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经济达了,生活越来越便利,随着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的大型市的普及,很多人都没有了年前备年货的习惯,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热热闹闹的气氛,好像春节已经沦落成了一个在普通不过的节日,就好像只是可以多放几天假一样。

下午时,由于受到中午热烈场面的鼓励,老爹老妈不但多带了五十份的凉皮和米线,另外还多熬了一大锅绿豆粥。可能是中午的同学们有人回学校进行了宣传吧,五点半放学,不到五点四十就有人开始过来吃饭,场面一点也不比中午差,还有人没有地方坐,就站在一边等候。这种火热的场面可把老爹老妈高兴坏了。

二哥到家后,先抱着我转几圈,亲热一阵,再问我“妮儿想不想二哥呀?”我当然是乖乖回答“想”,二哥又问“哪儿想呀?”,我再说“心里想!”两句话把二哥美的心花怒放,又抱着我转了几个圈,一直到把我转的头晕眼花为止。

果然,一见吓到我了,老爹不由得神情一软,老妈趁此机会劝到:“娃儿们犯错了你慢慢说,恁大脾气干啥?你看,妮儿都叫你吓住了。你光说打他们,他们嘴上说改了,心里也不服,还是得多讲讲道理。”

自从爷爷奶奶回来之后,老妈每顿都会做上他们的饭,有时是老爹端过去,有时是大哥,有时她自己去,我们原来稍显冷清的家,就经常能听到爷爷的咆哮声,倒是给我们增添了一份生气。我爷爷为人有时很刻薄,但是我奶奶却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许这也是一种互补吧。

先,是家庭的方面:现在还很少有人做生意,但根据我模糊的记忆,凡是8o年代后期做生意的人,虽说并非家家都大富大贵,但经济基础比一直种田的人家,好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现在时间还早,应该可以让我努力把老妈的经商天赋挖掘出来,后世时,老妈卖东西可是很有一手的。就从卖小吃入手吧,上一次去看董老师时,我还看到哥哥们学校门外就有卖零食的,只有两家,品种很不齐全,现在让老妈去跟别人抢生意还不太现实,她的观念估计不允许,但是,撺掇她卖些别的我还是有把握的,毕竟后世我可以让老妈基本对我言听计从,哈哈

爷爷本来正在生奶奶的气,看到老爹,不由换了目标“你还知道来接我!啊!你来干啥!让我死在这儿,不是省你的事吗?知道你不满意我不给你找工作,巴不得我早点死……”

我二哥今年十八岁,他人很聪明,但是学习却一塌糊涂,去年才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了,我醒来都没有见到他,好像是跟着一个建筑队去市内干了几天活,所以我直到今天还没看到他。我三哥十五,今年初二,四哥十三,刚上初一。我们隔壁村子有一所学校,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他们现在都在那里上学。不过很奇怪,我记得我以前也是在那读的初中加高中,但我们有早晚自习,可是我哥他们现在并没有,也许是后来才加上的吧。

“哎,家里穷,孩子上学都叫耽误了,好不容易当个兵,也差点让别人顶了,要不是董老师找人,大生这辈子不是都毁了吗?”“说这弄啥哩?老老实实干活,靠咱这一双手,也不会叫孩子们饿死,能养活。”“说是这样说,可是看着娃儿们跟住咱受罪,难受。”“别想恁些了,快瞅瞅妮儿醒了没有,别让她醒了瞅不见咱,自己搁屋害怕。”“嗯”

后几天在三叔家日子过得就快了起来,姐姐当小老师当上了瘾,不但教语文,连数学都开始教起来了,不过,她会的也就那么一点,能教给我的就更少了,真正能讲明白的,也就从一数到一百了。可怜我还要以一副崇拜的目光看她,真是越来越佩服我的表演功底了,装小孩装的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之后,在姐姐孜孜不倦的“教学”中,在我衷心的期盼中,终于熬到了姐姐快学的日子,老爹专程过来,把我接回了家,我的“学生”生涯,告了一个段落。当然,我没忘了把堂姐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本全部带回家。

到家后,老妈看到我,明显很开心,嘴上却假意抱怨:“你可算回来了,在三叔家玩的美吧?都不知道想家!”我扑到老妈怀里,甜甜的说:“妮儿可想家了,也可想妈了。”

三言两语,就让老妈假装的扑克脸再也装不下去了,喜笑颜开,问:“在三叔家听不听话?有没有惹你三叔三婶生气呀?”“才没有呢?我可听话了,姐姐还叫我数数,写字,三叔三婶开都夸我聪明呢。”我说。

“呦,妮儿还会数数了呀?来,数个叫妈听听?”老妈很感兴趣。

就知道会这样,我开始数:“1、2、3、4、5、6······”一直数到二十才停下,不能表现的太聪明了不是?就这样,还把老妈乐的找不到北。

“呦,妮儿真是长大啦,都会数数了,会不会写字呀?”刚进门的三哥调侃我。

故意装出一副很骄傲的表情,我自豪的说:“会,我会写一二三!”

“哈哈哈,妮儿真了不起,连一二三都会写了,哈哈······”三哥嘲笑我。

“笑啥哩,你像妮儿这么大时,啥都不知道呢,妮儿可比你强多了!”,老妈看不惯,替我打抱不平,“你跟小四不是报名去了吗?咋回来这麽快?小四呢?”

被老妈一骂,三哥不敢笑的那么嚣张,好不容易忍住笑意,说:“报过名了,小四在学校玩呢,我先回来了。”

“回来了就去帮你爹干活,别光知道玩。”老妈号施令。

三哥答应着走了,我拉着老妈的手臂,嗲嗲的说:“妈,姐姐一个人住一间房子,可美了,我也要自己睡。”

“你还小,姐姐大了,等你跟你姐姐那么大时,你就也自己睡,好不好?”老妈推脱。

我不为所动,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借口,怎么可以轻易放弃:“不嘛,不嘛,我就要现在就一个人睡!不然,我就不睡觉!”

为了达到目的,我是撒娇和威胁一起上阵,这是我二十几年和老妈斗争过程中总结出的对老妈最有效的攻击方案。

“哎呦,小姑奶奶,你可真是个小魔人精,我跟你爹商量一下,给你做个床,让你睡西屋,行了吧?别晃我胳膊了,都叫你晃掉了。”老妈果然投降了。“先说好了,你一个人睡,半夜可不许哭着要找爹妈啊。”

我在老妈跟前开心的又蹦又跳。

其实我家老爹老妈有一个很优良的品德,答应过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即使是我们几个小孩,只要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就不会因为年龄小或是自己的孩子而食言。

趁热打铁,我继续提要求:“妈,我也要想哥哥和姐姐那样,我也要写字。“

“好,妮儿要学习,肯定要支持你了,明儿个就给你买笔买本,你想写啥写啥。好不好?”老妈对我的这个要求,绝对是全力支持。

我拍着手,跳着说:“哦,我要写字了。妈最好了!”

老爹端着一个大盆,从厨房走出来,就看到我在蹦蹦跳跳,很奇怪,问老妈:“妮儿咋了,这么高兴?”“小妮子见样学样,在他三叔家看刘洋自己睡一张床,非要也自己睡,还要学写字,我答应她给她做个床,就让她搬到西屋。”老妈简明扼要的说。

“哦,她自己睡没事吧?”老爹不放心。

“那有啥,床给她做矮一点儿,宽一点儿,也不怕她掉下来,咱就在东屋,有啥动静起来看一下不就成了?”老妈想的倒也挺周全“再说了,妮儿都三岁了,一年大一年,早点搬出去,锻炼一下,也省的以后胆子太小。”

“那她晚上要害怕咋办?”老爹还是有点犹豫。

“哎呦,她在老三家住了天,都不害怕,回家了还怕啥?你呀,就是太娇惯她了。当心她叫你惯得没一点样,看你后悔不后悔!”老妈有点不乐意了。

老爹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也就点头同意了。

拥有独立的空间这个目标,总算是有所进展,不在如镜花水月一般遥不可及了。

不过,挺奇怪的,“醒”过来这半年以来,我倒是基本上没有生病,不知道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家里条件好了,吃的有营养的关系?

第二天一早,“妮儿,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不起来?再睡我可就不带你买东西了哦?”老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其实我早就醒了,只是天太冷了,是在是不想离开暖和的被窝,听到老妈叫我,慢腾腾的起身,笨拙的开始穿厚厚的棉衣,磨蹭了老半天,才从屋里出去。老妈带着我到街上,直奔合作社而去。合作社就是供销合作社,类似9o年代的百货商场,是一栋三层的大楼,现在我们村最高的建筑,并且这个记录一直持续到两千零几年,属于国营性质,里面的员工都是正式工,一楼卖各种商品,二三楼则是营业员的宿舍,是我们这附近最大的购物场所。我们在里面给三哥四哥买了作业本,钢笔,墨水,还给我买了几只铅笔,两本字帖(老妈本不想买,我拿着就不放手,无奈她只好掏了钱),两个笔记本,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上一世,我的字写得虽说不难看,却缺少了灵气与风格,只能算一般,既然从头开始,一切要努力做到最好,写字当然也不能例外啦!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哥哥们要明天才开始上课,一般老妈会给哥哥们买一些学习用品,下午老爹老妈就会带着我们进城看花灯。上一世的时候,我有很久很久都不能理解“闹元宵”的意思,我们这里汤圆是一种很少见的食品,小时候根本没见过,没吃过,也就不明白“元宵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知道在这一天可以看花灯,凑热闹。

吃过午饭,老爹老妈准备带着哥哥们和我一起去市内看花灯,但二哥说他没兴趣,三哥和四哥说要和同学们一起去,不想和大人一起凑热闹,所以我们的队伍就只剩下三个人了。老爹骑上自行车,我坐前面,老妈坐后面,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