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小看华北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战绩,而是你高估了华北部队的能力华北初期就由于裁军消耗了不少实力(聂太听中央的话),期间又打了不少败仗,甚至有朱总专门去教华北军队打运动战的说法

---------------------------------------------

我写这个帖子还有个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详细的了解辽沈辽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100万打50万,林胆小,没有战略眼光,不敢南下作战其实真实的战争不是这样的,就战役的意义和战略的选择,战机的把握,战事的组织等来说,辽沈可以说是内战中的经典之战

战争打响后侯军团全力攻击塔山。锦州则固守待援廖军团不是西进援锦而是北上占领彰武而。后人在评价此役时多指责廖的无能。其实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廖的立场看廖的决定是符合战场形势的。廖的想法是在尚未清楚林的真实意图前不能冒进。因为围锦打援是林的拿手好戏贸然出击极有可能中林圈套。卫就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打赌说廖军团出辽西必定全军覆没。廖北上不是消极避战而是待机而动。占领彰武切断林的补给线这个对林的打击的确很大要不是后来我军组织了一列火车及时运送了1700吨军火到锦州战事还很难说(象塔山那边就说了我不要人我只要手榴弹)。然后廖开始静观林打锦州的情况一旦林久攻不克或付出极大代价克锦就立即挥师和侯军团夹击林重演四平之战。万一林克锦则率部退向沈阳或营口。廖对自己率部撤退的能力极有自信在缅甸就曾大放光彩。可以说这个决策就战时来看无疑是非常稳妥的可以说是相当完备。这些都反映了廖的军事才能是相当优秀的。也不能指责廖撤退的时机太晚这个不是廖的过错。廖无论是继续西进还是回沈阳或者走营口都是关系到东北问题的战略大事回沈阳意味着固守东北走营口意味着放弃东北继续西进是送死这种战略决策不是廖这个兵团司令能决定的(19日蒋在北平召集卫傅杜开会讨论)。15号锦州城破到20号晚上廖接到命令花了5天时间但这5天就判了他死刑。打完锦州战役毛在打锦葫不宜太迟的情况下还建议林休整15天。但林休整了5天19号就提出了歼灭廖的作战设想。另外说一下我觉得长途奔袭去围歼廖风险同样很大一旦廖缩回沈阳则可能前功尽弃。单凭四纵未必能挡住侯军团收复锦州而我主力在新力屯附近打沈阳准备不够打锦州则士气补给都未必好且部队疲惫。廖他不知道毛的战略也不知道林的想法但他在黑山受阻后毅然决定撤退而不是死打黑山(凭廖军团的战力多打几天没什么问题如果不是我军改打锦葫芦为他的话他是有足够的时间行动的)不能不说其有相当的才华。可惜他遇到的对手太强。当然从战后看换个头脑单纯点的能够坚决执行任务的人去指挥援锦也许效果更好。

至于说廖停留在新立屯不动,这个不是廖的责任无论廖是回沈阳(意味着固守东北),还是走营口(意味着放弃东北),这种战略决策不是廖这个兵团司令能决定的,下一步如何行动,这个廖没有也不可能有决策权而且一般情况,在打下锦州后部队至少是需要休整一段时间(毛给林的电报里,在打锦葫不宜太迟的情况下还建议林休整15天),15号打下锦州,19号蒋在北平召集卫,傅,杜商讨下一步行动方案,同日林就提出了围歼廖的战略设想,20日就发布了作战命令,而这天国军的战略才正式制定,到晚上,廖才回沈阳接到新的命令楼上的对廖好象太苛刻了。剑侠小说网提供

长春部队能牵制林那么多兵力已经不错了,只是投降得还是早了点,长春一降,林完全没了后顾之优至于侯兵团的确是让人费解了点,优势兵力打无险可守的塔山居然不能前进一步,不过想想朝鲜战争的上甘领,这个战争有时是不能按照道理说的(就象足球是圆的),当然指挥官的指挥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