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两天后,秦漠阳又有些想念学校了。一来长时间呆在家里过于无聊,人毕竟是群体动物;再者没有老师的指导,碰到一些问题还是很麻烦的。不过想起跟班主任贺老头撒的谎,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杜昂倒在地上狞笑道:“你们图谋我的内丹,我让你们个个不得好死!”说完嘴一张,一个闪着五色光彩的珠子从嘴里跳了出来。

那两人似乎并没有看到秦漠阳,沿大路走了一段,然后钻进了一条小路。秦漠阳心念一动,也走上了那条小路,远远的跟在两人后面。那两人越走越快,到后来简直就是在飞奔。

老道问杨、谢两人道:“你们是李满良的弟子吧?”

杨波有些哭笑不得的说:“包括市门口那次,都是你先动手的好不好?没追究你袭警已经不错了!”又对谢宝泉说:“走吧。”

那人从他肩上飞了出去,跃过出租车,摔到了路上,随即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

不过这里的院墙也最高,有3米多的样子,而且没有什么可以借力的地方,要想翻出去很不容易。但是现在秦漠阳对自己的力量很有信心。

这天刚好是星期日。下午时,他的狐朋狗友6续到来,足有三十多号人,三室两厅的房子顿时热闹起来。这群人一直折腾到晚上十点多,直到楼下的人上来砸门抗议才消停下来。

乐丹道人谦逊两句,又说:“此功只有三月之效,过后便无用了。”

他把玉貔貅套在了右手食指上,丝线的松紧刚刚好。盯着玉貔貅着看了一会,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自己的思想深入到玉貔貅的里面去了。

他吓了一跳,闭上眼睛又仔细感觉了一下,现自己的思感顺着貔貅进入到了一个空间中。那个空间大概有他家两个客厅加起来那么大,里面有好几本书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整齐的浮在虚空中,一点都不显得零乱。

他刚想着拿起一本书来看看,就觉得手里多了一物,睁眼一看,那本书已经被他抓在了手里。

“难道这是传说中的储藏戒指?”秦漠阳试着把手里的书再放回去,刚这样一想,书就从手里消失了,思感进入玉貔貅,那本书果然在里面了。

他这下来了兴趣,蹲下把玉貔貅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摆在地下:六本线装书、五个大小不一的彩色珠子、一片红色的枫叶、一块巴掌大小的圆玻璃、一个青瓷小瓶和一串手链式的珠子。

“怪不得杜昂那小子一翻手就弄出一件东西来,敢情宝贝都藏在这里面。”他坐在地上,逐个打量这些物件。

那串珠子看上去很像是和尚用的念珠。青瓷小瓶像是个小巧的花瓶,里面是空的。那块圆玻璃差不多有一厘米厚,质地很纯,通体透亮,似乎是人造水晶。而那片枫叶却不是真正的树叶,倒像是个仿真的艺术品。

五个珠子中最大的一个有乒乓球大小,色泽明黄,出淡淡的光彩,有点像传说中的夜明珠。不过光线实在太弱了,根本不能用来照明。另外四个珠子有大号玻璃球那么大,个头比较接近,两个红色两个白色,都是晶莹剔透,表面隐隐有光彩流动。

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宝贝,他不敢乱摆弄,生怕哪样东西会像“裂云锥”那样突然变大,把房子给撑破了。为了保险起见,他看了一会就把这些东西都收进了玉貔貅里,只留下六本书,都摊开来摆在书桌上,然后在桌前坐了下来。

这几本书薄厚不一,最厚的一本有3oo多页,最薄的只有几十张纸,并且都是线装的,看上去很阵旧,显然是有些年头了。书名大都比较唬人,分别是《青城引气诀》、《驭剑术》、《玄元真诀》、《雷霆九式》、《金刚伏魔心经》,还有一本没有名字。

书里面的文字都是竖排繁体,看上去非常像手写的,大多数书里都有插图。五本有名字的,书页都完好无损,甚至连毛边都没有。只有那本没名字的书,像是从哪里扯来的半本,书线似乎都是后装上去的。

这几本书都符合绝世秘籍的标准,秦漠阳越看越喜欢,心想我虽然练不了玄功,研究研究当个专家也不错,反正专家这种东西是可以光说不练的。

他咳嗽一声,把最溥的那本《驭剑术》拿了起来。看书名他以为里面记载的是千里之外取人级的必杀绝技,看了第一页才知道这是教人踩着剑飞行的法术,心想:“为什么不叫‘御剑术’而叫‘驭剑术’呢,难道是通假字?还是因为这也是个残本?”

这书只有几十页,他很快就翻完了,除了知道这是青城派的法术外,里面大多数内容都看得不知所云,关键是专有名词实在太多了。

于是他放下这本书,把《青城引气诀》拿起来研读,希望能对看懂《驭剑术》有所帮助。

这本书的开头写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道德经》上的内容秦漠阳并不陌生,课本上曾经讲过,不由心想,这跟修炼玄功有关么?一行行看了下去,终于在第二页的最后看到“此为我青城入玄心法”几个字。

再往后翻时,凡是碰到大谈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他就跳过去,涉及到玄功修炼的内容才仔细研读。书里还有不少图画,画的是打坐姿势和一些脉络。他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一百来页的书看完了。

按书上所说,修炼道门玄功,第一步便是进入物我两忘的“四体空明”境界。在进入空明境界后,就能感到气机牵动,体察到天地间的五行之气。除了一些引经据典的废话外,书前面的一大半就是在讲如何进入空明境界。并说根据人的资质不同,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两年不等时间。

书后面一小半内容,讲的是如何通过吐纳引气入体。等到体内有了气感,便进入了所谓的“引气”阶段,算是踏进了修道的门槛。从“四体空明”到“引气”,仅有一线之隔,水到而渠成。

讲到这个地方书便结束了,至于进入“引气”后如何修炼,上面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