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本书是王蒙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讲座的文字增订本共计27讲。王蒙认为从书名也能看出名字里透露出“我讲红楼红楼讲我”之意在写这本书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许多人生感悟。他说自己在用青春视角解读《红楼梦》尤其是爱情部分。比如《红楼梦》写到贾宝玉摔玉贾宝玉见到林黛玉就问“妹妹你可有玉”林黛玉刚到她什么也不知道说“那是个稀罕物我怎么能有。”贾宝玉一听就闹说“天仙的妹妹都没有玉我要那个干吗。”

当然《红楼梦》没有这样积极。是不是另外有一个前生因之命定了今生吗?是在某个册子上分明写就了我们的命运吗?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都有一段判词来若隐若现地规定了命运吗?这个说法是多么不确定啊这个说法又是多么难于逃避啊为什么说它难于逃避呢?因为“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话”这就是命这就是无可奈何。谁答得上来?答上来了还写《红楼梦》做啥?还读《红楼梦》做啥?从林黛玉、贾宝玉到历代读者提出来的这个刺心的疑问到底答案在哪里呢?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物质因素、人际因素面前个人的愿望、个人的祸福直到个人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命乎运乎前生乎幻境乎哪怕是仙境展示给你的情爱本质与本相不是男欢女爱不是情投意合甚至也不是器官的刺激与快感而是活生生地将人大卸八块、下油锅下刀山的地狱之苦

还有在这里性关系的审美性与悲剧性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了天书天书中说爱情是人生的灾难是痛苦的源是无法解脱的罪孽。象征宝黛之恋的曲词曰“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泪珠儿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何等地凄惨绝望岂止是宝黛《红楼梦》里的爱情婚姻没有一对或一个人是好下场都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它表现的是“孽海情天”情就是造孽情就是天大的痛苦。它表现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情是愚蠢的自我折磨、自施酷刑。它表现的是“多情公子空牵念”是“平生遭际实堪伤”是“可叹”是“谁怜”是“欲洁何曾洁”是“终陷泥沼中”是“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如人们议论川端康成那种生命的徒然与美感的终结是夕阳残照的美是颓废的美是面对灭亡没落与失败的毁灭之美、大悲之美、崩溃与火化之美。

第一在我国旧文化的潜意识中以男子性欲的满足、享受、扩张为权势、财富、成功的首要标志。本来有一说就是中国文化首先重视的是食文化但皇帝的最大威风、最令人想入非非、最野蛮最无耻也最疯狂也是最最登峰造极的是他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以性享乐、性消费作为自身的最大快乐可以说是权力的肉欲化性是权力血战的首要成果。在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并不重要因为历史上实行的既不是公有制也不是私有制而是君有制、王有制、权力拥有制普天之下一切财产归属于君主权力一切人员的生死存亡荣辱取决于君王的意志都不需要商量。其中性的特权最为人们瞩目。

“都云作者痴”“痴”是什么意思?痴不仅仅是傻而且是作者进入了一种精神生活的巅峰状态可不就痴了。他除了这段回忆、这段公案什么都忘了。这是作者“痴”痴就是痴心就是投入就是一心就是激情就是巅峰

第一这个贾宝玉有玉本身就有点糊里糊涂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个大名鼎鼎、学问非常高的胡适之先生他就接受不了这个。他在给高阳的信里说这个贾宝玉怎么能够出生的时候嘴里含着玉呢?

林黛玉一进来已经感觉到这个气魄跟家那儿不一样。林黛玉这时是小心翼翼的她刚来还没有多么任性那些很情绪化的东西她还没有。从显见衰落的林家来到至少当时还挺热闹挺红火的贾家当时的贾家叫做“鲜花著锦烈火烹油”——鲜花够美的了吧还要点缀上锦缎;烈火够热的了吧还要浇上吃用的香油花生油。所以她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

由贾政命令贾宝玉给大观园各个景点有的题匾有的命名有的题写楹联通过这些来表现贾宝玉的才华。这又是《红楼梦》一个非常厚重、非常耐咀嚼的地方。如前章所述性事需要修辞与命名才能添趣、添彩、添雅、添牛否则就会沦为牲口行径。园林也是一样不经命名与修辞也不过是几株花草、几潭水洼、几间房屋、几条土径(最多是几条石径)罢了。而一经文学的介入、描绘、修饰、妆点、排比一有了匾额、对联、名称刷地一下子全活了妙了层次上去了。好比一所房屋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旦说是某名人大家的旧居立即感觉别样。你到绍兴不论是鲁迅的百草园、徐文长的故居、王羲之的兰亭还是陆游的沈园、秋瑾的故居如果没有这些历史人文的内容你能够多看哪一处一眼吗?你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整修的黄鹤楼、其后的滕王阁、原物的岳阳楼如果没有崔颢与李白的黄鹤楼诗没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能登临而感慨万千吗?

由贾政主持由宝玉初稿由元春修改审定的大观园各匾额对于《红楼梦》的平台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潇湘馆、怡红院、芦雪庵……都离不开命名与修辞。这方面也包括时代不同了之后的各种伟人伟地伟大建筑。

《红楼梦》里没完没了地表示那些玩意儿都是瞬间的荣华是转眼就过去的事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头来一场空。你修多少园林也是一场空你做多大的官也是一场空你穿什么样的绫罗绸缎也是一场空你吃什么样的山珍海味也是一场空……充满了空虚感和悲凉感。这个蚀骨的空虚感和悲凉感也是非常感人刺人伤人的。

另一方面曹雪芹写到修大观园包括一块吃喝尤其是写到元妃省亲他不由得把他那种“得意洋洋”写了出来。他写到这儿我有个感觉就是曹雪芹在显摆(可能大家觉得这是两个不太尊敬的字眼但我丝毫没有不敬的意思因为我太佩服曹雪芹了我太佩服人家写的这个小说了)。他写的那种场面、那种规格、那种豪华庄重的排场、那个讲究你不但没见过做梦也梦不见他写得太了不起了。

后世名人阿q比不了宝玉也比不了雪芹但他有句名言“老子当年阔多了”这是我们这个老大民族的一句普适台词。

所以说人是很自相矛盾的。当写到一切荣华富贵变成了荒凉而一切荒凉凝固成了石头贾宝玉当了和尚林黛玉也死了贾家被抄了家一个个全都倒霉了看到这里你觉得很悲哀、一片空虚叫做“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想当初写到元妃来了、小太监来了、大太监来了多少天以前先交通管制这个街道是什么情况一个个咳嗽都不敢大气不敢出然后是龙车凤辇所有这些设备、服务人员之众、排场之大你又会感觉到人家这一辈子真了不得有这么一回看看也真开了眼了。你真服了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