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接过话,语气有点伤心,“唉,我的娘家事,说出来也不怕老太太笑话,我哥哥毕竟是亲生哥哥,对我们姐妹俩都不错,只是我那嫂子素来看我们不顺眼,当年姐姐就是被她嫁到南边的一户人家,那户人家虽然也是高门大户,可我姐夫却是个病秧子,哥哥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晚了,要不然姐姐现在也不会,我要不是被老太太看中,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说着悲愤的眼眸里含着水光。

“她们可和我不一样,老爷贴身穿的都得是我做的。”徐氏眼波流转,说不出的娇媚动人。

徐氏见到沈幼瑷进来,笑容敛了几分。道,“是五姑娘来了。”

“可是,林嬷嬷那天生了好大的气,我不敢去。”菊生犹豫的低下头。

沈幼瑷说的白鼠和蛇便是沈浩初小时候最心爱的玩物,他凭着这几样武器在小姑娘当中来往不利,把一群六七岁的小姑娘吓的眼泪汪汪。对此,早熟的沈幼瑷小姑娘平静的看着他的宠物,只有两个字评价幼稚。

华嬷嬷给徐氏端了一杯茶过来,笑道,“回来了,刚才还打发人送了几枝上好的人参过来。”

紫墨依言关上了窗子,屋子里的光线瞬间有些暗了,沈幼瑷也停了笔。来到前边正屋。

汪嬷嬷是老太太身边的管事婆子,烟翠也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头。

“母亲,瑷姐儿既然认了,那便算了,母亲何必不讲道理。”沈齐安走向前劝道。

沈幼瑷一征,目光瞄到低眉顺眼的沈幼静,然后摇摇头,“当时离的远了,并没有看清楚。”

沈幼静俯下身子,早以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我跟七妹妹走在一起,不知道怎么回事,六妹妹突然冲了过来,推了一把,都怪我没有及时拉住七妹妹。”

沈幼瑷见了这一片绿水清波,心里也觉得欢喜,觉得今日果然来的不错,比起满院的莲花,她更喜欢现在的清幽宁静,净了手,把宣纸铺在石桌上,用紫楠木镇纸镇好,几个丫头静立在一旁,沈幼瑷凝神,仔细环顾四周,半响,才从白玉镂空的笔架上取了一枝小狼嚎,在宣纸上浅浅格勒出几只残荷的影子,然后再到远处的亭宇,树木,一一完成,沈幼瑷换了一只笔准备上色时,突然听到一个嘲讽的声音,“哟,我以为是谁呢,五姐姐今儿怎么有雅兴出门了,我以为你要在琼芳院呆一辈子呢。”

“我也是高兴的,我也很想嫂子和大哥。”沈幼瑷浅浅一笑,清澈见底的眸子倒映着甄氏的人影。

甄氏担忧的看了沈幼瑷一眼,正要开口,便听到沈幼瑷说道,“太太是在抱怨我在外祖母家住的太久了吗?”

老太太微微颌首,即使她不待见沈幼瑷,也觉得她的动作赏心悦目。

沈家五姑娘刚出生就丧母,周岁时便被她的外祖母魏国公老夫人接到魏国公府,魏国公老夫人出身清贵的孟家,未出嫁时便颇有美名。嫁了人之后,老国公也对爱护有加,她一生平顺,育有一子二女,大儿子便是魏国公,大女儿入宫现在是正二品的德妃,要说她唯一有心结的便是这小女儿早逝。

沈幼婉下巴微微抬起,“一个人的变化怎么会如此之大,至于她怎么会对五姐姐有这么重的敌意,那就要问五姐姐了。”

沈幼瑷听到这临摹两口的话,不置可否,淡定的说道,“六妹妹倒是观察的仔细,人受了挫折之后总会改变的。”

沈幼婉先是得意的笑笑,见沈幼瑷一点都不在乎,奇道,“你难道不好奇七妹妹对你的态度,这变化的太快了。”

沈幼瑷想到徐氏,那个一开始就针对她的大太太,注目远眺那渐渐消失的身影,眼眸微闪,道,“怎么变,都是沈家的七姑娘。”

沈幼婉微楞,不解的看着沈幼瑷,后者却没有再说话。

四房的廖风轩,面积不是很大,地势较高,四面种了一些松柏,远目望去,一片郁郁葱葱。

房屋里是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一明两暗的格局,明间在西边,东边连着两间暗房,明间就用来做正屋。

正屋也不是很大,正中间摆了一张红木香案四房桌,红木靠背椅子上安置着半旧的银线夹织坐垫。

赵氏正拉着赵太太在屋里说话。

“都是我不争气,才连累嫂子跟我受委屈。”赵氏面露懊恼。

赵太太劝道,“妹妹这么说不是打我的脸吗,当初是我们把你嫁进来的,还能不知道妹妹的处境。”

当初赵老太太去世了,这亲事是赵太太和赵老爷帮着挑的,虽然是庶子可是到底四老爷人不错。

赵氏也知道嫂子给她找了个好人家,这几年四房夫妻都相处不错。因四老爷沈齐明是庶子出生,所以了解身为庶子的苦楚,四房并没有庶子庶女。只有一个五少爷沈浩博,还有一个九姑娘沈幼茹。

“嫂子和哥哥心疼我,才给我挑了这门亲事,只是我也得不到老太太欢心,今天要不是筠哥儿出众,我。”赵氏十分自责。

“妹妹快别这么说,谁不知道你在老太太面前说不上话,再说今天就算没有老太太,难道姑爷就不管筠哥儿了。”赵太太忙打断了赵氏的自怨自艾。

赵氏性格懦弱,要不是有姑爷护着,在加上沈老太太嫌弃庶子碍眼,从来没正眼看过她,这要是换了个厉害婆婆,赵氏还不被折腾坏了,说起来她倒是有些庆幸赵氏好命,遇到了沈家。

赵氏听到赵太太这么说,也想了一下,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也不是无情之人,心里略好受些。

这时候,沈幼茹掀开桃红的撒花帘子,拉着赵惜儿进来。一进来她就扑到赵氏怀里,蹭蹭赵氏的胳膊道,“娘,你让惜儿姐姐留下来,陪我一起玩,好不好啊。”

赵氏听到沈幼茹这么说,怜惜的摸了摸沈幼茹的头发,心里觉的有些愧对这个女儿。

沈幼茹年纪小,再加上是庶子生的女儿,老太太从来没拿正眼瞧过她,在府里也没有什么玩伴,赵氏也每日把她拘在院子里,沈府姑娘们参加宴会也借口沈幼茹年纪小,极少带着她出门,此刻见了和她年纪相近的赵惜儿,心里欢喜的跟什么似的,两个人迅速就玩到一起了。

赵太太在一边笑道,“茹姐儿可是舍不得我们惜姐儿。”

”是啊,大舅母,你把惜姐姐留下吧。”沈幼茹点点头,水灵灵的眼睛满含希望。

赵惜儿也舍不得刚刚交好的朋友,晃着赵太太,道“娘,我也舍不得幼茹妹妹,你让我留下好不好。”

赵太太被她晃的头疼,瞄了一眼赵氏,后者目光微微带着恳求,赵太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对赵惜儿道,“好了,只能呆几天,在沈府可要听你姑姑的话,可不能像在家里那样调皮了。”

听到赵太太同意了,赵惜儿和沈幼茹齐齐欢呼了一声。

赵氏感激的看向赵太太,“我的茹姐儿,平时就孤单了些,我真希望她像惜姐儿这样热热闹闹的性子。”

“等你知道这丫头又多闹腾,就有的你头疼了。”赵太太打趣,又道,“我今天瞧着你们家的姑娘,那位五姑娘也是不爱说话的。”

“五姑娘也不爱出门。”赵氏点点头想起沈幼瑷那张清冷的面容。

“我也说今天见过的那些姑娘,就五姑娘长的最好,天生丽质,这相貌在京城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往那一站就叫人移不开眼睛,那规矩礼仪都是一等一的好,我听说她是由她外祖母养大的,难怪有这样的气度。。”赵太太赞道。

沈幼茹听见也道,“我也觉得五姐姐长的最漂亮了,比画里面的还要好看,就是没见过她笑。”

赵氏道,“五姑娘性子冷了些,人却还好,规矩一点都不差。”赵氏想起沈幼瑷每回都会客客气气的向她见礼,比起三房姑娘的敷衍不知好了多少倍。

“我瞧着你们今天穿一样的衣裳,就是那位五姐姐身上的首饰最少了。”赵惜儿珉嘴笑道。

“你啊,你小小年纪哪里知道,五姑娘头上的那跟玉簪子,就比咱们娘俩这一身装扮都贵重,你还嫌弃五姑娘身上首饰少吗。”赵太太指着赵惜儿额头嗔怪道。

赵惜儿吃惊的张大嘴,眼里写满了艳羡,她可看不出那跟簪子哪里特别了,她已经带上了最好的首饰了。

赵太太见赵惜儿一脸惊讶也搂过她跟她解释,“世家贵女都会有这样有底蕴的物件,她外祖母可是出生孟家,传承了好几百年,五姑娘又是在魏国公府养大的,孟老夫人身边的姑娘有这些也不奇怪。”见两个女孩子好奇的望着她,又叹息了一声,“咱们赵家原本也有只是后来落败了,那些东西都不见了。”

赵惜儿闻言,点点头。

“好在咱们家还有温筠表哥,等到明年考中了,咱们家又风光起来。”沈幼茹若有所思,懂事的劝道。

赵太太又搂住沈幼茹道,“我的茹姐儿真是懂事的孩子,你瞧瞧这么小就会劝人了。”

赵太太对沈幼茹的印象极好,这姑娘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聪慧,也不似赵氏这样懦弱,假如再大一点,就是一门极好的亲事,可惜沈幼茹到底只有九岁。想到亲事她又想起那张用画笔难以描绘的美丽容颜,又摇摇头,觉的自己现在还是异想天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