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就在这山脚下大路旁,对战起来。才一交手,双方都觉对方的家伙有些分量,彼此不由都吃一大惊,不敢轻敌,都施出全力,拼命刺击。一来一往,战有二十几个回合,却把道童杀得性起,纵身一跃,起在半空,喝声:“兀那小妖,瞧祖宗的宝贝来也!”飞龙一看,原来是一粒红珠,在空中碌碌滚着。

顿时天昏地黑,雷震风狂。黑暗之中,却有万道金光,耀人眼目。原来是她真身被龙丹引出,所以风雷立至,天地昏黑。那些耀眼的金光,却是她身上的片片鳞甲。真身一现,不但小小黑气,散作一股青烟,就连那七八条小龙,也都吓得显出本来面目,原来却是几根烂草绳儿。飞龙此际心中完全明白,神情越镇定。见了那些草绳,不觉笑得龙躯乱颤,自己想道:“只道人有领,龙有祖师,却不道烂草绳儿还有徒子徒孙哩。他把这些东西来唬我篾龙,真可说太不自量了!”哪知她这一笑一颤,却闯下了一场大祸。

欲知这一夜中,真人施何法力、飞龙如何受教,容待下回分解。

这天因家中柴草已尽,一早入山,砍了些枯枝,背在肩上,慢慢下山回来。行至半山中间,忽见一个道人,相貌清奇,神情飘逸,行动之间,似有一种祥光瑞气,裹住他的身子。平和料他有些来历,慌忙丢下柴,上前唱个肥喏,问道:“仙长何来?”那道人笑道:“我不是仙人,只能替人医治病痛,算个走方的医生罢了!”平和听说,心中一动,忙问:“不知仙师可能医治多年的瞽目?”那道人答道:“百病都治,只除瞎子不医!”平和听了,不觉呸了一声,拾起柴枝,架在肩上要走。

玉帝不觉龙颜震怒,道:“朕忝为上天之主,统辖三界文武万仙,如今妖龙造反,竟敢打上宝殿,毁损殿庭,也不见一人和朕分忧,岂不愧死羞死!”一句话说得一班侍从仙官,一个个面红口噤,相向无言。此时外面两龙越闹越凶,竟要飞入后殿。当有玉帝左右的八大仙官,出至前殿,高唤道:“兀那两龙,你等出身何处?如何得道?因什事由,反上天庭?快请一一讲明!须知此间乃是通明殿上,玉帝所居,岂容尔等如此妄为?今玉帝有旨,怜尔等修行非易,若肯悔过伏罪,还可原情一二!如再狂妄执迷,只怕天兵一至,骸骨成灰,却不枉费了千年功行?”

二龙听说,这才知道是天曹灵府。此祸闯得真不小,没奈何口吐人言,一同陈说此番如何闹起,如何相打,因恨老兄无端责辱,心有不甘,故齐心合力,要把老道捉来,将他沉于东海之中,饱鱼虾的肚子。不道老道一进此地,就不见出来,心中大怒,闹出事端。可并不知道是玉帝殿上。如今已知罪,不敢再有妄为,还求大仙代求玉帝恕以无知,赦其大罪!但却不肯说出自己出身和修道年代、潜修地方!仙官听见,把心放宽,回来奏闻玉帝。玉帝道:“凡修道之人,必有师父,两畜师父何人?再去问明!朕却找他们师父来,治以应得之罪。”八仙官再来传谕时,不道两龙已知得罪于天,不敢再留,已逃至下界去了。

玉帝重行出殿,召见各级仙官,正商议善后和剿捕之事。却有李长庚带来灌口二郎,率领全体兵将前来听命,并面奏:“微臣治下,也有老龙成妖,日前忽然施用妖术,移来土山一座,将灌口海面压住,改水为陆。夺天地造化之功。正拟兵擒拿,恰被先事脱逃。现奉明诏逮捕孽龙,不知是否即是灌口之妖!”玉帝见说,自有一番慰问。即着率领本部天兵,下界讨逆。二郎奉旨去讫。玉帝见那殿角倾圮,庭柱歪斜,许多器具都是九洲四海之宝,被他们糟得不成模样,不由心中不悦。对那李长庚问道:“朕为诸天之主,乃万仙领袖,天庭之中,多少才能出众、法术精通之士,如何被这两妖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境,难道满朝仙吏,竟都没有赶得上两个小妖的吗?如此情形,往后下界畜生,稍有本领,都可任性横行,目无法纪,甚至朕这通明宝殿,也有一天被妖人魔鬼拆毁净尽,片瓦不存,那还成个什么样子!这三界之上,也用不着朕这有名无实的玉帝了。卿等看有什么法子,可以保得玉宇澄清,天庭安晏。其各抒怀抱,直言无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