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咸阳后,只要有机会,他要尽量吃米饭,一日三餐。

张良道:“看来,我们看错了杨栋,此人死忠于暴秦,有两下子!若要智取武关,还得另想办法。”

王威道:“哥,我还真的怕大王不知。让大王知晓你才能,更器重你,为王家争光!”

这次亲临武关,起到了振奋军心的作用,子婴环顾诸将一遍,部下们精神状态都不错。

子婴新任秦王,对许多人还不认识,让三人做自我介绍。

臣子愿意讲,君主愿意听,君臣之间深入交流,相谈甚欢。

王元露出欣慰之色,面向牌位跪拜,说道:“父亲,你为国捐躯,大王来看望您了!父亲可含笑九泉了!”

出得麒麟殿,嬴子婴上得銮驾,在卫尉士卒的拱卫下,缓缓向刑场进发,文武百官跟随在銮驾后面步行前进。

君臣再继续讨论着,定下了现时的大政方针,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亥时。

在战国前期,魏国名将吴起率军从龙门渡渡过黄河进入秦国境内,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的胜利。

此时的子婴,恨不得立即集结军队,率军赶往武关,懒得跟朝臣们慢慢商议,开口道:“这个人,乃是始皇帝称帝前的国尉、称帝后的太尉-尉缭。”

在秦始皇和二世时期,皇帝上朝,百官要高呼吾皇万岁。

要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丞相,才能辅佐秦王力挽狂澜呢?

“苍天啊!大地啊!我怎么这么倒霉!”

等到全部人通过后,清点人数,只剩下2409人了。

行军五天,就损失了近六百人,路程还没有一半,还不知有多少人会丧命于路途中。

周勃没得选择,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到了晚上,周勃和士卒们就地睡觉,饿了就吃些干粮,或采摘野果充饥。

————————

九月三十日这天,子婴队伍进入平原地带,路途两边的农田,有更多的庄稼已经被收割。

这次返回咸阳,境况跟上次从咸阳赶往武关不一样。

如今,正在收割的农田里,偶尔能看到青壮年男子,他们是下田帮忙的朝廷官吏。

中午的时候,队伍停下来休息。

只见两边的农田,有为数不少的青壮年在收割着小米。

子婴向左边农田走了过去,王元、王威和随从跟随着。

“大王驾到!”

正在劳作的人全部停下来,拜见秦王。

子婴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人身上,似乎见过。

那人说道:“大王,臣乃都内令董兆。”

都内令隶属于治粟内史官署,秩俸六百石,职责是掌管朝廷府库的货币、布帛等财物。

秩俸不足一千石的官员,没有资格参与朝会,那天,董兆和其他低级官员,在参加登基大典后就离开麒麟殿。

董兆道:“丞相有令,所有官吏皆要轮流下田帮助收割庄稼。今日,臣和下属们都来这里。”

在这里,还有一家五口。

董兆在给子婴做介绍。

这全家人,有白发苍苍的六十余岁老头子,有四十余岁的儿媳妇、二十余岁的孙媳妇,还有十二岁的小孙子、十四岁的小孙女。

在这老,曾是秦军的一员,在始皇帝称帝前,曾多次参与灭诸国的战争,军职至百将。

老人的儿子和孙子,都在一年多前跟随章邯出征,儿子在巨鹿一战战死,孙子侥幸生还,后来章邯向项羽投降,包括他孙子在内的二十万降兵生死不明。

一家五口站在一起,他们所穿衣服,或破烂、或有补丁,老人和两个妇女,有着被风沙雕琢过的面孔和身躯,皮肤皆是黝黑粗糙。

在秦王面前,老人和妇女皆神情麻木,他们似乎都是历经沧桑的人,即便有幸见到君王,也产生不了兴奋感。

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和少女,则是神情兴奋。

这一家人,为了温饱,耕种的庄稼不少,儿子孙子都殉国了,要不是有官吏来帮忙,要全部收割完毕,需耗费日久。

收割后的粮食,有一半要上缴作为赋税。

子婴向前几步,看着这个老人,对方满头白发,那饱经沧桑的面孔布满了皱纹,粗大的双手长满了老茧。

子婴和蔼地说道:“老人家,家里日子过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