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了好一会儿后,这才转过身来,看了看自己的其它三个儿子,轻声问道:“天麒,天麟,天保,你们三个觉得怎么样?”

但是,李鸿章毕竟是洋务派的领袖之一,康梁之流,对李鸿章百般指责,却对《马关条约》的最大幕后主使光绪和慈禧一点儿意见也没有,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而且,公书上车至今已经有三年了,这三年中,李鸿章对那些致力于维新的人诸多维护,甚至于因此而遭到那些保守派的排挤,这些,康梁之辈,也是视而不见。

李天佑冷笑了起来:“父亲,大哥,你们认为,光绪如此做,是为了什么?”

李天佑和李天保对视了一下,均觉察到了异样。大半夜的,三个人不睡觉,都呆在书房里等自己,而且,李天启麒明显的是从汀漳龙道秘密赶来的,显然事情有点儿不一般。他们不说话,三步并做两步,赶到了书房。

事情进展得跟历史完全吻合,这让李天佑心中惴惴不安,好象,自己的到来,并没有使历史生任何的改变。如果照这样进行下去的话,难不成,咱中国人还得再经受住那长达半个世纪的耻辱和欺凌,军阀混战,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一桩桩一幕幕,难不成,还得一一再生不成?

二十天后,十艘货轮第一次以李氏远洋船队的名义出海,目的地是旧金山,船上除了李天保这段时间来紧急购得的丝绸、茶叶等闽南、浙江两省的土特产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人,其中包括四百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些少年,可都是李天佑这两三年来精心培养出来的。

消息传到京城,慈禧的眼睛都快笑没了。自打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舰队进驻大清沿海港口,什么时候支付过费用啊,没要求大清支付费用,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就连慈禧和光绪,也已经做好了支付费用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他们都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闽南军一成立,就立刻被拉到了兴化与仙游交界处的九莲山上进行训练,一来可以遮人耳目,不让外人知道这支部队的真正人数和实力,二来么,九莲山现在是李家的真正根基所在,几乎所有重要的工厂和研基地都设在那里面,九莲山的安危,关系到李家能不能在日后的大混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不可以掉以轻心,把闽南军调进去,李天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