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以前炒菜,齐氏是不允许杜榆插手的,生怕她浪费了,现在也是放松了要求,只是杜榆不喜欢自家奶奶在自己炒菜的时候,盯着的样子,那样她是倒的油再少,也会被说一顿。

等杜有忠把自己抄书赚的钱交给了齐氏的时候,齐氏心里的感受,很复杂。

“银钱的事儿,你不用担心,我这里有,足够你去考一次了,至于那保举的人,我也认识好几个,到时候给你引荐。”胡大舅说道。

难得杜家把地里的粮食都收起来了,这也不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干体力活儿,就要吃点好的,不然力气不大,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这个时候,齐氏是很舍得用油的,而且也会隔个几天让人去屠户家里割点肉,好歹有油气。

杜榆发现写经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还得心里静下来,不能想东想西的,而且她写的不快,因为快不起来,墨迹干得也慢。

因为价格太贵,买不起,她也就是在草纸上写过。好在她还是有以前会写字的优势,总算是写的不错了,当然,是这个年龄段来说的。

都在说,那县太爷的县衙里抄了好多东西,就这次天大旱,他就多收了很多钱财,并且把赋税还给留了一部分。

齐氏却觉得自家今年倒霉事儿是一个接一个的,先是大儿子差事没有了,然后这天也干着,接着就是三儿子又腿摔坏了。

这野枣树是一棵一棵的,才一米高一点儿,不像家枣树,能长碗口那么粗。

看上了,商量好了价钱,签了卖身契,父母给按了手印,这人就卖出去了,就这么简单。

杜大郎却道:“爹,娘,我就不去了,我在家里。”

因为老天爷不下雨,老人们觉得是得罪了龙神,所以龙神才不给大家降雨,这就有人要请龙神了。

非要逮着这荷花奶奶说清楚,荷花奶奶只能使出浑身解数给挣脱走了,跑得不见踪影,一点儿也不像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杜榆家商量的是,看着这个天儿和情况,粮食是一天比一天贵了,他们家就用钱来抵吧。好在这交钱不会因为粮食的价格而变高,这是唯一的让人欣慰的地方。

要说是被赶出来的,就有些亏心了,得了,她只负责送东西,别的事儿也少打听。

下山的时候,杜老爷子对杜有良说道:“今年天旱,多买些粮食吧。”好歹提醒一句,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杜榆是看到四叔回来了,就去厨房烧水去了,倒是被人夸了勤快,不过杜榆心里想的是,她实在是看不下去四叔那个样了啊。浑身难受。

商量完了,杜老爷子晚上就喝了几杯酒,这一喝酒,话就多了起来,“我说咋滴,咱们家就该出个读书人那,这有了功名,咱家也不用服徭役了,你们都不听我的,都不听我的!”

当然,这邻居们要在这边挑水,也得是大白天的,总不能老是在人家院子里晃荡吧,这也不合规矩,毕竟,也不是没有地方挑水。

杜榆很不好意思,但是杜有忠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可以的,丝毫不觉得女儿会害羞什么的,周围大家都一样,很多娃子都被自家的爹给架了起来。

大过年的,杜春儿的这个事儿就算是了了,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杨柳村的人过不了多久就知道了,毕竟杜春儿这回娘家一直不走,打听起来,总有知道的。还有初五那边,也有人见到杜家的男人都一起去镇上的样子,更有有亲戚在镇上的,也都听说了杨家的事儿。

杜大郎心里急,看妹子跑得慢,就蹲下,把妹子背了起来,直接朝村口冲去。年初的村里的傍晚没有什么看头,都是枯黄的一大片,大柳树的叶子也全掉光了,光秃秃的。

结果杜大爷想的是,好歹把这五天的年过了,然后再说,让杜春儿这几天都在娘家呆着,等初五的时候,再一起去找杨家算账去。

“说了半天,你这丫头怎么就听不进去?”张氏说道:“你得为大家想一想,你这一被送回娘家,别人怎么看你?我和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你不为别人,也得为我们两个想一想啊,算是娘求你了,这次我们去找杨家后,你还是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杜丰收还是有些怕齐氏,不过今天的事儿,确实是要人帮忙的,杜大爷和张氏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杜满仓和小儿子杜丰收,还有一个出嫁的女儿杜春儿,今天按说也是那杜春儿回娘家的日子,张氏等人也是早早的就在家里等着了,谁知道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这中午饭的

今天他穿的是蓝色的布褂子,里面的棉衣是旧的,让他看着弟弟妹妹,就一步不离。

“小娃子的事儿,你闹腾的越大,别人越说!你不去想着,别人还就不说什么了,行了,这事儿就过去了!多大点的事儿!”

“先把鞭炮放了,再一起吃饭!”杜老爷子让杜有忠去门口放鞭炮,这个时候杨柳村的人都陆陆续续的放起了鞭炮,大家都开始团年了。

就是不像大舅哥说的那样,多买些粮食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放在那里也不会坏。

“娘,让三弟也给他岳家送一份去吧”只光给这边送,不给另一个送,很容易就会有矛盾的。

高氏心里也是这个想法,有个做豆腐的事情,以后手头上也宽裕一些。

昨天真不该答应今天拉她进镇里来,好心没有好报,都成应该的了。

但是张氏一点儿也不后悔和这老二家的分家了,不然自家还是要供着这一家子呢。

今天玉芬头上还带着一朵粉红的头花,估计是才买的,这就带上了,给小伙伴们炫耀炫耀。

结果是杜老爷子一句话,“给吧,给吧,给个干净就好了,以后也别扯淡,咱们也不稀罕老二给咱们养老,让人说嘴咱们占了他的东西了,还有人说咱们当父母的偏心眼,就给,我不占这个便宜!”

“老大媳妇啊,你也别怪我说话难听,你以为我不想咱家出个秀才举人?可是从你爹那一辈起,咱就没有那个命,还不如早早的熄了那个心,把农活儿干好了,咱们呢,比别人还多认识几个子,在杨柳村也能拔个高,真要和那些读书人在一起了,咱就是最矮的。本本分分的最好。”齐氏说道。

所以二嫂这拿钱干什么,他就当没看见!

“不说老刘家了,这不杜有良这一分家,就到手了八两银子,他要是不分家,这八两银子他能拿得到手?是不是?杜二叔能允许他卖孙女?要我说,估计就是杜二叔不同意那边卖孙女,所以这边才要分家的!”

这孝顺爹娘,那就是个事儿,今天说清楚了,以后就没有他们什么事儿了。

杜有德和杜有全都点头,刘老爷子又要说话,怎么能什么钱都不分了?这养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就太吃亏了!

小小年纪,就想着能当丫鬟吃好的喝好的,怎么就不想想,当丫鬟也有混不好的呢?到时候被人打骂,她就受得了?

杜有忠算是死了心,这样的兄弟,分了比不分好。他也就不再强求,干啥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杜有贤忙道:“娘,我分出去干啥?娘,还找大哥回来不?”

“我是缺你吃却你穿了?谁让你卖自己的娃子的?村子里那么多不如咱们家的,都没有说卖儿卖女,老二,你可真行,你要把我和你爹的脸都丢尽那!你个混帐东西,你要是真敢把柳儿送去当丫鬟,你就给我滚蛋!”齐氏可不会那么好声好语的。一张口就是骂。

不过要说这杜家谁长得最好,应该是杜老爷子,听说杜老爷子年轻的时候,那可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儿,加上还读书,媒婆都要挤破了门槛,齐氏当时能同意嫁过来,也是有这一部分原因。

“你大姐?她才多大啊。”杜榆很吃惊,荷花的大姐梨花才十来岁吧,这就要嫁人了?

“对,你说的对,那咱们赶紧的吧,我让你妹子几个把位置占着呢,别人也不能够坐下。”

兄妹俩个问了相互的情况,胡氏知道胡老娘一切都好,也放了心。

干活儿干那么一点儿,人家老大帮你养着孩子呢,你不说感激,起码也不能戳心窝子是不?

但是杜有贤和杜有德他们,却逢年过节的都亲自去看望田先生的,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这在任何一家来说,都做的足够了。

现在竟然初六的时候过来了,真是让人奇怪啊。

齐氏不止一次说了这个大姑子心狠,要不然也不会把那个小妾给弄死了。这样的人,她根本就不屑于来往。更何况,真要跟她走进了,她还以为你要跟她打秋风呢,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

不就是有两个钱吗,有啥了不起的?那陈家也不算太有钱,就有几个镇上的铺子,算个啥啊。

就这位陈杜氏,死了丈夫,还充起什么老太太了,也真是笑话死人了。

杜榆老是听说这位老姑奶奶有钱有钱,最后才知道这有钱也只是中等,他们陈家在隔壁的镇上开了一家胭脂水粉店,另外还有几个铺面,有租出去的,还有就是开了个干货店。这两个店都是赚钱的店。比一般的人家是有钱多了。

这次到杜榆家里,还是马车送过来的,外面的帘子也是好料子做成的,这老姑奶奶还带了一个婆子一个丫鬟,身边跟着的穿戴很好的估计是她的其中的一个孙女。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君,今天的风真大,而且还降温了,有点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