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世间万物,不论是有无、难易、强弱、贵贱、祸福都是辩证的,是互相依存、不断转化的。水极柔弱,却能冲倒山峰,柔弱者存在,刚强者灭亡。极弱即是极强,后退即是前进,酒杯太满了必定溢出来,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所以,老子主张不要进取,只要耐心,不作为就是有作为,自然演进就是纳入规律。也就是说,什么事都不要做,就是已经做了很多、很重要的事。

在井田制度下,公田占九分之一、私田占九分之八。这等于说,公家只能从人民手中获得九分之一的收入。诸侯如果承认土地归周王所有,这些收入还要以贡赋的形式分给王室一部分。由于公田的收成并不好,诸侯通过井田制获得的实际收入还达不到九分之一。

西周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国君、诸侯、士大夫的后代不断繁衍。

从春秋时代开始使用铁器,除了制作兵器用于战争外,也用于把木犁改为铁犁。尤其是不知道当人们发现,如果使用牛马拉动铁犁,会比使用奴隶耕种的速度更快,收获也更多。这就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业产品大量增加。

此时人类已经擅长人工取火。他们栖身于洞穴、树枝或兽皮搭成的简单窝棚之中,靠群体狩猎和采集为生。作为游猎者,他们经常随季节的变换跟踪鹿群、野牛群转移,因为当时人类的食品和服装,主要依靠各种野兽供应。

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改革是梭伦改革。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贵族和平民。雅典民主政治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结果。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通过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的是克里斯提尼。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公元前5世纪以后,“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井田制的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利用井田剥削奴隶的劳动成果。

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和政治斗争的产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井田制的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利用井田剥削奴隶的劳动成果。

分封制的实质是让诸侯国拱卫王室,贡献财物,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

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出现频率极高。高考试题以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分析题,同时又是高考问答题的首选区域。春秋奴隶制的瓦解、战国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重点内容是:

1、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全面分析这一大的变革时代。

政治上,诸侯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各诸侯国为在战乱中求得生存,纷纷变法革新、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上,春秋时代开始使用铁器、牛耕,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脱颖而出。以地租为标志的新的剥削方式取代了井田制式的奴隶劳动。

思想文化上,迎来了我国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孔子、老子、墨子学说“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是:诸侯兼并趋向统一;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民族开始融合。

2、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目的、性质、影响、作用。“春秋无义战”,所有战争的目的为了扩大地盘、争夺人口。其性质,春秋时代是奴隶主贵族集团的争霸战争;战国时代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其影响、作用都是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不可避免地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

3、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社会经济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变革的根源在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引起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因果关系是:

(1)铁器和牛耕导致生产力发展;

(2)生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公田转化为私田,新的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出现;

(3)变法运动带来政治制度发生变化。各诸侯国变法的实质是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定下来。

4、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孔子、老子等先秦诸子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特别要重视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儒家、法家、道家提出的治国方案。

三、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旧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与定居生活

父系氏族社会与国家制度

2、夏、商、西周

夏朝灭亡的原因

青铜时代与商周青铜器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西周社会生活

3、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产生的社会影响

鲁国实行“初税亩”制

管仲改革

春秋诸侯争霸

春秋“百家争鸣”期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先秦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