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大出版集团城邦集团ceo何飞鹏,在新浪网文坛开卷访谈时说:

在工作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紧盯目标不放松的精神,心中惟有目标,就会把精力集中到想办法完成任务上。当一个人集中精力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还有什么能阻拦他呢?

毫无疑问,完成任务是任何单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能否完成任务,能否理想地完成任务,取决于两种态度:

海尔正是这样一个团队。

根据这位日本客人指的路线,司机驾驶出租车飞快地往机场行驶。

工作,就是不断被要求人们的需求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就是自己的工作标准,就是自己永葆激情的根本。

40岁时,看着镜中渐渐老去的自己,她内心的危机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

当你选择找借口,你就选择了失败与痛苦!

谈起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中国人最难忘记的团队之一,就是曾经创造了五连冠奇迹的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就与这种没有任何借口的精神有关。

那么,工作中有哪几种境界呢?

是与生命最内在的秘密进行亲昵

数年以前,我作为香港中华文化集团的副总裁,参加世界华商大会。主办方安排了一些海外华人的成功典范,向大家介绍他们的经历。其中一位从仓库保管员展为美国某大集团常务副总裁的马先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分析了许多工作中找借口的现象,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拒绝借口的做法。读者可对照自己的工作,自地改正缺点,强化优点,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有的人一遇到事情,一遇到难题,往往不是考虑怎么应对困难和危机,而是先开始抱怨:我凭什么呀?我图什么呀?我招谁惹谁了呀?这三句话,代表了通常人的心理:出了问题全是别人的。

他进一步指出:

遇到问题,我们习惯于推给别人了事,就是不愿意努力去改变现状。

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困难如山,看上去危难会将我们吞没。原来,不是我们的困难如山,而是我们的心智有残疾!

实际上,面对所谓使你烦恼的事情,只要你端正态度去做,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点:只要觉得事情值得去做,就决不带任何厌烦情绪去做,甚至把别人都觉得难、很厌弃做的事情,作为自己最好的机会!

林文贵出生在台南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年少时的他,轻狂叛逆,高中没毕业就跑去混社会。他当过搬运工、水泥工、货车司机,后来又和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但每次都不过半年。

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再这样混下去不行,于是就进了一家公司当起了销售员,卖韩国现代汽车。

当时现代汽车在台湾的销售情况简直糟糕透了:销售量倒数第一、顾客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二。

不仅如此,公司的销售点都在穷乡僻壤,他所在的营业处在台南县的一个镇里,居民不到6万人,而营业处的150多名业务员因为看不到希望,绝大多数都跳槽了,只剩下包括林文贵在内的20来人。

要想把这样一个弱势品牌销售出去,简直太不容易了。第一年,林文贵业绩差得连年终奖都没有拿到。

一般人看到公司恶劣的情况往往会给自己找个借口:

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牌子,没什么展,也用不着努力工作了。

他也想放弃,甚至一想起客户拒绝自己的表情,他就誓:

我明天再要讲那些连我自己都讨厌的话,我就不是人!

但冷静之后,他悟出一个道理:

好卖的车,谁都会卖。别人不想卖的车,没人和我抢客户,我反而有更多的机会。

所谓心态一改,状态全变。他彻底打消了放弃的念头,而且,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即使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最难对付的客户,他也不会灰心丧气。

这一来,乐观和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许多人纷纷帮助他,甚至一位半身不遂的客户,都在极力帮他介绍别的客户。

2005年,林文贵创下了台湾有史以来年度最高汽车销售纪录205辆,而他那一年的收入也因此高达560万元新台币。

2007年,林文贵获得第一届《商业周刊》级业务员大奖金奖,评委给他写下了这一评语:

他就像生长在悬崖上的兰花,没有土,没有水,悬崖上的风很大,自己却从细缝中活出。

他信奉这样的理念:运随心转、翻转一面是天堂。面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在失败者面前,它是绊脚石;

在成功者面前,它是垫脚石。

面对人人都厌烦的问题,假如我们都能像林文贵那样,换个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当初阻止你前进的绊脚石,恰恰会变为帮助你成功的垫脚石!

3.把困难和问题当成最好的机会

要彻底消灭畏难的借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充分认识到困难与问题的积极作用,把困难与问题当成展的最好契机。

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在刚毕业进入伊利集团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当时,单位有个新开的地方金川。这个地方很荒凉,交通不便,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许多人都不愿意去。但是,潘刚迎难而上,主动去那里工作。他借了一辆自行车,每天奔波在路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打下了成功的第一个烙印。

后来,集团收购了一个更偏远的倒闭工厂,条件更艰苦。潘刚又带着几个大学生,去那里将艰难的工作任务承担起来。

在工作中,他一直保持这种哪里困难,我就出现在哪里的精神,这一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是赢得了公司和领导的高度信任。

后来,30多岁的他,升任为伊利集团的掌舵人。选择潘刚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公认的理由是

潘刚是一个永远把解决单位的困难,当成自己工作中心的人;也是一个永远经得住问题与困难考验的人!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一方面不愿意付出努力,看到单位的问题就躲避;另一方面,看到有人像潘刚这样被破格提拔就牢骚满腹,他们是不是也该问自己一句:

我能像潘刚那样把解决单位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工作中心吗?我能像他那样无怨无悔地地付出吗?

画家孙光说得好:困难常与机会为伴。

我更要送大家这样一句话:

假如上帝要送一份最好的礼物给你,一定以困难和问题做包装!

不找借口,最难处理的关系能处理

在所有难以处理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处理的。

于是,便有人慨叹:做事难,做人更难!

其实,只要你学会少去苛求别人,多去要求自己,再难处理的关系也能处理。

1.世界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