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郎邺的打算了然于胸,可赵千栋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示,他的前身可在老爷子那里得到过不少的训诫:为官者务需谨言慎行,喜怒无形,宠辱不惊,胸成竹而面惘然,心惴惴而言凿凿。这话啥意思?那意思就是说,既然当了官了,那说话办事就得三思而后言、后行,喜怒不行之于色,或宠或辱都不显于形,越是胸有成竹的事,越得表现的心里没底,越是心里没底的事,嘴上越得说的头头是道。这叫啥?这就叫城府,身为大清的官吏,如果没有那么点城府,那还能得到一个立锥之地吗?

听了郎邺这话,赵千栋的脑子在一瞬间便清醒了三分,他知道,眼前这两位恐怕是要开始谈正事了。

“呵呵,晴笮昨日从亚美利加归来,就尝听族兄说起把总大人的事迹,”坐在座位上的晴笮这时候开口了,她眨动着那对善睐的凤眼,将赵千栋上下打量一番,这才笑道,“在他的嘴里,把总大人可是一个进过京城同文馆,又在天津武备学堂磨砺过数年的人,年前凤凰城一战,把总大人在倭寇的枪林弹雨中六进六出,视死如归,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怎么,难道今天在这小小的楼阁之上,把总大人却囿于礼法,不敢与我这么个小女子同座了吗?”

不过话说回来,人家郎邺贝子即便是没有了实权,也没有了13oo两的俸银、13oo斛的禄米,人家说到底都是在旗的宗室贵族,是品的爵爷,大清的官吏见了人家还是得行礼,得赔上几分小心。故此,一看到郎邺当面,赵千栋即便是感觉头疼,也不得不翻身下马,快步上前给人家行礼。

前世因为制贩假币被送上刑场,这辈子刚刚转世过来,赵千栋又把心思动到了自己的专长上。只不过他现在这个念头还仅仅存在于胸,至于要具体的实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饭要一口口的吃,大事自然也得一点点的做,人要想成就大事,先就得耐得住性子,在这一点上,赵千栋是深有体会了。

虽然廖同知的官阶不高,对紫禁城里的事情所知也不多,但是他这一趟京城倒也没有白去,方方面面的大小消息搜罗了不少,正是通过他的嘴,赵千栋第一次对时下的格局有了一个初步的系统认识。

“稍后再说吧,”赵千栋摆摆手,一面朝屋外走,一面心不在焉的说道。

赵四沿着石板路往里走,刚一绕过小月亮门,迎头就撞见一个打了两条大辫子,身穿一袭花布棉袄的小丫鬟。

连续几天,前来赵府拜会的各府州官员也着实不少,那些消息灵透的人都知道,依克唐阿的亲信部将里,唯有赵晋先一人的居府落于奉天,所以,要想抢先一步探听消息,抑或是周旋打点,就只能从这位赵总兵的身上下手。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天给两位长兄披麻戴孝的赵千栋,也没少了方方面面的应酬,至少盛京治下的各州府要员,有百分之四五十跟他照过面了,对他来说,这似乎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本。

今儿是部堂大人的扈队入奉天的日子,赵府的门庭前终于算是冷清下来了,身为赵府独子的赵千栋,一大早去给老夫人、两位嫂子请了安,而后就把自己一个人闷在西厢的阁子里,为了防止有人打扰,他还专门叮嘱了赵四,说是没有要事不准任何人进阁子叨扰他。

坐在阁子内那张紧贴窗口的樟木大桌子前面,赵千栋眉头紧皱,托在腮帮子下面的那张右手时不时的换一个姿势,两只精光灼灼的眼睛,却一眨不眨的盯着眼前桌子上那张崭新日圆纸钞。

这张纸钞是赵千栋前几日从郎邺贝子那里搞到的,面值一元,是日本银行一八**年行的“改造一圆券”,同时,也是目前日本境内流通最为广泛的一种纸币。这两天里,赵千栋都在研究这张纸币,他在琢磨着怎么造假,怎么用自己的手段制造出第一张日圆纸钞。

作为一个前世精通造假的高手,赵千栋这几天已经把这张纸币琢磨透了,就像他前世的认知一样,这类型的纸币仅仅采用了白水印以及钞纸质地两种防伪方式,至于说印刷,日本人还是采用的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以及油墨防伪的方式,他们还没有用上,只不过呢,他们的图像印刷技术显然较为细腻,钞票封面上那个武内宿祢的头像,制作的很精致,甚至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到现在,赵千栋感觉在这个仿钞的工艺上,他还需要攻克三个大难题。先一个自然就是钞纸的问题,仅仅知道钞纸的材质是不行的,他还得找到原料尤其是必须找到技术相对好一点的造纸作坊,幸好的是,目前的东北除了有酿酒、面粉、榨油三大业之外,锻磨纸浆的家庭式作坊也不少,仅仅在奉天一地,就有何记、联盛、易昌联三家规模较大的纸行,只不过他们的工艺还相对落后一点罢了。其次一个难题就是制版,虽然说大清治下精通雕版的师傅不少,可要想找到一个自己能信得过,嘴巴又严实的能工巧匠,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赵千栋琢磨着,在这件事上不能太急,急则生变。最后一个,自然就是印刷机器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相对于前两者来说倒还容易一些,赵千栋前世是搞机械设计出身的,他当初在汕头制造假币的小作坊里,所有手工的“票捣子”都是自己设计组装的,故此,他现在需要的就是找一个能做精细活的铁炉作坊,把手头需要的零件锻造出来。

都说中国人不擅长拿来主义,其实要说到“拿来”这个问题,估计没有比咱中国爷们更精通了,那话怎么说的来着“你有知识产权,我有大众山寨,知识用盗版,产权学山寨”嘛,冥冥之中,赵千栋就觉得老天爷让他重活到这满清王朝苟延残喘的年份里,就是为了让他来好好“山寨”一把的,故此,他就得顺应天命,把这“山寨”的本事挥到极致,让列强们都开开眼,提前百十年了解了解什么叫“山寨”。

当赵四在阁子外敲门的时候,赵千栋还在琢磨他的山寨大计,也许是想的太入神了,直到敲门声响到第六次的时候,他才听见。

“赵管事吗?进来吧,”将桌上的钞票小心翼翼的收起来,赵千栋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这才坐正了身子,干咳一声说道。

“少爷,”进来的人果然是赵四,他垂手站在门前,恭声说道,“部堂大人的扈队已经到了小东门,老爷遣人回府,让少爷即刻前往副都统衙门。”

“回来的这么快?”赵千栋闻言起身,随口说了一句,这边在赵四的服侍下更换官服。临到出门的时候,他还没忘了在脚脖子上系两道白布,以示自己还在服丧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