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那好吧,爹去准备准备~”

眼见马贼即将到达三百步的标石,宋友亮又高喊道:”弓箭手准备放~~”

“混账~~”宋友亮手一扬,把左安明推到一边,”召集所有工匠,连夜赶造~~”

考生6续进场,先是学政宣读据说是皇帝亲笔题写的考场纪律,大抵是不许**什么的,文章很长,考生们站在火辣的太阳下暴晒,各个汗流浃背,但是每个人的神情都兴奋不已。好不容易读完了圣上的教喻,众考生和考官们一起山呼万岁,并将贡院的大门关闭

宋友亮记得自己以前也是个顽劣之人,读书时嘻嘻哈哈,此刻宋友亮却一本正经地说道:”以前学生无状,辜负了先生的苦心,现在痛改前非,决心认真读书”

“哦?让舅妈来”宋氏走到宋友亮马前,低头要看

“小丫头,你怎么和我家公子说话的~”许二多也毫不客气地大声道

崇祯十年正元,从大嵩卫来了一位仓大使苏吏员,说是来粮饷。宋千斤一听说来饷,才想起海阳所有快一年没有领到粮饷了。海阳所按例应该领到粮食七百石,这还不算历年拖欠的。

邢家宝急道:”公子,咱们兄弟二人身子弱,挖土的河工肯定干不来,要是您不要我们,那咱们兄弟二人就没活路了~~”

宋友亮大喜,忙问:”沈兄,你会做这种东西吗?”

一个壮汉扛起沙包,绕着长桌走完4圈,便来到深履素面前等级

“是啊~~宋公子不能收啊~~”

有鉴于此,宋友亮决定先要改变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集中力量搞规模化经营,其次就是改变生产关系,把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佃农转变成领工资拿薪水的农业工人。

呯~呯呯

“尹师傅”宋友亮无心再听他们嘴仗,说道:”你就直说这渠口行不行吧~”

许二多不敢怠慢,只能和张石头去马厩牵了一匹老马,心想老马跑不快,不容易出事

“哪里的话~我许忠医人从来都是医好为止,留个病根那不是砸自己招牌?”

莱阳城里的街市上,最近时常有军汉打扮的人怀抱粮食口袋和店铺、小贩换盐、布料和日常生活用品。

富康布庄店铺掌柜们起初没在意,后来现这样的军汉越来越多,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们是哪个堡的军户?”

“俺是海阳所人~~”答话的是许二多的母亲许崔氏,自从许二多给宋友亮当了家丁中队长之后,每月足足的一石粮食直往家扛。再加上许二多他爹从宋家分到的红利,许家一家五口根本吃不完那么多粮,于是许崔氏就和其他军户一样,拿着多余的口粮来莱阳城里换些日用品,顺带扯几块布,回家给好多年没穿过新衣服的媳妇和孙子做新衣裳

布庄的老板姓古,名叫雨山,是浙江温州人,来莱阳开布庄也有一段日子了,买卖一直不温不火。他笑着问许崔氏,”大婶,你们海阳所今年收成不错吧?”

“那是~”许崔氏自豪地笑道:”宋公子本事大,种的麦子生生就是比别人多收几石~”

“几石?是几斗吧?”古雨山笑道

“就是几石~~”许崔氏马上予以纠正

“好好~几石几石~~”古雨山懒得和她争辩,”那像大婶这样,手里有余粮想换布、换盐的人家多吗?”

“多吗?”许崔氏哈哈一笑,”家家户户都有,你说多不多?”

古雨山眼珠一转,说道:”要不这样吧,大婶你回去捎个话,明天我就带上几匹布,送到海阳所去,省的大婶们来回跑脚~~”

许崔氏高兴不已,”那感情好啊,我这就回堡里告诉老姐妹们~~”

第二天一早,古雨山牵来三头骡子,一头自己骑,两头驮上了布,又带上两个伙计,出了莱阳就朝海阳所来

到了海阳所近郊,古雨山主仆三人就看见一座高大的圆形堡垒,堡垒周围门口有两个壮丁守门。堡垒外有大片刚收割过的麦田,农夫们正用成捆的麦子放进一种机器里,一头放小麦,一头麦粒就哗哗地流了出来。这是海阳所新设计出来的脱粒机,它综合中国传统的带碾扇车和西洋脱粒机,由宋友亮和孙和斗、沈卜琦等一班工匠合力打造而成。它装有一个在滚筒上转动的木构架。木构架上安装着狭条皮带,当它转动时,就形成了一股气流,借此吹走小麦上的外壳,主要动力是牛和风力

古雨山以为这里就是海阳所了,于是让伙计送上拜帖。

守门的丁壮笑了,”这里是海阳所的九屯,海阳所还在前面呢~”

伙计回来一说,古雨山倒是吃了一惊,一个屯田壁坞就有如此规模,那海阳所~~又走了一炷香的功夫,古雨山终于来到了海阳所。

伙计上前说明来意,又递上了拜帖,守门的士兵拿着拜帖跑进了堡里,片刻之后又跑了回来,说准许古雨山进堡买卖,宋公子现在正忙,稍后回来亲自接见古掌柜

7788小说网

“又是宋公子?”古雨山喃喃道,根据他的打听,海阳所的百户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头,为什么海阳所人张口闭口都是”宋公子”?这个宋公子到底何许人也?

进入海阳所之后,古雨山眼前一亮。之前他也去过一些军堡行商,那些军堡之内道路泥泞,污水四溢,随地便溺,满眼垃圾。而海阳所内,各条道路都清洁干净,没有水洼、没有垃圾,没有便溺的黄白之物。

当然,这是经过一番整修的。堡内原本地势低洼的地方,全部用渣土堆高,然后夯实。原本泥泞的道路全部用夯土重新做过,然后再铺上青石板,堡民管他叫石板街。在街道两旁不是很显眼的地方则建造了茅厕,谁要敢随地便溺,是要被巡视的兵丁抓出来罚扫大街一个月。扫大街是没什么,但是因为这样扫大街,面子上实在挂不住。所以抓了几个现行之后,就没人再敢图一时方便了

古雨山在石板街边找了一块空地,吩咐伙计们把摊位搭起来。这时候,挎着菜篮子的许崔氏又是第一个看见了古雨山,她大声喊道:”布庄掌柜,你还真来了~”

古雨山笑笑,”咱们干买卖的,信誉最重要,说好了要来,那便是一定来~”说话间,古雨山还瞄了一眼许崔氏的菜篮子,里面蔬菜、瓜果以及一块至少三四斤左右的肉

“大婶儿~今天家里来客人?”古雨山笑问

许崔氏诧异道:”来客人?”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菜篮子里的肉,笑了,”没有,没有,只是想吃肉了~~我这就去通知七大姑八大姨~~让她们都来买”

“想吃就吃?都到这份上了?”古雨山不可思议地四处张望,果然,堡里来来往往的人手里拎着肉的还真不少

“这布怎么卖”古雨山正东张西望时,一个老者在他的摊位前驻足,这老者穿着打扮不似军汉,却是儒生

“啊~是啊,六文钱一尺~”古雨山忙答道,顺手抄起一批藏青色的布匹,”老伯,这块布厚实,染得也好,您扯一块做件搭护很是不错~”

老者笑笑,微微眯眼,伸出拇指和食指捻了捻,笑道:”你这生意人到老实~”

“六文钱一尺,你要多少~”古雨山笑眯眯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