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71联队被钉住了26联队收不起来左右两翼的预定四个联队的进攻部队就只有一边一个联队先讲右翼由小林恒一少将指挥的酒井第72联队。

第一大队到9点钟为止所有的中队长(连长)全部战死。

有时候想想也真弄不懂现在的这个“汽车问题”和四年以后太平洋战争中的“回船问题”几乎是一模一样怎么皇军们就不长点记性。

可是这个大陆令没有得到执行——已经没有可以执行命令的飞机了。

敌人炮兵阵地在我集中强大火力的攻击下人员作鸟兽散停止了射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又复活了火力或者观察到从其他阵地开始射击。

他们面对的苏蒙联军在哈拉哈河西岸高台上的重炮就有92门东岸还有包括12榴在内的各种炮172门再加上253辆坦克上的76mm平射炮。

这边会了师那边第四战车联队又撤到后方去了。原来他们瞎打瞎撞到了757高地以后就地和惊炸了营的外蒙军干了起来打掉外蒙军的十几门炮十几辆装甲车两辆坦克以后溜之大吉了。

那边炮兵整个把渡口两岸改成了兵工厂。大炮过不了桥只好在河东岸拆开来用舟船运过河以后扛上高地再重新组装。因为汽车和马都过不来组装完了还得用人往前线拖一门炮要用16个人。总算在上午十点半左右第一门37口径的速射炮上了阵地。

总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没反对这个计划就是说这么大的事情还是得和中央省部(陆军省参谋本部)商量商量于是就上报到了东京。

“别回去了现在他们正在最后冲锋”。

头年7月份这个第23师团编成后被拉到满洲可是没房子住。整个师团拆得七零八落地上别人家借住1938年底才刚到海拉尔。住在别的师团那儿的时候由于没地方根本演习不起来最多走走步伐什么的。到了海拉尔了天寒地冻入境随俗这帮皇军也就猫了冬。到年初刚开始演习。别说师团单位的演习就连联队单位的演习都没有进行过到诺门罕事件为止最大规模的演习单位是中队(连)。

谁知这次天皇不认账。不但不认账还把上奏的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给骂了一顿。这下稻田抓了瞎只好赶紧给尾高龟藏中将发电报中止作战行动。但尾高没理那茬照样出动了1600多人在7月31日占领了张鼓峰。但是苏军从8月6日开始反攻出动了237门大炮285辆坦克和250架飞机密集的炮火让那些目中无人的皇军们都傻了这仗怎么打?

数量是个问题质量就更加惨不忍睹了。日军的八九式九七式坦克装备一门57mm炮和两门77mm机枪那门短得像根猪鼻子似的57mm炮的发射初速只有350米秒破坏力只有苏联坦克装备的47mm炮的65%左右。日军的八九式坦克的装甲厚度是17mm九七式是25mm九五式只有12mm。而苏联的bt5坦克时22mmt26和bt7坦克则为25mm。

这几件事在关东军里树立了辻政信是一个“年轻有能的参谋”的形象出来。对于辻政信来说则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知道了权力的力量也知道了如何使用权力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如何得到权力。并不是依靠自己的职位所掌握的权力而是更简单地利用人们对权力的恐惧使用上官的名字或者权力机关的名字来得到权力。

这里所说的所谓道义是指石原莞尔最热衷的那个“大亚细亚主义”所谓“东亚联盟”那些个玩意。后来辻政信一辈子醉心于那个连最后在印度支那离奇失踪也和那个“东亚联盟”有关系。那个话题留到以后再讲。现在的辻政信正在一门心思为建设好石原莞尔的兵站而发奋着呢。

《日本农业年报》有这种统计数字“1931年山形县卖女儿的农户有四五千户。举最极端的最上郡西小国村作为例子该村15岁到24岁的女性四百六十七名中被卖掉的有一百一十名占23%。另外还有一百五十名出外做女佣或女招待。”

淞沪抗战的停战协定是5月5日生效的第九师团7月份才撤回日本。因为负了伤辻政信得到了他第一枚勋章功五级金鵄勋章。这个金鵄勋章是很值钱的共分7级一级金鵄勋章每年可以领到900元终身年金就是7级也有65元要知道那时候二等兵每月工资只有八元八角。但是后来随着战争的扩大发不起了从1940年开始的新规定是不给活人这种勋章了因为发得起养不起。

1927年10月辻政信晋升为中尉;1928年12月辻政信考取陆军大学校43期。

辻政信转过身来对着新兵们“解散吃中饭”。当时是上午十点钟。

幼年学校的教学有形成日本陆军奇异性的几个特点。他不像普通高中那样教授英语学生是在俄语德语和法语中选一门。到以后从陆军士官学校开始分出来的所谓“幼年派”和“中学派”的原因最早就是从这里面来的。而最终把持陆军中枢机构的几乎全是幼年学校的毕业生这就是后来陆军军部对英美几乎一无所知的根源之一。

战后身为参议员的辻政信听说相当于战前陆军士官学校的防卫大学校学生们请了校外的姑娘在学校里开舞会就在国会向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岸信介提出质问说防卫大学校如此“风气淫糜狼狈不堪首相应该如何对处?”引起一片嘲笑传媒纷纷怀疑辻政信“是不是还在诺门罕或者瓜达卡纳尔岛”。

福山身边一个看起来像随从似的人不解地问福山“大佐认识青木教授?”

日本历史学家洞富雄教授说“骗国民一直偏了快三十年。”

战死了这么多责任谁来负?大家互相推就像荻州中将设想的一样。第72联队联队长酒井大佐身负重伤住在医院。辻政信找上门去给他一把手枪。辻政信离开后酒井美喜雄大佐开枪自杀。日军军官有兵败自杀的传统但公开逼迫败战军官自杀这是唯一的一次。

战后交换战俘负责甄别处理的是第六军参谋长藤本铁雄少将和辻政信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伍长以下关20天禁闭功勋没有但被俘一事也不记入《军队手帐》(一种像个人档案似的东西)。曹长以上和尉佐级军官则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完毕以后宪兵会给他们一支手枪送到一件单人牢房去。为什么要逼军官们自杀?这是在杀人灭口把失败的责任推到一线军官的作战不力上以掩饰自己的决策指挥失误。

有没有拒绝自杀的?有第26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就拒绝了从此被解除军职。辻政信直到战后还在《诺门罕》一书中继续栽赃陷害说须见大佐上阵不带军旗在战场上喝啤酒。但是时间已经是战后了大本营参谋不能一手遮天当事人出来澄清了事实迫使辻政信在第二版时不得不删去那两件不实记载。

其余人是怎么处理的呢?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中岛铁藏中将作战部部长桥本群中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将和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被转为预备役。

但是挑起事端的参谋辻政信少佐和服部卓四郎中佐以及这些参谋们的上级负责参谋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稻田正纯大佐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寺田雅雄大佐只是换个地方。没受到任何处罚。

辻政信少佐被调到了武汉的第11军在冈村宁次中将手下。

败军之将还能威风的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