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自有办法。”

在听到陆雪霓有了的时候颜九瑶也是一愣,她突然觉得这多年以来真是高估了对方的智商。怀孕的恩典才下来了两个月,她就有了一个半月的身孕,这第一份身孕可真是,枪打出头鸟啊亲。

也罢,无论怎样,她终究还是在自己身边,逃不掉的。

“薛宁馨你这是什么意思?”秦逢皓把伺候的人都赶到了外面,十分难得地跟皇后吼道。

转眼间就到了中秋,太后在五台山祈福这次的中秋家宴依旧不会出席,颜九瑶也觉得自己跟这位太后实在是没有缘分,进宫这么久太后一直都在外面祈福,连面也没见过。不过有这个皇后侄女在,想必太后她老人家也不见得有多待见她。

秦逢皓就是尝了一口,确实不错,很对自己的心思,“以前也没见过这道菜,这是你这里小厨房的厨子新做的?”

陆雪霓摇了摇头,真是理解不了上位的人是怎么想的。

喜欢上与没有喜欢上皇帝不一样的后果,就是皇帝死于天命或英年早逝。

条件反射地说了声“谢陛下恩典”,然后就假意羞涩地把手搭在秦逢皓的手上起了身,这时她才有机会正式见识一下这个找个能干的小老婆帮大老婆管事的皇帝。不过只这一眼,她就有点惊到了。

“皇后娘娘不用咱去请安,那是她给的恩典。”颜九瑶看了看今天自己的衣服,恩,主体是海棠的经锦穿在身上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恩典是恩典,礼数不可缺。”颜九瑶其实也不想去,不过想到众多穿越女主在侍寝之后,即使皇帝下令不用去请安也要硬撑着自己酸痛的腰去给人家请安,免得有口舌。鉴于此,她觉得自己还没有陪皇帝做活塞运动,自然去请个安也无妨。再说,昨天自己一来就换了这总管太监,怎么也要跟皇后吱一声不是。

想给她颜九瑶下马威?她还不够分量。

“我颜家一贯以辅佐皇上为己任,虽不插手后宫之事但近来皇上确实为此烦心,需要一个能压得下场面的人入宫,”老头子手指扣了扣红木的桌子,“我看这辈里也就你最合适了,以前从未想过要送颜家女子入宫,也便没有花太多的心思来让你的这些姐妹学习这些后宫的子的手段,看你还是个伶俐的,平时为人处世也极有见解,要是身为男子也是入朝拜官的料,想必让你进宫也不会太被人欺负,还望你在宫中能未皇上排忧解难。”

有道是红颜命薄,而蓝颜也是如此。这老鸨委实不是什么东西,在收了那一千两银子之后,确实让弟弟过了两天好日子,不过好景不长,有一日晴天霹雳,说是这弟弟,已经卖与了户部尚书做了侍童。户部尚书好男风,这京城之人皆是知晓的,所谓的侍童,可不一定侍在了哪里。

后来就有如一般的话本里写的,这美人不堪凌辱,竟生生自尽了,那户部尚书虽然好了点男风,但真真是个不错的人,准确地说还是个年轻有为的官员,除好男风这点外找不到任何瑕疵。尚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好生惋惜,命人厚葬了不提。

颜九瑶和陆雪霓得知此事时,弟弟已断气好久了。后来得知,这户部尚书其实也是怀着一颗怜惜之心,不忍看着这美人受苦。可是那老鸨却口口声声对着弟弟说将来进尚书府后会如何如何,好不容易对着未来有那么一丝希望的弟弟觉得自己又进了地狱,竟生了到地下陪姐姐的想法,于是三尺白绫走了不归路。

颜九瑶在得知一切后,并未说什么,甚至连落泪都不曾,反而说如此也好,免得那么个人还要被这尘世所玷污。陆雪霓一心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毕竟这和她们生活的不是一个世界,可是总觉得以颜九瑶的性格这事不应该就这么结束。

颜九瑶果真没让她失望,在数月之后,一次酒宴上姚大才子酒后失态,痛哭流涕自己没有保住知音之弟,愧对了知音的委托,并断断续续吟了一词,众人均知他近日一直在筹钱,这弟弟之事也是略知一二,故亦一时感怀。

这词一传出去,京中自诩风流的各家少年们纷纷写诗作赋表示对姚玖的支持以及抨击那老鸨背信弃义,然后又有消息传出那老鸨经常虐待楼中的姑娘们,本是京城内数一数二的青楼几日内竟是门可罗雀,再过几日却是倒闭了。而姚玖重重义的名声顺势还传遍了整个京城。

那时颜九瑶说过句经典的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陆雪霓也是那时候才知道,人家颜九瑶根本就没有想象中那么跟她过不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她的性格根本就不会直接跟自己吵,而是面上敷衍过去背地里不知道怎么捅刀子。

一时间陷入回忆的陆雪霓又想了想,也罢,等她消了气自己上门道个歉也就是了。这后宫中,除了她,还有谁能有真心待自己之心呢。

颜九瑶在了火之后心大好,想了想刚才德顺给她报的名单,极不文雅地在袖子下面打了个指响,“铃秀,陪我去趟凤仪殿。”

“娘娘?”

“本宫的帕子落在皇后娘娘那里了,还是拿回来比较好。”说着,便起身出了门。

铃秀大为不解地跟了过去,心想今日的小姐实在是难以捉摸。

凤仪殿。

皇后拿着岸芷呈上来的帕子若有所思。只见帕子上绣了两句诗: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正当她对着这帕子呆的时候,外面通报娴昭仪到了。

“请。”简意赅的一个字。

“妾身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皇后看着颜九瑶的礼,行的是一点不错,完全看不出外界流传的放荡风流的姚大才子的形象。

“娴昭仪免礼。此时过来可是为了这帕子?”皇后示意岸芷把帕子递给她,并命汀兰给她上了茶。

“谢皇后娘娘,”颜九瑶面上的笑容也是灿烂,“一直都想说,娘娘身边这两位姑娘的名字起得真好,冒昧问一句,可是娘娘亲自起的?”

“不过是个名字,随意取取罢了,娴昭仪过奖。”算是承认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颜九瑶语速平缓的背着高中背的烂熟的课文,希望心里想的没有错。

“娴昭仪好文采。”皇后也松了口气,自己让她进宫,终是赌对了一把。“岸芷汀兰,你们去库房取了上好的雅磨和端砚,并把本宫那支湖笔也顺势带来。”

皇后找了个看似不错的借口把人都支走,然后示意颜九瑶进了内殿。

“娴昭仪上次家宴上那五千残烛明灭,本宫听着甚喜,便填了词,不知娴昭仪可否过目看看是否还配得上这曲子?”

颜九瑶饶是知道对方的意思,也还是谦虚了一下,“娘娘亲自为妾身的陋曲填词,妾身感激不尽,想必娘娘的文采定是极好的。”说罢,接过了一张纸,上面的梅花小楷写了一对于她来讲,极为熟悉的歌词。

其实看到那歌词的时候颜九瑶心里就有底了,但是也装模作样地问了句,“敢问皇后娘娘,这词中唐宋明清作何解释啊”

皇后答非所问,却是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短短一句话,二人心中已是了然。“娴昭仪,这大周国,可没有岳阳楼啊。”

作者有话要说:皇后也是穿来的!不知道有木有菇凉猜到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