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闻言猛地抬头,惊讶地张大嘴。杨书记朝诸万山示意,于是诸局长把赵金华死亡现场的诸多诡异线索大致讲述一遍,但这时却无保留地把风水铜镜的事情讲出来。

清晨时分,正好有阳光照射到那面铜镜上,一个警察顺着反射光看过去,觉光线正好照射到对面b号楼六楼,在对面那户人家墙上放大成一个大大的光符!

——我们在赵金华攥着的左手里取出揉成一团的纸,用镊子展开后,现纸上是一七言诗,纸上用宝珠笔用力写下“不”、“为什么”这样几个字,力道很猛,划破纸张留下2处空洞——

不过在这天清晨,流言的重点还在于各种揣测,主要集中在猜测赵金华是不是贪污腐化被纪委或者检察院盯上了一死洗罪?或者因为他闹的那出在云集市轰动的离婚纠纷导致身心俱疲产生厌世感才跳楼?也许是他忍受不了长期的失眠症求解脱跳楼?

周啸道,“快说!”。

李贤嘴里吐出一个人的名字,“吴明!”。

周啸忽然想起来了,此人是文化馆里的一个办公室秘书,并不显山露水,对他的印象就是文章写的不错,自己曾经数次对市文化馆由他执笔的的汇报材料表示赞许。

于是他带着怀疑地看着李贤,出一声,“恩?看怎么用?”。

李贤奇怪地叹了一口气,接着道,“事到如今,我是不得不提他了!为了周全,我就把他的情况从从头介绍详细点吧。”

他介绍:这个吴明据说有一个国学深厚的做乡村小学教师的父亲,因此打小就被父亲逼着读唐诗颂论语,他在江城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一步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修为又上升了;有了这样的基础,他在毕业进入云集市文化馆工作后流露出傲气,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多有碰壁;他和之前一任领导都曾经想重用吴明,最后却还是因故没成,这样此人就一直在秘书岗位呆下去;他的曾经同事好几个都上调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或者别的好单位;此人显然心中有想法,越沉默了,埋头搞民间文化研究,几年来以笔名在省市国家文化专业刊物表十余篇有影响力的研究文章。

“原来是这样!”,周啸沉思起来。李贤也不急,静待领导拍板。

良久,周啸下了决心,“一般来讲,肚里有货的人都有点傲气!且事情紧迫!就用此人!你马上叫他来。对啦!你告诉他,这是市委书记钦点找文化口要人你推荐的他!”。

李贤脸上绽放笑容,“这样说好!这样说好!”。说完疾步而去。

周啸奇怪一个局长就不能电话通知吗?还需要“亲顾茅庐”?他有点明白了,看来这人还有一样特点,“架子腻大!”。

市文化馆就隔着市文化局半条街,李贤此去却花了过半小时,不过还是把吴明带来了。

一进来,周啸就感受到了吴明的特立独行。他身高一米七过一点的样子,偏瘦,双眼透过眼镜镜片似乎有神似乎又无神,似乎看人又似乎不看人。他进来坐在沙放上后,还没和屋里的二位领导寒暄,却对墙上李贤新挂上去的一幅国画生兴趣,眼睛透过镜片放光,直勾勾看着这幅画足足有20秒钟。

周啸和李贤对视,继而相视而笑。

等他又看了20秒钟,周啸才开口问候,“小吴你好!”。吴明方自觉失礼,忙转头问候,“周市长好!”。

周啸直奔主题,估计李局长早就苦口婆心和他谈过话,他能来显然是答应了。

出乎周啸预料,当他讲到事现场的诡异时,吴明忽然眼睛直勾勾看着自己,自己刚说完吴明一下子跳起来,大叫,“不好!”。

李贤吓了一跳,忙招呼吴明坐下来。

周啸心道,“有门!”,示意不要紧请吴明说话。

吴明坐下去后,又不吭声了。李贤一个劲叫他继续说话,半天他冒出一句,“我说的你们信吗?”。

周啸更觉有料,于是诚恳地表示洗耳恭听。

终于,吴明开口了,“看来黑巫师或者坏法师出现了!可能有人在市区里施法!害人的法!”,说完又不吭声了。

周啸凭直觉,这个人用对了!他既不对吴明说的话评论,也不再询问,起身吩咐李贤,“那就这样了!切记明天一上班就去刑侦队报道,那边联系好了。你这个局长找一个名目对职工解释吴明的行踪,还要做好吴明的后勤工作。”

对于事情办妥了李局长也高兴,笑着开了一个玩笑,“吴才子的后勤自有他的娇妻保障嘛!”

听到这句话,吴明忽然露出灿然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