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性的历程:中国“天人合一”的性学思想 > 验处女,用守宫,快快乐乐好轻松——古代最

当得知卫子夫怀孕之后,出于嫉妒、怨恨、焦虑、无奈,陈阿娇居然求助于巫蛊之术。一位名叫楚服的女巫告诉她,自己有法术能让皇帝回心,但需昼夜祭祀,合药服之。同时又以巫蛊诅咒卫子夫等得宠的嫔妃。根据记载:“陈阿娇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帏带,与后寝居,相处若夫妇。”

不久,哀帝病情越严重,董贤即被禁入宫。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岁的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让王莽出来支持朝政。王莽极力弹劾董贤,不许他进宫,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力,缴回他的大司马印,并令他在家中听候罪罚。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的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因此让人引上前来说话,这一见之下,哀帝为之魂飞魄散,没想到天底下居然有如此美丽的男子,当日即拜为黄门郎,并封董贤的父亲为云中侯,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

此书共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七篇,提出了女子“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卑弱篇》认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所以要对家务勤勤恳恳。《夫妇篇》虽认为丈夫比天还大,须敬谨服侍,但是前提是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其次才说,妇不贤则无以事夫。《敬慎篇》认为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内容主要是如何通过放低身段,取得丈夫的欢心,维持家庭的和美。《妇行篇》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礼。《专心篇》强调“贞女不嫁二夫”,强调“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曲从篇》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长辈,逆来顺受。《和叔妹篇》说明与丈夫的兄弟姐妹相处之道。

而指腹为婚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也已经有了,《后汉书-贾复传》上说光武帝手下大将贾复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光武帝听说之后,大惊失色,许诺道:“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再次统一全国的刘邦是个聪明人,一看不行,于是他搞了个“一国两制”的方案这个专利权是属于他的,大家又长知识了吧:一边是分封制,大封自己的亲戚子弟为王;一边又是郡县制。一个国家,有两种制度,那么即便推行的是一样的法律,到了每个人的地头上,具体怎么执行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至于其他之类有法不依的行为我们还要另说了。

所以我们只要想到这一层,便会觉得牛郎要等上一年,才和老婆相会一次,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人间如此,何况天上?

至少在公元6世纪之前,佛教还不是完全中国化的宗教。为了生存,在以后的岁月里佛教将不断地和儒道争锋,在逼使儒教和道教做出调整的同时,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也面目全非。这,当然是以后的话题了。

那到底什么是“守宫”呢?其实就是壁虎,属于蜥蜴的一种。因为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所以叫这个名字。壁虎在中药里头是常见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中医会开出这样的方子,据说能够主治:小儿脐风,久年惊痫,小儿撮口,心虚惊痫,瘫痪走痛,历节风痛,破伤中风,疠风成癞,漯疬初起,小儿疳疾,蝎伤,反胃膈气,痈疮大痛等疾病。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养生方》上说:“取守宫置新瓮中,而置丹于瓮中,令守宫食之。须死,即治,□轧画女子臂若身。即与男子戏,即不明。”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简书的写作年代在汉文帝之前,最晚也不会迟于战国晚期至汉初。

而《淮南子-万毕术》载:“守宫饰女臂,有文章。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这个药方,只需守宫雄雌各一只,无须别的药物和入,但是还没有用到朱砂。

先秦两汉时期其实是不怎么重视处女贞操的,虽然汉代的班昭《女诫》中强调“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主张妇女从一而终,却也没有一语谈及处女贞操。至于先秦的典籍中,在意处女贞操的文字更是一句话也没有。所以我在这里还要表扬一下我们老祖宗,他们之所以明验贞的方法,完全是出自求知探索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怕自己戴上绿帽子。当然,也可能验贞的目的是因为厌恶、恐惧处女,所以要找到办法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