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这过来作什么作啊,既然瞧不起我们,你干啥要来?赶紧的麻溜的,我这里不欢迎你们,那边有人欢迎你们呢。”齐氏说话一点儿也不客气。

这鱼呢,不可能老是养着,也养不活,送人,那绝对是不可能的,齐氏不允许。

虽然说少油可以防止肥胖,但是家里每个人都没有人胖过。

怎么说呢,她一直反对自己的儿子去读书的,要不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是读书识字的,教孩子们都免费,她才不会让孩子们都去认字呢。

杜有忠道:“这几年在镇上,也都还有些人脉,保举的人我这里也有,就是银钱方面,我先借一借,以后一定奉还。”

村里有些人家是以前就没有准备粮食,然后借,这到了收获的季节,除了要还粮食,还得交租子(有些人田不够,就得朝地主家里租地),这一来二去的,手头上还剩下三瓜两枣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托了杜榆上次抄经书的福,齐氏手里的银钱还算宽裕,能时不时的给大家补补。

赚钱不易啊,来的时候,还豪言壮语,想要写十本,现在看来,五本都不错了,算下来,两天一本。

一本五百钱那,十本就是五两银子,嘿嘿,一想起自己能赚那么多钱,杜榆就兴奋起来。

也就是说,本来大家交的没有那么多,但是这位县太爷在让人收田税的时候,用各种方法,把粮食给多收了,这多收起来的粮食就他自己给藏了起来,换做了银钱。

肯定是惹了哪个菩萨了,“我得去上上香,去去晦气,家里不安生那。”

在地上都能摘得到,所以不存在还要爬树的风险。

杜榆心道,自己比起那些被卖的人,要幸福多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大郎果然是长大了,不像小娃子一样,要跟着去了。杜有忠对大郎也有打算,只是还没有问大郎自己的意见。

镇上的一些富户倒是不在乎这个请龙神的钱,觉得是个出名的机会,所以这才没有分摊到每家每户,不然真的是雪上加霜。

“这老婆子,还真是倚老卖老了,她家的孙女都快被她卖光了,现在还想过来占别人的便宜。”这得脸皮多厚啊,这婆子跟刘氏说了杜家这边的坏话,齐氏都知道了,她还敢过来提水,真是脑壳被壳坏了吧。

于是本来准备留着给杜有德娶亲的钱,就用来交公家的税了。好歹把粮食留了下来。

所以这秦家给杜有良家里送东西了,这个消息,一会儿村里人都知道了,去杜有良家看热闹的都去了,刘氏当然不可能把东西都先摆出来,只是拿了一些点心和糕点出来招呼客人。

杜有良忙笑道:“爹,这个我们心里有数。”他手上有钱,啥时候不能买粮食,现在顿顿能吃大米饭呢。

杜有忠一个月后又回来了,这次是让杜有全去接他的,还带了一车的东西回来的,最后大家才知道,是一车粗粮,高粱面占了大部分。

齐氏对儿孙们说道:“别听老头子的,他这是喝酒喝醉了!”啥功名,这每年要读书的钱都够他们交那么多的徭役钱了,而且这些钱还不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等于是银子打水漂了,齐氏就听不得这什么考功名。

像如果杜家有事儿不在家,院子门肯定是要锁上的,总不能因为你家要挑水,就把院门打开,那如果小偷进来了,把东西偷走了,算谁的?

杜榆只看见远远的有人穿着红红绿绿的戏服在唱着悲欢离合,又有旁边的人说,那个叫小香玉的名角要出来是在多少时间,她要唱什么曲目。

一时之间,说杨家不像话的有,说杜春儿性子太倔的也有,好多人都说杜春儿不该和离,这和离了的女人以后有个啥好处?

只是对于杜榆他们兄妹三个来说,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心情。

也是让杜春儿这几天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真的就过不下去了。要是还想过,那就有还想过的法子。

“娘,我要是再回去,我会被打死的!”杜春儿语出惊人,“我不能回去,娘,您看看我这胳膊,这都是杨旺福打的,他打我,婆婆还看着,我隔几天就被打一次,婆婆还说我生不出儿子,杨旺福他不是人,他早就和一个小寡妇勾、搭上了,现在都已经搞大了肚子,我还留在那里干啥?被人继续打?”杜春儿本来死活不想说的,可是看爹娘和哥哥嫂子都不同意,她只能说出自己的苦水!

时候,杜春儿倒是自己一个人回来了,但是是哭着回来的。

初一就在和大家相互拜年中过去了,初二一大早,大姑母杜兰和二姑母杜梅都带着丈夫和娃子回娘家来了。

“要让给我知道谁嚼舌根子,老娘跟她没完!”齐氏骂道。

杜榆他们一大家子,按照长幼次序坐了下来,最上首的是杜老爷子和齐氏。

对了,家里也得打个水井了,自家用,总比跟着别人一起用要好一些。

齐氏是心里不乐意,送胡家,是因为人家胡家给送东西了,这相当于回礼,可是送高家的算什么?“算了,算了送就送吧。”齐氏也不好驳了大儿子的面子,这个家早晚是大儿子当的,他说话自己老是反对,以后也没有威信了。

齐氏见三儿子懂事,知道为家里负担了,就说道:“也好,不过不许说累,你要是真把豆腐这个活给干好了,以后对你有好处。”早晚都是儿子们要分家的,老三如果以后能卖豆腐,这就是分出去,也能多个赚钱的门道。

张氏脸皮子也厚,不然也不会这么着的弄东西,听胡氏这么说,也还笑着呢。

杜榆和杜二郎嘻嘻哈哈哈的一路上很欢快,杜有全在前面赶车也美滋滋的,就是杜大郎喜欢摆着做哥哥的样子,让两个小的要坐好。张氏还夸奖了杜大郎,“桐娃子还是大一些,就是懂事一些。”

胡氏对杜榆说道:“跟玉芬他们去玩吧,一会儿娘好了叫你。”

“你这话说的,那房子是咱们掏钱盖的,我这还要给他银子?这算什么话?”齐氏不干。

“娘,我明白。”胡氏点头。基本上对和婆婆说读书的事儿,是不抱希望了,公公那边肯定是乐意,可是公公说话在家里不管用。

“奶,以后我赚钱了,给奶买首饰。”杜榆说道。

“可不是!肯定就是你说的那样,说不定啊,还怕这银子都被杜家婶子给拿住了,所以才非要分出去呢,不然这好吃好喝的,谁犯神经,非要分出去单过?老杜家在咱们村里可是数得上号的,日子过的很不错,谁不乐意过好日子,非要过苦日子?”杜家的二婶虽然厉害一些,但是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说虐待儿媳妇,这种事儿还做不出来。

刘氏听了点头,“还是有良你聪明,我就想不到这点去,不过,我觉得咱们还是赶紧搬出去,不然在一起,以后柳儿带回来什么东西,咱们总不能自己藏着是不是?

“那房子,还有房子的事儿,你们总不能不给我女儿和女婿房子住吧,这就太过分了啊。”

公公和婆婆不让她当丫鬟,也不完全是为了面子问题吧,起码柳儿是他们的孙女,在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何必去当奴才呢?

“那老二一家子是要搬出去了?”胡氏问杜有忠,她现在知道了事情的详情,杜有忠也没有瞒着自己媳妇的意思。

“咋不找?赶紧去找去,这有人要分家了,他这个当大哥的不回来算个啥?这家里大半的东西都是你大哥赚钱挣来的,我看谁有那个脸想要拿!”齐氏意有所指。

他们杜家过的还不错,哪里就到了要卖儿卖女的地步?这老二是要活生生的打他们老两口的脸那!

大房的杜榆就有五六分像杜老爷子,所以杜柳对杜榆的心态,就是那个样。其中不乏看不惯杜榆长得也好看的原因。

“我奶说给别人当童养媳,说家里饭菜不够吃了,多一个人,就多一双筷子,冬天到了,家里粮食不够吃,全家都要饿死了,我大姐给别人当媳妇,自己也吃饱了,家里也不会挨饿。

“真没见过这样的,要不是今天是老三大喜的日子,我肯定要说道说道了!”杜梅说道。

“柳儿姐,这边窗户没有太阳了!”杜榆开了窗户,见到杜柳正在偷听。

这家里要是没有老大,咋活下去啊,就凭这庄稼地里的那点?

毕竟田先生只是嫁了个孙女,人家就是不照顾,也没有人书不对,但是杜家却一点一滴的都顾到了,所以杜家人是厚道的。

要知道对方是不是骗子,去那唐家屯打听一下就成了,至于这距离远,都要娶媳妇了,还在乎远近?

更何况,那人还有户籍证明,到县衙里一查就能查出来。

但是这个事儿还是很冒险的,胡氏觉得要是丈夫在就好了,知道怎么解决。

按照齐氏的想法,他们一家子都不是傻子,难道还能让人给骗了?这到时候新娘子娶进门,就看好了,她就是骗子,也是他儿子是男人,吃亏也吃不了多少。

作者有话要说:真是要白捡一个媳妇了。馅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