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看每天的新闻和报道讲述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空置率,新闻上统计说,目前中国的房地产空置率足以容纳三十六亿人居住,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和现象,而且从金融的波动性中张三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当前金融市场对房屋类借贷产品风控的升级和逐渐强化。可能在前几年某个客户只要有房产就可以行走方便之门,但是现在金融对房产的未来市场估值和观点越来越收缩和谨慎,房产类借贷产品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张三对房子的概念是有一套入住就可以了,不必要预备太多让自己烦恼,何况在将来到底是房地产更甚一筹还是拆楼小分队更甚一筹都说不准确,毕竟时间缓冲了那么久,一栋房屋也到了该推倒和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我们看到现在银行存款进入了负利率时代,意思就是你把钱存在银行已经是赔本的买卖了,当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是千分之35,但是通货膨胀率却高达百分之五,如果不考虑大额定期或b级以上的理财产品,你的本金几乎跑不赢通货膨胀,持续缩水状态,所以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喘息和发展的机会,高额的理财回报和收益让很多的投资理财者们看到了另一种“存款”渠道,互联网金融拿到了投资者们的资金以后需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给自己的客户群体以一定的利润回报才能让客户安心让自己省心,但是传统的投资理财根本无法保障互联网金融承诺给客户的回报率问题,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信贷这个香饽饽上,就这样,网贷系统诞生了,不得不说,金融中介总是充满着“智慧和远见”,对于这个全新的市场和蛋糕当然想咬上第一口,就这样,最早期的网贷金融中介也伴随着网贷的诞生而诞生了。

张三认为每一个规则的制定或者标准也好,都是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考量,我们最终落实到位的根本还是在人的本身,如果不能很好的约束和完善整个的规章制度到人的体系,我们会很难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现在很多的金融信贷机构都在积极的推出自己的app软件,其实说白了,就是开始发挥金融中介余热的时候,app通过业务员和员工传导向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再传导向自己拥有的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当最终宣传到位的时候可能就是卸磨杀驴的时刻到来,先斩掉金融中介,然后是员工,这样金融机构既节省了公司的开支和预算,同时又扩大收益。最后的市场不难想象几乎将人手一个app,有资金需求的终端客户群体可以自己与金融公司直接对接,跳过金融中介环节,跳过业务员环节,这是金融信贷机构为自己规划的未来蓝图吗?张三可不这样认为,万事无绝对,以后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张三需要的就是静待时间的缓冲给自己一个惊喜。其他的时间张三开始了研究怎样有效的帮助需要信用卡的客户成功办理信用卡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至少对刚入行的张三来讲是这样,因为张三在此之前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客户给自己打电话要求代办信用卡,并且给张三提供有偿服务,张三限于自己的能力而都一一回绝了,张三意识到如果能抓住这样的一批客户,自己或许能从这里面赚取到自己金融生涯中的第一桶金。想到赚钱,张三的动力就更加足了,大量时间的投入,疯狂的学习和摸索,张三经过自己的研究和筛选的部分客户测试结果显示:假设某个客户前期与某个银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往来,这个客户的下卡率往往比较高,而一个没有跟任何银行有过往来的客户下卡率则几乎为零。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张三:你有害怕过吗?张三回答:以前有过,自从我能直面我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一面以后,我没再害怕过。也有人调侃张三应该定下心来,张三总是笑着不回答。其实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和行为,张三心里想的和要的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匪夷所思,但是这么多年来张三相信:你是怎样,世界就是怎样的经验和道理。虽然学历不高,虽然没什么文凭和背景,张三愿意从自己能做的开始做,虽然急躁了点,但是张三从不抱怨,对于教育和学习的认知张三总结的就是:学以致用,如果所学不能让自己尽舒才情和抱负,那么花费了如此长久的时间成本到底是值得或者不值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你能坚持并且坚信不疑的就是正确的。

后期,随着出租房快装市场的崛起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张三的利润空间在逐步下滑,迫于市场和生存的压力,张三在自己尚未准备齐全的情况下贸贸然的进入到家装市场,这是一个不仅需要设计图纸,也同时更需要施工细致和规范化的领域。张三抱着极度的信心向上海的小叔借了两万本金用作公司的成立和家装市场的周转资金,同时将自己绝大部分的利润和周转资金又全部拿出来投入到家装市场的材料和人工费的垫付上。

;

长城宽带第二个月在张三跟服务站同事刻意的混日子状态下渡过,月底看着自己仅仅只有四百多元的工资的时候,张三非常毅然的选择了辞职,这份工作连自己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为继。张三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马路,再一次感觉到迷茫和自己的渺小、无助,这一刻,他是体会到孤独的另一种意境的。

他把手头的钱盘算了一下,估计了一下如果简单装饰一下需要的成本。这个可笑又可气的小伙子第一次在没有去建材市场调查的情况下就用自己认为的评估把这套房子的简单装修定在了几百元钱搞定一切。算着算着,张三突然意识到如果把自己装饰好的房子转租给别人,那自己岂不是可以用这个赚钱了?想通这一点的张三第三次开始自己评估转租的价格和中间的差价利润。。。。。。这可能是张三这辈子最哭笑不得又最自豪的一件事了。

随着张三慢慢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即将毕业,张三的哥哥也离开了一个去到大上海,小叔辈的哥哥也离开了这座城市去追寻各自需要追求的东西,可能是逃避或者是另一种新生。生活和工作仿佛随着19岁的到来一次性全部把压力释放到了张三的身上,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