德国举行的一个纪念会上,专家学者们感,目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正是《宣》中指出的。许多德国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论述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性。1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互联网在“悠悠千年,代代英豪”节目中公开投票评选上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名列榜。世界没有忘记这位伟人——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