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的血战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义潮终于一举攻克了凉州。张义潮收复凉州后即表奏朝廷。于是“河陇陷没百余年至是悉复故地”。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唐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义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当世之时世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扬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本来张义潮得计划是想通知中央政府同他里外夹攻共同击破吐蕃光复河西陇右全境可是他派出的十队送信使中的九队全部覆没在路途上仅有的一队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经过了两年之久才到达长安显然原先的计划是行不通了。张义朝也并没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中央政府上面而是把沙州作为根据地整饬军队,发展生产“缮甲兵耕且战”很快沙洲的军力就壮大起来。另外他又以沙州为根据地乘着吐蕃军还没有从打击中反应过来的时候率精锐进攻河西的其他被吐蕃控制的城市。因为吐蕃内斗不休再加上在河西得倒行逆施张义潮的收复行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进行得很顺利。到前往长安的信使回来之前张义潮已经率部攻取了肃州、甘州、伊州等地。这一时期张义潮率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这些战斗主要包括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收复甘州肃州之战。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收复伊州之战。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对伊州纳职城附近的回鹘和土谷浑进行征讨以解除后顾之忧。

第九章

个人出版作品productdangdang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6237

恶魔之读书者微博it3c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义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义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这是张义潮兄弟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唐的忠诚而作出的决定“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张义潮入朝后唐朝授义潮为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可以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正是张义潮率领的沙州起义及其战果的不断扩大河西地区才得以克复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对于他在河西重振大唐声威的业绩,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堪称英雄盖世之功!

恶魔之读书者微博it3c

张义潮出生之时沙洲正是遭受吐蕃围攻最艰难的岁月等他懂事的时候沙洲已经陷于吐蕃多年。在他成长的岁月里他并没有享受到当年在唐朝统治下的好日子却亲身经历了吐蕃人的残暴统治,这自然引起了张义潮深深地愤怒还有对唐朝的深深怀念他有感于吐蕃统治下民不聊生的凋敝景象深深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被宦官边令诚陷害的着名将领封常清十分崇敬,曾亲笔抄写过《封常清谢死表闻》。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从17岁的张义潮手抄的一首《无名歌》可以看出张义潮对当时河西地区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吐蕃统治者的深深厌恶“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舞女庭前厌酒肉不知百姓饿眠宿。君不见城外空墙框将军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衂惶处段段芋花如柳絮。海燕衔泥欲作巢空堂无人却飞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阿拉伯在西域的势力遭到重大打击之后自己的统治地区的人心也开始不稳回历193年(公元808-809年)拉裴厄在撒马尔罕起兵反叛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河中地区纷纷响应大有燎原之势。由于拉斐厄的叛乱规模浩大哈里发赖世德不得已亲自出马率军平叛。但是他却于公元809年在出征途中死于徒思他死了不要紧但是没有留下明确的传位证明这造成了他两个儿子对哈里发之位的争夺。是时长子艾敏由于近水楼台所以在巴格达继承了哈里发的位置并控制了大食帝国的西部地区而次子马蒙则以呼罗珊为基地掌握了帝国东方的领土。此时的形势其实对于马蒙十分不利他既受吐蕃和西域各国的威胁又受到了他的哥哥艾敏的威逼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形势的话他的败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不过还好此时马蒙的心里还是十分清醒地他果断地同吐蕃、葛逻禄、迦布罗等东方的敌对势力讲和一心一意的对付来自他哥哥的威胁。在没了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东方的呼罗珊兵显示了他们强大的实力他们将公元811年5月27日从巴格达出发的艾敏统领的阿拉伯西部方面军彻底击败。回历198年(以公历813-814年)马蒙成功地登上了哈里发的宝座成为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君主。马蒙继位之后并没有返回巴格达而是留在了木鹿(今土库曼斯坦马累)木鹿成了重新统一的大食帝国的首府。

不过在李泌的政治斡旋之下吐蕃的胜利更像是回光返照。回鹘此时正值极盛之前的挫败并没有对回鹘造成太大的伤害回鹘势力很快又卷土重来与葛逻禄、吐蕃的联合势力在天山东部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滚滚长江东逝水

《张淮深碑》中记载到张义潮在沙洲“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见韬钤之骨髓。??知吐蕃之运尽誓心归国决心无疑。”张义潮首先明确了起义的决心。当然反抗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吐蕃帝国只凭一腔热血自然是不行的如果想要成功的话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积蓄强大的实力。张义潮的骨干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敦煌的名门望族。如索氏、张氏、李氏等都是沙州一带举足轻重的家族这些家族在沙洲陷落之后得以留存下来并暗中积蓄力量。唐朝民风尚武讲究文武合一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平时骑马射猎习武刺击都是非常普遍这习武之风在世家大族中更是被看重这些家族人丁众多实力雄厚他们在张义潮起义和收复河西的过程中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佛门的僧徒。虽然说佛家讲究远离红尘不问世事但是不代表佛家要求人们不要爱国。少林寺的十二棍僧救唐王就开风气之先也是后世僧人的榜样。河西的高僧洪辩虽然以高深的佛法被看重被吐蕃授予了“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的职位但他“远怀故国愿被皇风”所以尽力帮助张义潮收复沙州。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佛教进入吐蕃之前吐蕃本身就有自己的本土宗教——本教。佛教传入之后本教和佛教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斗争最后演变成达玛进行的灭法运动几乎将佛教在吐蕃彻底铲除佛教自此在西藏地区一蹶不振长达百年。最后达玛之所以被佛僧刺杀也是因为他的灭法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僧人自然不愿意为吐蕃的统治者效力。本人前一篇的《大漠孤烟直》已经介绍过由于唐朝对西域的开发西域的佛教极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而沙洲(敦煌)乃当时的中西交通要冲佛教自然也是极为兴盛教徒数量庞大广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在这些爱国僧人的宣传感召之下对吐蕃的反抗精神深入人心;第三豪杰义士。如后来张义潮的得力部下副使安景部落使阎英达等等都是当地着名的豪杰。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赞普郎达玛(又叫做达磨)被佛僧刺杀统一的吐蕃政权迅速崩溃。此后吐蕃政权内部分裂的各派之间相互混战形成了众多的割据势力。在吐蕃统一政权分崩离析的同时吐蕃在西域的统治也随之瓦解。唐朝、吐蕃先后退出西域结束了大食、唐朝、吐蕃三方势力争夺西域的时代随着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部落的大批西迁开始了西域人种突厥化和文化伊斯兰化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唐朝一百五十余年的经营已经给西域深深的埋下了一颗中国的种子这颗种子最后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恶魔之读书者微博it3c

古今多少事

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义潮率众在沙洲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他率部队披甲执锐与吐蕃军在城内展开混战城中的唐人纷纷响应人人与吐蕃军拼命吐蕃军在城中军力本来就不多在出其不意之下自然抵挡不住于是从城中逃走。吐蕃军从城中败退之后自然不能甘心于是从周边调集了兵力又将沙洲团团围住。虽然敌众我寡但张义潮不愧是一个胸中有韬略的英雄他“启武侯之八阵纵烧牛之策”于是“破吐蕃之围”。张义潮此时率城中兵马杀出重围与吐蕃军决一死战短兵相接之际“白刃交锋横尸遍野残烬星散雾卷南奔”。起义军终于在沙洲艰难地站稳了脚跟。

个人出版作品productdangdang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6237

恶魔之读书者的微博it3c

人臣安可坐消亡?

临江仙——(明)杨慎

恶魔之读书者的微博it3c

个人出版作品productdangdang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