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老妈回家来给我和爷爷奶奶做饭,我忙把信拿给老妈,老妈看过之后,脸上不由自主的就带上了笑意,“妮儿啊,你大哥要回来探亲了,你想不想他呀?”

“问他们?他们知道个啥?”老妈很不以为然。

老爹老妈在厨房忙碌,我趴在堂屋的桌子上,拿着字帖开始写一些最简单的笔画,虽然上一世这些都会写,不过,用我现在的小手,写起来还是挺费力气的,尤其是要照着字帖写好,更有一点难度,但是,正因为有难度,才能提起我的兴趣,不然,我还真没心情写着一二三写一上午呢。

“才没有呢!我还教妹妹学习呢!”堂姐骄傲的回答。

虽然现在的冬天,要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没有暖气,也没有漂亮衣服和精致的食物,更没有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可以观看,但是,这种浓厚的欢乐气氛,和一家人可以在一起的幸福感觉,却是什么也取代不了的。

“不知道,应该有十块了吧?”老爹不确定。

二嫂家挺有钱,当初嫁给二哥,她家里人都不同意,嫌我们家穷,可是没能拗的过二嫂,二嫂嫁过来之后,同样继承了他家看不起我家的光荣传统,牢牢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不让二哥为我父母多花一分钱,二哥基本没有言的余地。记得老妈生病住院后,需要吃一种挺贵的药,一盒三百多,只能吃四天,大哥三哥四哥都买了,就二哥没有,然后有一天,二哥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偷偷塞给我两盒,说:“别让你嫂子知道了。”以前不懂事,还嫌他对老妈太小气,现在想想,六七百块钱,也不知道他要攥多久,不是他不孝敬父母,而是无能为力吧?二哥怕二嫂,二嫂处处压二哥一头,还不是因为我家没钱?再一次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我家的经济状况,不让任何人因为这些外在的因素而瞧不起我的父母和家人!

其实,老爹看起来很生气,似乎恨不得把三哥四哥打死,心里还是很舍不得的,不然,他手里的擀面杖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被大哥夺走?

过了两年,伯父找了比他小十几岁的伯母,并不顾爷爷的反对,娶了伯母,为此,爷爷对伯母意见很大,基本上是看到她就骂,害得伯母根本不敢出现在他眼前,所以,照顾爷爷奶奶的事,就落在了老妈的身上,伯母也觉得很对不起老妈,常说“三兄弟的父母,就让你一个人照顾了,我们心里真过意不去”之类的话,好在老妈个性爽朗,不计较这些,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其次,是我自己个人的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改善我的身体状况;既然不想再吃十几年药,就要付出一些其他代价。我的身体之所以差,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我的极端挑食,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所以容易生病。既然不想重蹈覆辙,就一定要改掉挑食的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以为,爷爷还要再咆哮两句,谁承想,他老人家居然闭嘴了,我才想起来,对我妈这个儿媳,爷爷可以说是最客气的,用我老妈的话说,是将心比心,她对我爷爷好,爷爷的心也不是铁打的,知道好赖,可是后世我不止一次猜测,其实是因为他的吃的喝的全是我老妈在伺候,床单被褥也全是老妈在清洗,吃人嘴软,才对我妈口下留情的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现在已经是农历九月份,听老妈和老爹的谈话,我家田里麦子早已经中上了,这时还没有播种机,应该是用的牛拉犁吧,这两天,老爹还去田里给小麦除了草,也带着大哥和我去感谢了董老师。说起董老师,对我来说那真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记得以后每一年我大哥都会去看望她,可是我从未见过。(也许是见过但不记得了?)如今,我总算是见到真人了。董老师看起来四十多岁,说话时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很平易近人,因为我大哥是她的得意门生,连带的对我父母又多了几分亲热,虽然话不多,但句句都透着实在,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民教师,好像期间从未遇到过这种和蔼又负责的老师。

男人也就是我老爹对女人我老妈说:“你看,肯定是醒了看不见人,吓住了,以后上哪儿都把她带上,搁家里没人管,我也不放心。”我老妈说“我也不放心,那又有啥办法,妈又不帮咱带,算了,以后我上哪儿都带上她吧。”

“知道了。”老妈看我答应了,把脸盆放下,转身出去了。

我百无聊赖,拿着图文并茂的童话书,继续看,里面的内容我都会背了。能看的书还是太少了,看来我得让老妈给我再买两本了。

“妮儿呀,看啥呢?”大哥他们回来了,看我正在看东西就问。“爹,大哥,王哥哥,你们回来了。”我打过招呼,不想说话,就把手里的书扬起来让大哥看。

“呦,妮儿可会看书了,让大哥看看,这是啥书!”大哥说着又把我抱了起来。不知道大哥怎么回事,回来之后特别喜欢抱我,我很不习惯的说。

“大哥,这一本我看完了,还想看别的。”我软软的冲大哥撒娇。小孩子的角色,我现在是扮演的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撒娇更是练习的炉火纯青。

大哥同样也不能抵挡:“好,想看啥,大哥给你买。”“大哥真好。”搞定!我在心里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妮儿啊,你妈上哪儿去了?”老爹没看到老妈,问我。

“妈买东西去了。”我说。老爹对大哥说:“我回家把镰刀磨好,麦子快熟了。你跟你战友先在着看一会儿门,等你妈回来,你们就出去玩吧。”

大哥答应一声,老爹就骑着自行车走了。大哥和王哥聊一些部队里的事,我也听不明白,就继续“背”我的童话书。

第二天早上,一大清早,大哥就带着王哥到市内逛去了,中午也没有回来吃饭。家里的其他人,还和往常一样,我拿着昨天老妈新买的字帖,继续练字。傍晚,大哥他们两个人总算是会来了,一进家门,就能听到大哥献宝的声音“妮儿,快出来,,看看我给你买的啥!”

我赶忙出去,看到大哥拎着一包东西,过去打开一看,有几本书: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竟然还有一本小学生作文集,他都不怕我看不懂吗?大哥看我只翻书看,又拿过一个袋子,掏出一条裙子,美滋滋的比划着:“妮儿,快看看,哥给你买的裙子好不好看?”我看了一眼,天啊,他怎么更老妈一个眼光啊,买的衣服全是大红色的,俗气至极,他还好意思显摆!心里不屑一顾,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不管怎么说,也是大哥对我的一番心意呀。我虚伪的说:“好看,谢谢大哥!”

不好意思大哥,原谅我的心口不一吧!

端午节,本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演变到现在,早已失去了几分韵味和深刻的含义,人们也不再追究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前一个月,家长就会给家里的小孩绑上五色线,带上香包,家家户户的门边上要插上一种叫“艾蒿”的植物,五月初四晚上,要把五种水果的叶子泡在脸盆里,脸盆露天放上一夜,端午节当天早上,全家人就用这脸盆里的水洗脸,吃过早饭后,还要到河边洗一洗胳膊,并且把五色线和香包全部扔进水里。以上所作的一切,据说都是为了“除祟”。

我家的小麦也已经全部收割完了,本来老爹老妈还在犹豫要不要歇业两天,谁知道学校正好放了两天“麦假”,这下好了,不但不用愁影响生意,还多了三哥和四哥两个帮手,当然大哥和王哥也同样出了不少的力,加上二哥专门回家来帮忙,我家的人手十分充足,原计划两天才能干完的活,不到一天就结束了。现在还没有收割机之类的先进机械,割麦子全靠手工操作,麦子收割完毕之后,会统一拉到一个叫做“场”的地方,也就是一大片空地,一般都是一个大队的共用一个“场”。用拖拉机拉着一个石磙,把地面碾的即平且硬,把小麦铺在场里,再用拖拉机一遍一遍的碾,知道麦粒和秸秆完全分开,再把麦粒装在袋子里拉回自己的家,麦秸秆就地在场的边上打成垛,这是烧地锅的好材料。麦粒拉回家之后,还有铺在院子里晒干,才能入仓,不过,并不是打出来的麦子全是自己家的,还要根据家里的人口数量,交一部分到国家粮库,俗称“交公粮”。

现在,我家的麦子就晾在院子里,等候晒干后收仓。总算是度过了一年中最繁忙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家里又重新恢复了平静,所有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了,唯一有所改变的就是二哥不在出去跟着别人干活了,他留在家里,和老爹老妈一起料理小生意。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老妈早早的就准备好了明天早上吃的鸡蛋鸭蛋,中午的粽子,看样子是想让这个我们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的节日能过的丰盛一点。

早上起床,用传说中除过祟的水洗完脸,吃过鸡蛋,哥哥们早就自己找活动去了,老妈带着我到村边上的小河里,洗洗胳膊和腿,把胳膊上的五色线扔进水里(据说会变成五彩的小蛇),算是完成了今年的“除祟”工作。

“妮儿啊,中午咱们熬鸡汤好不好啊?”老妈牵着我的手,边走边问。

“好,我最喜欢和鸡汤了。”我甜甜的应,我们俩就这样一问一答,慢慢走回了家。

为了今天的端午节,老爹老妈歇业一天。,中午,我们一家人就在家里吃了一顿“团圆饭”。吃着老爹精心烹饪的佳肴,喝着美味的鸡汤,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对未充满了希望,这就是幸福吧!

过了端午节,大哥在家的时间就没有几天了,大哥也不再带着王哥四处玩乐,经常呆在家里,帮老爹老妈干一些活,或者教我一些东西;好玩的是王哥特别喜欢做我的“老师”,用他的话说就是“刘俊生,你妹妹学什么都快,一教就会,简直太有成就感了”,后来,基本上都是王哥在拿着老妈借来的课本给我讲课,大哥只有靠边站的份了。

纵然是万分不舍,还是到了离别的时候,总算是有过一次经历,这一次,大家都没有上一次那么伤感,大哥也没有让老爹送,提着简单的行李,和王哥一起再度踏上了征程。临出门的时候,大哥又抱了我一次,趁着老妈不注意,悄悄塞我小口袋里一个东西,还神神秘秘的小声说:“记住别让妈知道,自己收好。”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等到送走了大哥,老爹老妈去忙其他事时,我忙进屋掏出大哥塞的东西,竟然是十块钱!我一下子愣住了,听他和老妈说过,部队里一个月的津贴就是十块钱,老妈心疼他,走之前要给他钱让他带上,他也没同意,说是二十几岁的人了,不会再花父母的钱,这十块钱,不知道他要攥多久,却轻描淡写的塞我口袋里,这真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啊。

“妮儿,快点儿过来看着小黑。”老妈的喊声惊醒了沉思中的我,擦掉不小心流出来的眼泪,答应一声,快步向老妈走去。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