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就不开工了,给几个人放了一下午假,让他们将工钱拿回家给父母,毕竟都没成家,必须交给父母保管。

刚烙好的韭菜盒子,咬一口,外面酥脆,里面鲜香,韭菜特殊的香味刺激着舌蕾,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几人忙碌着,烙好了一锅又一锅,等王伯他们下工回来,肉丝小米粥已经熬好,配上辣白菜和醋萝卜,几个人在外院的厅堂里吃的香喷喷的,劳累了一天回来后,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三郎他们觉得现在的日子就好像神仙一样。

只是大儿至今生死不明,难道真如大师所言,二十岁上会有一场奇遇,自此劫难结束,以后会和自己一起开疆拓土,励精图治,让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盛世大周

只见几行小字显现出来,先是报了平安,告知祖父,自己的父亲被救下,暂时住在二伯家,只是有一根箭直插心肺,伤势严重,现在性命垂危,急需百年以上的紫玉灵芝救命,皇宫里的紫玉灵芝只有三十年,现在正在使用。

王嬷嬷将熬好的药,端去了外院,小涛拿着一套行李,去了雇工住的屋子,小涛开心坏了,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这几个朴实的大小伙子早就成为好兄弟了,还有不在爹娘的眼皮底下,再也不用注意这个,小心那个了,自由的感觉不要太好噢

杨大夫又把了会脉,摇摇头,对王伯说:“这人心脉伤的太严重,几乎没有心跳,恐怕活不过今晚,预备后事吧”

杜三郎从小就会赶车,此时扬着鞭子,心里是老开心了,昨天王伯和他讲,如果他们几个做的好,主家打算长期雇佣他们,让杜三郎好好表现,以后可以做个小庄头,领着大家伙种地,因为以后还要买地,现在地太少了。

人常说看花容易绣花难,种地也是如此,看着很简单,只是把种子放到坑里,然后浇点水,在埋好,可是当你重复几百几千个同样的动作后,你就会累得恨不得趴在地上。

顾芯语躺在床上,细细盘算,自己手里还有七千两,首先要建三栋大房子,已经想好了,一栋给父母住,一栋给自己住,还有一栋给王嬷嬷一家,小涛慢慢大了,这样的年纪早该说亲事了。

周慕寒眉头紧皱,镇国公急招自己回城,恐怕有大事,自己不能在这里耽搁时间过长,于是示意白面小将吴昊将男孩扶起,周慕寒拱手对着路边众人:“请各位父老乡亲放心,我周家世代居于蓉城,蓉城百姓就是我的家人,这件事我一定会秉公处理,如果确有此事,此人我决不轻饶”周慕寒一字一句的说道。

林二掌柜根据二人的要求,给了五张大额的千两银票,其他的都是小面额的,又换了些碎银子,王伯将这些东西仔细揣好,虽然城内治安良好,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这条官路还挺平整,铁柱赶车又快又稳,顾芯语坐在上面和旺财一起好奇的看着两边的风景,现在已是初春,路边的积雪渐渐融化,远处田间能看到早起的农人们在规整土地。

来人是拼着最后一口气回到国公府的,此时眼神已经涣散,声音越来越小,镇国公俯身语气急促:“你们侯爷如何”可是却得不到任何回答,此人身子一歪倒在地上,镇国公伸手细探,已经气息皆无,只是双目圆睁,镇国公缓缓的将这名军士的眼睛合上,此时杜太医已经和周良小跑着来到近前,看到眼前情景,都立在原处。

因为条件有限,这个时候根本买不到青砖做地火龙,所以中间放的是提高室内温度的一排炭盆,顾芯语计划在黑土上种植蔬菜,这样能比正常大地上的蔬菜提前二个月上市,可以赚一笔银子。

顾芯语与王嬷嬷都是女红高手,春梅略弱,正好打下手,一下午的时间三人做了两套男装。也就是现在半大小子穿的短衫,长裤,中间一根腰带。

顾芯语没有走远,只是在附近看了看情况,其他细节还得等自己方便的时候细细查看,顾芯语和王伯走去仓库,仓库面积挺大,大约有一千多平方,举架很高,是北方那种常用的库型,距离主院也不远,只是里面除了一些农具和王伯买回的种子,还有一些木材及一些杂物。农具被王伯已经细心整理过,做好了分类。

视线转来转去,又看向那堆石头,顾芯语玩心顿起,让那些石头排着队出来,又排着队回去,反正这些东西不怕摔,顾芯语就像倒口袋一样的倒来倒去,一边还嘿嘿的笑个不停,这神奇的技能爽爆天了

路上顾芯语告诉春梅不要和王嬷嬷提及这件事,否则嬷嬷又会大惊小怪,春梅感激的点点头,少夫人真是太好了,自己不用被嬷嬷骂了,不过小丫头低下头,自己还是不够细心,只顾着说话与摘刺玫果,都忘了关注少夫人了,以后一定要改正

要知道,现在一成年人去城里打工,每月也就二十文,王伯让他们稍安勿躁,将雇工所需要做的事情一一道来,并言明,五名雇工一起分一成粮食,并要立下契约,而且劳动量也很大,并且雇工的工作还要包括养殖等其他杂活。

镇国公收到密信,将在军营的儿子叫回,并将信递给周天浩。

近日的生活让顾芯语慢慢的接受了现实,振作起精神,为了江南的爹娘,还有不离不弃的王家人,为未来去努力

等到贪得无厌的侯爷夫人要再次加租时,这些人怒了,但是蓉城的镇国公府岂是这些贫苦百姓能惹得

顾芯语看向嬷嬷,对于不离不弃的王嬷嬷一家,内心也是充满着敬佩,因为这种品质在现代可是很难见到。

那个往日琴棋书画针织女红,样样精通的才女,那个父母的掌上明珠,尊严就这样的被踩在泥里,看她日渐枯萎,日渐绝望

守在床边的是一个四十左右的陌生妇人,眼角皱纹很深,身着古代斜襟长裙,头发整整齐齐的束在脑后,插了一根看不出材质的发簪,正在用慈爱与欣喜的目光看着自己。

此时的顾芯语还没意识到,在这个落后的时代,她正带领着一群农民在北方大地上,悄悄的进行着一场划时代的农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