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又不是什么稀罕物,何况比辣椒好的东西多的是,干嘛非要吃这个?”赵文娟不理解。

赵文娟只得跟赵爸爸诉苦,赵爸爸说:这好办。第二天就弄了个货箱车来,把吃用不了的那些累赘一股脑全搬走了。赵爸爸联合李爸爸把那些东西处理了,对那些送礼的,都回了礼,唱完红脸后,都黑着一张脸警告他们,以后没事不要往山阳跑,要有事也必须经过他们同意才行。有了赵李两家爸爸把关,赵文娟总算清静了些,省了不少事。

对于刘鼎成和李力行的关系,没有人能说清就里,但谁都知道其渊源深厚。关于他们的猜测很多,但有几点可以完全排除:一是亲缘关系,刘鼎成是陕西人,和远在江南省的李家八竿子打不着;二是僚属旧谊关系,这当然说的是李力行的父辈了,但刘鼎成抗战时期才参加八路军,后来随四野一路南下;而李家上溯八辈子都窝在北山那个偏僻的山沟里,祖上从没出过什么人物。这就很让人费猜,但勿容置疑的是,刘鼎成这么关照李力行这个小辈,肯定关系非同一般。

在赵文娟的印象中,她最艰难的一次转换,是李力行从深圳空投到山阳市任副市长的那次。本来一个副职夫人,按理是没什么太多的纷扰的,但那次李力行的情况有些特殊,让她遭遇到的是先前完全无法预想的复杂。

“赵姨,李省长在江南省的时间不会短,您还是早点过来吧,有您在身边,省长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你也更放心啊!”小钱在电话里说。

也是幸运,空投过来的代省长李力行对秘书没有太多的讲究,当秘书长赵云山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只是随口问了一句:政府里谁的材料写得最好啊?

李力行自然如鱼得水。最让他得意的是,才子配佳人,他很快和县委第一美人赵文娟谈起了恋爱。

赵文娟离高中毕业还差两个月,就被父亲安排进了县委做打字员。赵爸爸只是个刚从乡下调回县城的一般干部,因为和县委书记关系不错,正好有个招工的机会,顺便就把女儿安排了。

赵文娟那时候还不满十七岁,刚随父亲“农转非”来到城里。她家一直是半边户,所谓“半边户”,就是男人在外吃国家粮拿国家工资,女人带着孩子在生产队挣工分分口粮。这样的家庭看着很风光,其实女人和孩子很辛苦,因为家里没男劳力,就容易被队上的人挤兑和欺负,尤其是那些心怀嫉妒有点小权力的人,喜欢变着法子坑你一把。因为这,女人就必须要强,工分不能少挣,要不口粮就没保障,一家人就会挨饿。

赵爸爸长得像个武大郎似的,貌不出众,虽然吃着国家粮,但在吃国家粮的人里只能垫底,想找个同样吃国家粮的女人就很困难。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吃农村粮的,这样他就有了绝对优势,可以在农家姑娘里挑冒尖的,结果就找了赵妈妈,一个漂亮的小女人,简直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赵爸爸乐在其中,当然不会把这美女资源浪费掉,因而干劲十足,平均三两年就弄出个伢崽,直到赵文娟诞生,才觉得这样下去吃不消了,就让赵妈妈去做了结扎。只可伶了赵妈妈,在家拖着一堆孩子,加之生产过度,不到四十岁就枯萎成了一个小老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