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天天看,好站天天来,好贴天天顶,好书慢慢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里就是黄金屋,这里是$$

13要领悟“舍”的含义

中国不少人信奉佛教,很多人颈上挂着刻有佛像的玉饰、手上佩戴着开过光的佛珠、包中装着印有佛像的护身符,却难以正确回答佛教的概念是什么。有人说是修来世,有人说是求今生,但这些都是行为,其实佛的概念只有一个字,这就是“舍”。佛教源远流长,之所以能香火长续吸引万千香客,就在于佛教以“舍”为精神。一些有道高僧在圆寂后其骨灰中产生一粒石子,取名为舍利子,正是包含这层意思。记得前些年国内一些和尚也参与股市,当问及他们为何赢的概率总是很高时,他们说:当证券营业部门可罗雀时,他们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买入股票;而当证券营业部人头拥挤时,他们本着“我不作奉献谁作奉献”的心态卖出股票。正是这种“舍”的精神或可称为“舍”的心态,使之成为赢家。中国古代有舍生取义的传说,现今有舍己救人的美谈。古语云:取舍,要想获取必须舍予。俗语说,舍得,只有“舍”才能“得”。此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可见“舍”不仅包含着做人的道理,也体现出处事的方法。

在股市中,“舍”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泛指操作的精义。以2001年而言,如能在六七月鸣金收兵,舍弃下半年的行情,便可能成为一个赢家。从历史看,每年股市都有一个潮涨潮落的表现,很少像1996年那样从年初一直上升到年尾。所以完全不必从年头操作到年底,要学会舍弃一些时间,进行休闲和调研。而这种舍弃往往使你得到更多的精力和冷静的思考。同样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必须学会“舍”。当股价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应该获利了结,不能一根甘蔗全想吃,连根带梢全不愿舍去,这样往往是无所舍也无所得,甚至陷入难舍难得的境地。而当股价下跌时如果不及时止损,不愿果断舍弃弱势股,结果往往是越套越深。小舍不愿,大舍不甘,只在无“得”中寻求无奈。

进入股市者,都想获取,都希望多多收益,却忘了“得”与“舍”的辩证关系,就像机遇与风险一样,“得”与“舍”始终相辅相成。在股市中,“舍”不仅指的是资金、精力、智慧,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道德和心态。凡是违法之利和不义之财,即使具有极大的诱惑也必须舍弃。“舍”不只是自身的东西,还包括外来种种机遇。“舍”有标准,“得”有界限,如果“舍弃”了本性的东西,那么“得”到的也只能是暂时的欢乐。

“舍”是做人的道理,也是炒股的道理。做股票如做人,佛理、人理、股理往往是相通的。

ノ米ノ花ノ在ノ线ノ书ノ库ノ:b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