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并不能埋怨巴尔干的小国没有远见面对那么强大的德国面对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实在过于拙劣的表演看走眼也就不算很奇怪的事情了。

如同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国家一样保加利亚起初也采取观望的态度。战争爆发之后除了首当其冲别无选择的塞尔维亚之外巴尔干半岛的重要国家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都采取了中立态度但同时都在审时度势密切的把握战机以便于攫取最大的胜利果实。

就是在这险恶的地段里从1915年6月到1917年9月间意大利人在一条六十英里战线上分别进行了十一次血腥而徒劳的战斗。直到1917年的9月意大利人迎来了更为惨烈的报复战。

汉密尔顿依然要求增兵增兵再增兵。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他认为“撤离将会损失一半以上的部队”。但英国内阁已经对他失去了信任。9月英军总指挥汉密尔顿被召回伦敦陆军部派了查尔斯门罗将军来指挥部队。这已经是英国人第二次换将了。据丘吉尔说派门罗前来的目的是希望组织更好的进攻。门罗将军上任后双方战斗时断时续。到了i1月天气又渐渐变坏下起丁倾盆大雨。溪谷中涌下的泥石流使得英、士两军各有500多人被淹死在战壕里。门罗将军见到此情此景他明智的选择了报请伦敦总部批准撤兵。

丘吉尔的心在流血。

卡登只好改变了方法他从舰队中抽调出现役军官指挥每一艘拖网船并在渔民中加进了海军候补生、海军军士和尉官。这一招取得一点效果。拖网船终于敢于深入雷区排雷了。但和那些不愿冒着生命危险扫雷的渔民一样丘吉尔也犯了类似的错误。他总想中彩票大奖却不愿意付出代价。他指示无论如何军舰不准进入没有扫清的雷区。这一指示的后果就是军舰只能隔着雷区远距离尽量打击敌人结果根本无法收到决定性的效果。

总结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自2月2日正式开始谈判至4月26日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止历时84天。前后会议25次会外折冲不下20余次。期间袁世凯随时指示每天早上令曹汝霖入府报告会谈。每天七点到公府袁世凯已在公事厅等侯着同进早膳报告昨日会议情形讨论下次应付方针有时议毕又入府请示。日本所提之《二十一条》议结者不满十条而第五项辱国条件终于拒绝撤回。曹汝霖自谓会议结果虽不能自满然我与陆总长已尽最大的努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