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红格楞了下,忙答应了,叫个婆子吩咐去要车,李丹若又转头吩咐豆绿拿了几根老参,几包点心,进去换了衣服,刚出了垂花门,正迎上大步进来的姜彦明,姜彦明看到李丹若笑道:“太婆让我回来陪你,你要出去?”

两人往左边转了几步,跪倒给大老爷姜奉德、大太太梁氏磕了头,站起来,奉上又接回赏贺,大老爷姜奉德五十岁左右,长面美髯,看起来极是儒雅和蔼,大太太梁氏差不多年纪,面庞圆润墩厚,眉眼细长,只嘴唇略有些薄,看起来端庄雅静,与大老爷极有夫妻相。

“母亲,这陈清迈家远在北方苦寒之地,咱们一无所知,看他那样子,不象是书香门第、大族之家出来的,这人眼神过于灵活,言语间奉承过甚,看着是个钻营世侩的,三姐儿跟他,这……”李玉靖为难的摊着手,宁老夫人摆了摆手道:“这事你媳妇都知道,你回去问问你媳妇去,算了,全随她去,若姐儿的亲事是若姐儿挑的,她的亲事也随她自己挑,往后,各人只看各人的命吧。”

“四妹妹也想出嫁了?”李金蕊冷不丁的冒了一句,李水华脸色沉了沉,看着李金蕊正颜道:“这是什么话?姐妹间就算玩笑,这话也太粗鄙了些,咱们这样的人家,时时处处都要留心,不能失了身份体面。”李金蕊脸上泛着层青色,咬着嘴唇扭过头一声没吭,李丹若看着她,想了想,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算了,让她碰碰钉子也没什么坏处。

沈嬷嬷‘嗯’了一声,将篮子递给湖月问道:“院子里的窗纱都换好了?看过一遍没有?”

第七十六章收徒

赖太太站在书房正中紧盯着姜彦明打量不停,姜彦明笑容如春风,上前长揖到底见礼道:“在下姚彦明,给太太见礼。”赖太太盯着姜彦明腰间偏后挂着的银鱼袋看了片刻,直截了当的问道:“这位爷是官身?”

“官身倒不是,在下是至和二十一年考的京城秋闱,有幸得了第三,这才得了这银鱼袋的赏赐。”

“春闱也考过两回了?”

“两回都错过了,至和二十一年九月,在下养母、威远侯姜夫人过世,在下守孝误了一期,今年春闱,在下又奉长辈返江宁小住,这一期也误了。”姜彦明带笑解释道,张衙内惊讶的看着姜彦明,没想到新交的这姚五爷会吃会玩,书还读的这么好!赖太太脸色和缓许多,客气的让着姜彦明道:“在京城秋闱能得第三,若是考春闱,必是一考既中的,连耽误两期,可惜了。”

“太太说的是,虽说有些可惜,倒也不是大事,咱们这样的人家,走科举虽说是正途,可也不是非考不可,在下内子大伯父,便是恩荫出身,做到枢密院副都承旨,若不是丁忧在家,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在下好友,宁国公家朱府五公子,自小极恶读书,世事上却清明非常,交流广阔,大前年求了恩荫,如今已经领了礼部一个主事实缺,堂堂的六品衔,若是非要求着入阁拜相,自然是非走正途不可,不然,这科举还是恩荫,区别倒不大。”姜彦明侃侃而谈。

赖太太满眼欣赏的打量着姜彦明笑道:“说了这半天话,还没问这位爷家在何处?听您这话意,是从京城刚到江宁的?恕我这眼拙,看着您眼生,是刚和我们大郎认识的?”

“在下姚彦明,是威远侯姚侯爷的养子,先威远侯姜夫人,是在下嫡亲的姑母,今天春天刚奉长辈从京城到江宁小住。”姜彦明带着恭谨的笑容答道:“在下和大郎也是刚刚结识,那天大郎去丰乐楼,与在下正好遇上,在下见大郎年纪虽小,却举止大方,谈吐有致,心下极是仰慕,就攀谈了几句,没想到在下和大郎虽差了几岁年纪,却谈的极是投契,这两天正好闲瑕,特上门拜访。”

赖太太原本对姜彦明已生了五分好感,再听姜彦明夸张衙内举止大方,谈吐有致,竟是仰慕儿子才结交,那笑就打心底里透出来,忙矜持的客气道:“姚爷客气了,大郎哪有那么好?”

“在下行五,太太就称在下小五吧,大郎年纪虽小,却锦心绣肠,世事洞明,宅心仁厚,在下和大郎聊的极是投契,所谓有其母必有其子,这都是太太平时教导的好。”姜彦明接着往下奉承,当娘的,没个不爱听人夸奖她自己孩子的,况且这夸奖还直夸到自己心里去了,赖太太听的眉眼都是笑,压着高兴,矜持的客气道:“五郎过奖了,大郎这孩子,聪明尽有,也是极厚道的,就是不肯用功念书,我说破了嘴皮子,他也听不进去,唉,为了这个,我跟他不知道呕了多少气,背地里流了多少眼泪,五郎往后可得好好劝劝他。”

“大郎还小呢,我一见大郎,就觉得他极似宁国公家朱五公子的品格儿,”姜彦明转头看了眼怔怔的站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张衙内,接着笑道:“让人一看就觉得亲切,也真是越看越象,那朱五也是个不喜读书的性子,跟大郎一样,可却是见事明白,交游广阔,在京城也是小有名气,大郎往后这前程也差不了,太太也别太忧心了。”

张衙内听的挺了挺胸膛,赖太太连声笑道:“托你吉言,五郎今天就在舍下用过午饭再走,也见见我们老爷,好好跟他说说话儿,来人,去前院看看,老爷忙好了没有,若得空,请他见一见姚五爷。”

旁边婆子忙答应了出去了,姜彦明暗暗舒了口气,陪着赖太太说着闲话,只说的赖太太笑声不断。

没多大会儿,张大人跟着婆子进来,姜彦明急忙站起来,逼着手迎到屋外,长揖到底见着礼。张大人五十四五岁年纪,面容白皙,皱纹却很密而深,身体微胖,一件深蓝色素绸长衫,也没束腰带,看起来很是威严。

张衙内挤上去,指着姜彦明得意道:“父亲,这是我新交的好友,姚彦明,姚五郎,京城来的,秋闱考过第三的!”

“噢,”张大人上下打量着姜彦明,微微抬了抬手,姜彦明让过张大人,再跟进书房,分上下落了座,张大人接过茶抿了几口,才看着姜彦明慢腾腾道:“你姓姚?这江宁姓姚的旺族,我倒没听说过。”

“小可是奉姜氏长辈回江宁小住。”姜彦明恭敬回道,张大人端着杯子的手呆滞了下,直盯着姜彦明,姜彦明坦诚的看着他,张大人轻轻‘嗯’了一声,低着头又喝了几口茶,才看着姜彦明道:“姜家的案子,我听说了,你是哪一年的举子?”

“至和二十一年。”

“噢?”张大人惊讶的上下打量着姜彦明道:“五郎贵庚?”

“今年虚长二十二岁。”

“难得,难得,十七八岁就中了举人,极是难得!”张大人脸色一下子和缓下来,连声夸赞道,张衙内得意捅了捅姜彦明嘀咕道:“我父亲最喜欢年少有才的。“张大人瞪了儿子一眼,看着姜彦明和气的问道:”不知五郎师从哪位?能教出五郎这样的俊才,必是名儒大家。”

“小可的先生,确是一代大家,姓苏,苏大学士,做过一任礼部尚书,如今致仕在家。”姜彦明拱了拱手答道,张大人惊讶的睁大眼睛,转头看着赖太太道:“你看看,巧成这样,我就说,这样的少年才俊,必是师出名门,原来是先生的弟子。”赖太太眉眼都是笑,连连点头道:“我就看着这姚五郎是个极好的,这心里就想着得让你见一见,你看看,真是巧得很。”

张大人转头看着一脸茫然的姜彦明解释道:“苏大学士是我的座师,我是至和六年的进士,那一年正是苏大学士主考,我得苏大学士指点极多,可惜这些年一直辗转外任,说起来,也有十来年没见过他老人家了,先生可好?”

“先生致仕回家已经有四五年了,我年年打人过去看他,先生身体康健,精神也好,如今在乡下教了几个学生自娱。”姜彦明忙笑答道:“没想到在这里遇上先生早年弟子,真是彦明的福份,真是让人惊喜。”

“哈哈哈,可不是,让人摆酒,咱们好好喝一杯,庆贺庆贺。”张大人眯着眼睛看着姜彦明笑道,姜彦明忙答应了,赖太太忙起身吩咐下去。

张大人居,姜彦明和张大郎一左一右打横陪着,一边说话一边喝酒,酒过三巡,张大人看着姜彦明又劝慰道:“姜家这事,你别忧心,不过一场大赦,也就过去了。”

“多谢兄长宽慰,京城的长辈也是这么交待的。”

“嗯,我看你临事豁达淡然,往后必成大器,兄有个不情之请。”

“师兄请讲!”

“你看看,”张大人指着儿子叹气道:“我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个逆子,他母亲疼爱太过,如今竟养成了这么个纨绔性子,我想把他交给你,让他跟你好好学学。”

姜彦明手里的筷子几乎掉到地上,这是哪跟哪?张大郎瞄瞄父亲,又瞄瞄姜彦明,眨了几下眼睛,看着姜彦明道:“你要是给我当先生,我还真挺服气。”姜彦明哪敢接这个烫手的热山芋,这张大郎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没天赋不说,又半分功夫不肯下,只贪玩爱吃,就是神仙来了也教不好,又是这样娇养的独苗,要是学不好,那错必定都是先生的。

姜彦明忙摆手推辞道:“弟自己尚未出师,哪敢托大耽误了大郎?这江宁府多少饱学大儒,就是师兄,这学问见识也让弟只可仰视,弟哪敢班门弄斧?实在担不得。”

“明弟不必多推辞,唉!”张大人看着儿子叹气道:“这孩子小时看着还好,我原本寄他于厚望,谁知道……进学多年,一无所成,如今也不敢奢求太多,不过让他跟着你学个眼高手低,知道个深浅,免得日后闯了大祸,也就算是成才了,这孩子性子又倔,难得他肯跟你习学,明弟就别推辞了。”

姜彦明飞快的转着心思,看来这推是推不脱了,算了,收就收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走看一走再说,姜彦明站起来拱手道:“兄既吩咐了,弟不敢不从,只是弟才薄德浅,若有不是之处,还望兄长多多海涵。”

第七十七章传话

送走姜彦明,张大人转进屋,赖太太忙迎出来道:“老爷怎么想到哪出是哪出!这先生说认就认了?”

“你懂什么?”张大人接过茶,挥手屏退了众人,看着赖太太道:“你看看这姚五郎,跟大郎那样的,说吃说玩,说的投机吧?陪你说话,你听着也中意不是,再跟我说起文章世事,谈吐清雅,极有见地,这就叫八面玲珑,长袖擅舞,他又有才,京城秋闱第三,往后一个进士出身,也不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这是二,他如今托在威远侯府门下,娶的又是先头枢密院副都承旨的侄女儿,我看他早晚能达,如今先攀上些交情,有什么坏处?”

“老爷真是能石头里挤油。”

“唉,你我都年过半百,奔六十的人了,大郎今年才十六,又不争气……”

“怎么不争气了?刚才那姚五爷还夸大郎呢。”赖太太最听不得说儿子不好,张大人气的咽了口气道:“你就是癞痢头儿子自家好,生了满头疮你只当看不见,行了行了,我不跟吵,我的话,你还听不听?”

赖太太气哼哼的点了点头:“好,我也不跟你吵,你说。”

“我这把年纪,也没什么前程了,大郎,唉,别说进士,举人都想不得,明年给他要个秀才的虚名,我也就这点本事,你一直想着恩荫,你也不想想,就我这品级,就是求下来,大郎也不过一个小吏,你说说,有什么用?他又没心眼,我思来想去,想想就睡不着觉。”

张大人攥着拳头重重捶着高几,赖太太眨着眼睛想了想,也难过起来:“老爷,那您说怎么办?咱们就这一个儿子,总得替他打算好……”

“我这不就是替他打算吗!那姜家如今落难到江宁,咱们跟那姚五郎结识结识,让大郎拜下这个先生,哪有什么坏处?往后若是姚五郎达了,不说拉扯,好歹也能照应照应大郎,我这都是长远打算,你平时糊涂,这事可不能犯了糊涂,回头好好跟大郎说说,得敬着先生。”

“我啥时候糊涂过?这事不用交待,我看大郎对姚五敬佩得很,说到这个,也真是,你说咱们大郎服过谁?从前请了那么些先生,别说中过举的,中过进士的都有,咱们大郎服过谁?就这一条,我看这姚五就是个有本事的,要不然咱们大郎也看不上。”赖太太从另一个方面去看看姜彦明的好处,张大人斜了她一眼,也懒得再多跟她解释,反正她觉得姚五郎不错就行了。

“姜家如今守着孝,也不用多应酬,后天你不是要去城外结社迎秋?下个帖子请上姚五媳妇,你和她也亲近亲近。”张大人又交待道,赖太太爽快的答应道:“你不说我也想请呢,姚五这么出众的人品,也不知道媳妇是个什么样儿,要是能配得上,倒真是一对金童玉女了,我就喜欢看这样年纪青青一对一对儿的。”

赖太太两只手并在一起比划着,笑的眯着眼睛,张大人无语的瞄了她一眼,低头喝起茶来。

姜彦明收了这么个弟子,只好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能教导的好歹上点路,这一番辛苦,可比自己读书难为多了,好在难为了他一个,姜家和那间铺子却清静了,城南姜彦武和姜彦斌就象李丹若和姜彦明议论的那样,都是没什么大本事的,一心想坏,可没本事这一条限着,实在坏不出什么花样来,听说张衙内拜了姜彦明为师,姜彦斌吓的躲进城外的庄子,好几个月不敢露头。

李丹若往赖太太处来往了两趟,这天在正屋陪程老太太就说到了姜艳夏和姜艳纷的亲事上:“……五姐儿和六姐儿都不小了,五姐儿有重孝,亲事也只好推一推,六姐儿的亲事,太婆看?”

“六姐儿今年也十七了,是不能耽误了,咱们家如今这样的情形……她又是庶出,也不能想的太高,家世人品样样都好,唉,就是从前也难得,我看,就挑个人品好的吧,日子过得去就成,让五郎日常留心留心,看府学里有没有合适的,人好就行。”程老太太叹了口气,低声交待道。

李丹若点头应道:“太婆说的是,我也是这么想,咱们如今……大伯父他们罪名未脱,从前往来的那些人家……也不能再提,只求个人品好,若能再有些才华,那就更好了。”

“你说的极是……”

两人说着闲话,旁边西厢房里,周氏正沉沉睡着,姜艳莹到后厨熬药了,苏二奶奶举着只花棚,紧靠在帘子后,支着耳朵听李丹若和程老太太说话。

姜艳莹端着药进来,苏二奶奶忙用花棚掸着衣襟笑道:“刚看到只飞虫子,一路追过来又看不见了,你怎么才回来,我正急的不行,才哥儿该哭了,我得赶紧回去了。”苏二奶奶说着,也不等姜艳莹答话,掀帘子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