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欲求子,候女之月经断后则交接之,一日三日为男,四日五日为女。《洞玄子》

汉代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的《嫁娶篇》上说:“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你看,多娶老婆的理由就是为了多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在现代的生活中尚有市场,那么在古代是什么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涉及子嗣问题,连礼都可以变通。

即强调上了年纪的男人需要通过性交以获取女人阴气,补充自己衰退的阳气。连老年人都不忘记提醒一把,可见汉代人对性教育的重视,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我们知道中国古人总是喜欢把理论建立在神神道道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抽象的看不见的地方上,像“气”就是这样的一个东东。这气在男人身上是阳气,在女人身上则是阴气。做爱呢,则是“合气”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简书《十问》是这么说的:

这么短的文字中,就提到了三个“节”字,正说明修行房中术为的不是床笫间的淫乐,而是有着更高的目的——长生。

安陵君能得到这个爵位也是绞尽了脑汁。根据《战国策-楚策》记载,安陵君是楚共王的男宠,颇为得势。但是有个叫江乙的人提醒他:“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安陵君忙问该怎么办,江乙为他筹划道:“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色衰而爱弛。……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

可见当时的抢劫婚已经司空见惯。这一习俗演进到后世,女方为了防备抢亲的出现,则有了出嫁时候坐轿,蒙上红盖头的措施,这些都是为了不让来抢亲的人轻易看到新娘子的容颜。而男欢女爱的新房,居然被称为“洞房”,更显示出迎亲的男方不敢让女方待在家里,而是躲在山洞过夜的情形。

古人在研究男女做爱的过程时,就已经认识到房事之后,男方有不应期,而女方却可以随时再接受挑战,这种生理上的男女不平等自然会激起男人的愤慨。愤慨来愤慨去,又总结出一条,是男人损伤了自己,滋补了女性。于是很自然就有了固精、积精、保精之说。

你想要,我偏不给,这明显是杨朱精神——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样未免有损女人心目中男人的完美形象。这里就要谈到采阴补阳的观念了。最初的采阴补阳观念其实就是“合气”,如《混元八景真经》上所说的:“老阴夺少阳,阴命自然昌;老阳夺少阴,阳龄死不侵。人若悟此法者,可以救老得少,返老还童。”

采阴补阳这一明的初期运用中,男方要握固不泻,要在不损害自己身体的前提下照顾到女方的情绪和健康,男女双方靠性交增强彼此元气,而不像后来,变成男方对女方的纯粹榨取,还有一个更残酷的名字,叫做采战。在采阴补阳的过程中,男方为了交而不泄,除了加强自身素质之外,还要借助内服、外敷药物,使得阳物举而坚,坚而久。同时也注意通过大量的前戏技巧,让女方尽快达到性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