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家庭和珅现在还不一样,现在都实行一夫一妻制,那个时候大官儿谁家不是三妻四妾的?和珅的父亲常保也是如此。和珅的母亲死了,和珅的父亲也死了,但是和珅父亲的几个妾还在,你想想,和珅要钱跟谁要去?这些人都只顾着瓜分家产、照顾自己亲生的孩子,谁还顾得上照管和珅呀!可怜的和珅哥俩儿,自父亲死后,他们过的日子是非常悲惨的。

也就是说,和珅只要一出生,将来一定就能当官,就会受封三等轻车都尉。

正红旗下的和珅

乾隆三十三年18年,因卢见曾贪污案被配新疆乌鲁木齐;

殿试后,除前三名外,其他人还要在保和殿举行考试。由皇帝命题,钦定大臣阅卷,分别等次。

由此可以看出,纪晓岚的家庭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在与他同殿称臣的官员中算得上是出身卑微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纪晓岚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这方面,他不能与刘墉比。不过,纪晓岚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也受到了一些文学上的熏陶,少年时就显现出了才华。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着又说:\&qut另一种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么。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qut

由于相貌不太符合乾隆皇帝的要求就不被重用,这会给纪晓岚的人生及心态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此我们找到了一诗,作者是洪亮吉。洪亮吉生于乾隆十一年1年,比纪晓岚要小二十二岁。他于乾隆五十五年190年考中进士后就一直在纪晓岚手下工作。洪亮吉与纪晓岚有个共同点,就是二人都曾因为获罪而被配到新疆。洪亮吉素以诗闻名,著有《北江诗话》。洪亮吉在《续怀人诗十二纪尚书昀》里也称赞纪晓岚是\&qut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qut,证明纪晓岚说话具有诙谐机智的特点。

二、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如唐代杜甫称\&qut杜工部\&qut、\&qut杜拾遗\&qut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字、号等不同的区别。名、字、号是分开的。所谓\&qut名\&qut,是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qut字\&qut往往是\&qut名\&qut的解释和补充,是与\&qut名\&qut相表里的,所以又称\&qut表字\&qut。

第五种是改姓。改姓的况比较复杂,这又包含以下三类——

乾隆四十六年181年,任三通馆总裁兼任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刘统勋听后半信半疑,后来灵机一动,告诉他们:\&qut我也是来送料的,与某官手下人是老相识,一会儿便能将料缴完,现在我去替你们去缴。\&qut说完便赶起一辆车前去。到了收料场,拜见了某官员。某官员见刘统勋面色细润、衣着整洁,便断定他是乡间富绅,于是加倍索取,共十余贯钱。刘统勋略与之争辩,某官员便大雷霆,命令随从挥动皮鞭将其驱走,并将其牛车扣留。

第一讲和珅的家世

一是学习本民族的知识。和珅是满洲人,他得学满洲人的语和珅文字。

二是学习非本民族的知识,这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汉人的著作,无非是经史子集之类。

汉人的文章浩如烟海,汉人的学问学也学不完。在咸安宫官学里,和珅特别喜欢学习这些汉人的著作、文章。他知道这些是治理中国必须要学习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整日沉浸在传统的典籍之中,尤其是对儒家的经典格外下工夫。

和珅有这种见解,在当时的社会很不容易,难能可贵。

并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都有和珅这样的见识。试想:清朝从入关之初就开始科举考试,一直到190年取消科考,每三年就有一批进士,可翻翻《清史稿》,考中进士的满洲人有几个?十个以内。一般的满洲人他不学这个,不是说满洲人的脑子不聪明,而是他们认为学习这些没有什么用处:不学这些,将来不是一样当官嘛,毕竟这个天下是满洲人的天下嘛!

和珅与这些普通的满洲人不同,他学得非常认真刻苦,这种知识积累为他以后迅升官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学习少数民族的语。

和珅还学习了蒙古语和珅藏语,并且掌握得还非常好。蒙古语、藏语等族的语对于满洲人的统治来说更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汉语还要重要。

满洲人毕竟是少数民族,他要统治中国,就不能单纯依靠自身武力,他就必须要和珅蒙古族、藏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结成同盟,才能够有效地统治人数众多的汉人。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qut满蒙不分家\&qut一话的由来。

从这一点来说,和珅他不但与一般的满洲人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与一般的汉族人不同。

第三,学习乾隆的诗作文章和珅乾隆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