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精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又有萝卜又有青菜

我的投资分析生涯可以说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历程。虽然在大势分析上享有一定的声誉,但是许多分析正确的文章大多是一种机遇巧合或经验积累。例如1992年11月表的《谷底在哪里?》、《再论谷底在哪里?》两篇文章。当时上证指数已从1992年5月的1429点跌至400点之下,文章见报仅隔几天,大势反转,指数连涨三个月直升1500点,社会反响强烈。当时的一些红马甲认为这两篇就像红头文件,而我的名声也一下响了起来。其实这两篇文章只是我股市分析的处女之作,文中全无技术分析。更主要的是,文章的观点主要来自当时第一任上海证交所总经理尉文渊的远见卓识。此后,我的分析文章渐渐多起来,但是多数属于基本面分析,或者更确切地说属于政策面分析。因为从我的实践中现,中国股市始终难以摆脱政策调控的痕迹。我曾经就上海股市异常波动的成因作过一次专题研究,现由政策因素引起的股市异常波动占75%,随着股民队伍的扩大,技术分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当政策面与消息面比较平静时,众多投资者对技术面理解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使技术分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因而一次准确的具有说明力的预测分析往往是基本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的有机统一。以本轮行情为例:1999年初我曾在一篇全年股市分析文章中对全年走势并不乐观,并认为有创新低的可能。然而至同年4月底我觉这一观点的失误。因为从技术面上我现从1997年5月上证指数151017点回落以来,已经历了24个月的考验,在这段时间中共四次探底。第一次是1997年9月下探至102513点,后在政策指导下反弹;第二次是1998年8月中旬指数下探至104302点,当时国内洪灾严重,国民经济经受严峻考验,但很快触底反弹;第三次是在1999年2月,当时信托公司非金融机构证券部撤离,市场资金受到空前压力,但指数下探至106417点便反弹;第四次是以美国为的北约联盟轰炸我国驻南使馆,股指下探至104783点。第四次下探是上海股市高点回落考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寻求支撑最严峻的一次。但是四次下探均未跌破千点大关,这表明千点支撑的有效性。而长期的蓄势又孕育着极强的反弹因素。从基本面而言,证券市场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及方方面面对证券市场作用的肯定从未像1999年那样重视,这是技术面与基本面的统一。以此为据,我在1999年4月底5月初表了《耐心等待世纪大底》、《跨世纪底部与跨世纪行情》的文章,终于再次得到市场的验证,从中也使我体会到对市场的分析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纯技术面也不能纯基本面,复杂的股市需要潜心研究,从多方位、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判断。︴米︴花︴在︴线︴书︴库︴mihuanet

不少投资者或重视技术面分析,或重视基本面分析,有时也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但失误较多。其中原因是太偏重一面,有的是太过于轻信他人的分析,自以为可以借用他人的脑袋、以他人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操作,结果难免会事与愿违。因此了解当今中国股市两大分析流派的现状及中国股市特殊的市况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