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黑山只能去锦州十纵根本不会去守”再去看看梁的任务是阻止敌前进东野当时并不能判断廖就是走营口。营口那边另外有独二师负责。

四反集中了40万(有说50万)大军结果国军只不过被消灭了3个师四反就成功了。75%(按照50万计算是6%)的战损率就可以成功的击破围剿看来打仗还真不是靠人多的。

抗战吗林师长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率部主动去打日本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国人的士气。虽然未必和革命意志有关但一个中国人可以做到这个地步也算不枉此生了。不知道你在抗日时能做什么?真能吹口气就把日军吹光?

是谁在认死理,你认为驻印军没什么没关系,我只是告诉你当时的世界媒体,东野将士都认为驻印军很了不起至于美国人的洋奴吗,驻印军还谈不上,不过按照你的观点,解放军更有资格叫洋奴(苏联人的)

从印度到中国横贯缅甸一路扫荡“武士道”也迎头痛击一切敢于藐视中华民族的人。

4)和日军对比国内象74师这样的部队,往往一仗下来都是伤亡惨重驻印军对日军可完全相反转个评论,虽然驻印军有强大的空中优势,但驻印军在反攻前与日军有过许多小规模的战斗,每战必胜,日军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可思议”,日军处于全面劣势这些小战斗基本只是步兵接触,不动用重武器反攻重新38师一个团打穿插(没带重武器),与日军一个联队遭遇,日军在增援炮兵部队和空中支援之后全力猛攻,照样被堵死,而国军的这个团并未遭到重大伤亡(就是这个团,后来在河边打漂流逃命的日军,三天三夜,日军无一通过!但最后的战果统计是零,因为尸体都冲下去了,不见尸体,不计战果),战力之强,不可思议同期,美军特遣队为抢风头发动一次进攻,结果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国军接替美军后一战扫平日军

47年10月,那应该是冬季攻势吧据说辽沈战役后,邱会作对新22师的评价是‘我们没有这么好的部队’

毛说的很清楚“配合罗瑞卿、杨成武两兵团”“攻占……除北平、天津、沈阳三点以外的一切城市”。请问这还不说明毛准备让林南向支援华北?

现实里具体执行的计划和如果可能发生的情况能混为一谈?何况毛的那个如果可能的情况也没出现

卫则认为,我军打锦州是假的,主要目的是围点打援,想吃掉沈阳援军所以依然坚持固守战略我不出来,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3)毛是清醒的作出这个战略的这样看来,毛制订这个战略有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52a全军48万人的编制(46年12月)堪称国军之最足足相当于关内两个军的编制。n1a、n6a、13a、71a都是4万人以上的编制。60a和93a编制也很大每个军都有35万人左右。53a到东北只有两师四团的编制全军28万人。

c)在上述思想下,必须尽快让东野入关支持关内战争所以必须要打下锦州这个东北和华北的桥梁由于东北卫固守不出,所以集中力量先打华北,取得对华北的战略主动这样通过10个月左右,即可以取得东北和华北的战略主动

我的观点是全国解放可能会推迟两年(可能短点,也可能长点,甚至没有全国解放),你认为不可能

至于说国军没什么机动部队,不知道刘的野战军里的那么多人是怎么消失的

你说”绝不可能”,讨论的是如果采用卫的战略会怎么样,请记住这个

建议你好好看看我的文章再说话

林陈兵于锦州城下是沈阳最好的行动时间,先手在卫那里之前撤退就不现实林的主力在什么方位,什么时候会行动,何况沈阳到锦州路途遥远,国军跑也跑不过我军,林又最擅长那种长途奔袭接应方面只有锦州部队能接应但锦州部队势单力薄,起不到接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