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诸兽禁第十四

《产经》云∶黄帝曰∶人之始生,本在于胎合阴阳也。夫合阴阳之时,必避九殃。九殃者,日中之子,生则呕逆,一也;夜半之子,天地闭塞,不喑则聋盲,二也;日蚀之子,体戚毁伤,三也;雷电之子,天怒头威,必易服狂,四也;月蚀之子,与母俱凶,五也;虹霓之子,若作不祥,六也;冬夏日至之子,生害父母,七也;弦望之子,必为乱兵风盲,八也;醉饱之子,必为病癫、疽、痔、有疮,九也。

又云∶甘始服六戊法∶常以朝暮,先甲子,旬起向辰地,舌kt上下齿,取津液周旋,三至而一咽,五咽止。次向寅,亦如之。周于六戊,凡三十咽止。

服莲实鸡头实方∶《大清经》云∶七月七日采藕华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藕实九分,冶合,服方寸匕,日别五度。以八月直、戊日取莲实,九月直、戊日取鸡头实,阴干百日,捣分等,直、戊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满百日,壮者不老,老者复壮,益气力,养神,不饥,除百病,轻身延年不老,神仙,身色如莲花。

又方∶半夏随多少微火炮之,末,酒和服如粟粒五合丸,日三。

星生子编泄汗伤,好喜远行,善禄,乐及后世。一云∶可以移徙,入官,市贾,富三世,葬埋六人死也。

上四时忌日,皆恶,不避,身子俱亡。

《玄感敷尸方》主妇人年老体渐瘦弱,头面风肿,骨节烦疼,冷,口干状如骨蒸者,是牛膝酒方∶牛膝一斤生地黄切,三升牛蒡切,曝干,一斤生姜合皮切,一升

《新录方》云∶烦热闷者方∶荠切,三升

且前出诸方,或有不同。皇甫唯欲将冷,廪丘欲得将石药性热,多以将冷为宜。故士安所撰,偏行于世。

又云∶夫金疮,冬月之时衣浓絮温,故裹欲薄;夏月之时,衣单且凉,故裹欲浓。

以水二大升,煮取小麦熟,择取昆布空腹含三、五斤,津液细细咽之,日再含。忌生冷油腻。

《录验方》治痈肿运赤痛及已溃松脂帖方∶成练松脂一斤蜡蜜半斤猪脂四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黄柏一两

又方∶桃枝切三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六合,二服。

《病源论》云∶大便失禁者,由大肠与肛门虚冷滑故也。肛门,大肠之侯也,俱主行糟粕《千金方》治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大指奇间三壮,两脚。

《苏敬本草注》霍乱绞痛方∶粟米泔汁,饮数升,立瘥。

《极要方》治宿舍不消、心腹妨满胀痛须利方∶诃黎勒皮八分桔梗六分槟榔仁八分夕药六分大黄十分

又方∶煮猪血,宿不食,明旦饱食之。

《病源论》云∶胸胁痛者,由胆都敢反与肝及肾时忍反之支脉虚,为寒气所乘故也。此胸胁相引《葛氏方》∶治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杀人橘皮一升枳实四枚生姜半斤

《龙门方》疗百虫入耳方∶熬胡麻,以疏布裹作枕,枕头即出。

又方∶菊花,独活,草,防风,细辛,蜀椒,皂荚,桂心,杜蘅,可作汤沐及熨之。

主∶仁。

积雪草和名都保久佐。

《医心方》三十卷日本·丹波康赖撰著。华夏出版社19937一版高文柱校,据日本江户医学馆安政六年己未1859年影印本《医心方》为底本校订排印此版本为目前最为全面的校点本,将影印本中的各种字体的注解一一理正

崔禹云∶味甘温无毒,主下利明目安心神,貌似而皮中有白垢,尾白刺连逆连逆者也。头中有石,江南人呼曰石鱼者是也。和名阿知。

崔禹云∶味咸,大温,无毒,主止下利,益气力,其子似莓赤光。一名年鱼。春生而年中死,故名之。疗风痹为验。和名佐介。

鳟《七卷经》云∶味酸,热,多食疮。《字林》云∶赤目鱼也。此鱼似kt而小也。

今按∶损害物。和名未须。

蠡鱼《本草》云∶味甘,寒,无毒,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五痔,有疮者不可食,令瘢白。一名鱼。《陶景注》云∶今作鳢字,旧言是公蛎蛇所变。崔禹云∶补中明目,食鳢肝而勿饮水,生蛇子故也。今按∶损害物。和名波牟。

王余鱼《七卷经》云∶食之无损益。郭璞云∶王余比目同,虽有二片,其实一鱼也。

不比行者,名为王余也;比行者,名为比目也。《搜神记》云∶昔越王为脍割鱼而未切,堕半于海中化鱼名王余也。和名加礼比。

乌贼鱼《本草》云∶味咸,微温,无毒,主疗女子漏下、赤经、白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瘕,无子,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陶景注》云∶鹎鸟所化,今其口脚俱存。《拾遗》云∶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其状似算袋,两带极长,墨犹在腹中也。孟诜云∶食之少,有益髓。《养生要集》云∶味咸,温,食之无损益。崔禹云∶味咸,生大冷,干,小温,无毒,主鬼气入腹,绞痛积聚。南海多垂而浮乌,鸟翔来见之为死即喙,因惊卷捕以杀之,故名曰乌贼。为海神之吏。和名伊芳加。

海鼠崔禹云∶味咸,大冷,无毒,主补肾气,去百节风,貌似马蛭,而大者长五六尺,小者一二尺,体上小角连数十枚如革囊而kt缩kt臌kt臌者是也。干者,温,主下利,生毛,黄胆疲瘦。其肠尤疗痔为验。《七卷经》云∶食无损益,有内瘅者,食此生者有利。和名古。

海月崔禹云∶味辛,大冷,无毒,主利大小肠腹,除关格、黄胆、消渴,貌似月在海中,故以名之。又有凝月,味咸苦冷,主黄胆消渴,似海月在海中,煮时即凝,故以名之。一名水母。和名久良介。

海蛸崔禹云∶味咸温,无毒,主虚劳内损诸不足及下利,补中,安五脏。又大者长一二丈,名海肌子;小者长尺余寸,名海蛸子,江东呼曰触外家子。《七卷经》云∶味辛,平,生冷,干温,人有内瘅者,食此生者有利。和名多古。

蝙kt《七卷经》云∶味甘,微寒,食之无损益。或云补中去烦热,状如大蚯,生海边池泥中,甚似大kt也。湖往后,人视其穴掘取之,以芦刀挫之,去其腹中土沙,以豉盐酱□食美。和名委。

蛎《本草》云∶牡蛎味咸,平,微寒,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除拘缓、鼠,女子下血赤白。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疗喉痹、咳嗽,久服强骨节延年。《陶景注》云∶是百岁雕所化作。《拾遗》云∶天生万物,皆有牝牡,唯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牝牡之事,何从而生?经言牡者应非其雄也。崔禹云∶杀魇魅,治夜不眠;鬼语,错乱,志意不定。

冬时者为优,夏时者为劣,煮蒸食之。孟诜云∶火上令沸,去壳,食甚美。令人细润肌肤,美颜色。《七卷经》云∶有癞疮不可食。和名加支。

海蛤《本草》云∶味苦咸,平,无毒,主咳逆上气,喘,烦满,胸痛,寒热,主阴痿。

陶景注云∶从鹰矢中得也。《说文》云∶千岁燕化为海蛤、魁蛤。一名伏老伏翼,化为蛤,亦生子滋长。《拾遗》云∶按海蛤是海中烂壳,久在泥沙。风陶沥自然圆净。文蛤是未烂时壳,犹有纹者。崔禹云∶冷,主气劳,补气力。貌小者似臣胜而润泽,然鹅鹰所吞食。大者圆二三寸及五六寸,壳上有文理,而紫斑或彤黄彤黄、或渌斑渌斑,或kt黑kt黑,以纯黑为良。和名波末久利。

石决明《本草》云∶味咸,平,无毒,主目白翳痛,清盲,久服益精轻身。《陶景注》云∶是鳆鱼甲者。《苏敬注》云∶七孔者良。崔禹云∶温,主腰脚诸病,补五脏,安中,益精气,貌细,孔离离,或九或七;以鳆为真,或作鲍字,亦为误。食之利九窍,心目聪了,故有决明之名。亦附石生,故呼曰石决明耳。秦皇之世,不死之药觅东海者,岂谓于斯欤。

和名阿波比。

灵羸子崔禹云∶味咸,甘,小冷,无毒。主下气补肝胆气,明目。东海多。貌似橘而圆。其甲紫色,生芒角,以角为脚,口似人脐,脐中有物如马齿而坚白,肠如蛭色赤黑,殊,疗喉痹,利丈夫。和名宇仁。

辛羸子崔禹云∶味辛kt,大热,无毒,貌似甲螺而口有盖,盖似甲,香色如虎魄,薄光薄光是也。啖之为快味,师门得此而将食之,间夜中耳闻数十尼呗声,及觉而不闻,门即放生,不啖吃矣。和名于保安支。

甲羸子崔禹云∶味涩咸,小冷,无毒,主蛄毒,补中。貌似辛螺而口有角盖,盖上甲错,似鲛鱼皮,而kt臌kt臌者是也。昔烈真到于东海之碣陂而获巨螺,其大如十升器,将食之间,夜中化成女人,语云为夫妇,十日共俱游之,忽然不见,受真视羸中有光物,即败见有大珠作,未食之,登仙。和名都比。

小羸子崔禹云∶味涩咸,少冷,无毒,主赤白下利,补中,貌似甲羸而细小。口有白玉之盖,煮啖之。和名之多多美。

口广大辛螺《七卷经》云∶肉味甘冷。其胆味辛,形似大辛螺而稍小,其甲少薄,色小青黑。和名于保尔之。

石阴子崔禹云∶味酸,小冷,无毒,主消渴,渴利,黄胆,痈疮,明目补中,貌似人足而表黯黑生毛,是物生海中,有阴精,故名曰石阴子。和名加世又伊芳加比。

龙蹄子崔禹云∶味咸辛,冷,无毒,主黄胆,消渴,渴利,醒酒,貌似大蹄而附石生肉,头生黑白卷曲者是也。和名世。

寄居崔禹云∶味咸,冷,无毒,主渴,醒酒,去烦热,貌似蜘蛸。是物好容他壳中居负壳行,人犯惊即缩足转坠似死乃过,人物行,行掇取啖之,以壳炙火即走出,亦拾掇食之。

《拾遗》云∶食之益颜色。和名加牟奈。

拥剑《膳夫经》云∶不入药用。《七卷经》云∶《广志》云∶以蟹色黄方二寸,其一kt偏长三寸余,特有光,其短食物着口,一云其大kt和利如剑,其爱如实也。和名加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