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的清晨时分,空气清凉似水,等到鸡鸣狗盗,家家户户起来开始一天的忙活,韩玉也跟打鸣的公鸡似的,天色微昏就爬起来练习八段锦。坚持不懈的练习,加上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她体质不断增强,健康不少,至少不像以前那么瘦的皮包骨头,看了叫人心酸。

“你瞧瞧,才待一块小半天,就黏糊成这样了。”

林氏摸摸韩玉的头,小声说道:“小玉,快叫叔。”

如果真的留在县城,那就要与农家生活说再见了。她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管是好日子还是坏日子;习惯了这里的人,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习惯了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

夸别人家的,别人夸自己家的,这样才显得谦虚,懂事。

“大哥,你怎么起这么早,爹娘不是说了吗,正长身子呢,要多睡。”韩玉停下来,看着韩俊的轮廓,笑着说道。

林氏也跟着站起来,端着一碗煮鸡蛋,跟在王婆子身后,走到赶车的大哥身边,拿了几个就往他手里塞,“大哥赶车也辛苦了,来拿几个,路上吃。”

林氏一听,叹了口气,眼睛望着前方,好像是走了神,娓娓说道,“要搁在你老太爷那会儿,咱可是十里八村的大户人家,吃穿不愁,银子多的花不完,读书更是没啥可说的。等你老太爷被土匪绑了,家里银子都花光,结果还是撕了票,也算是咱老韩家的一次大劫,所幸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你大哥二哥去学堂读书的事儿,等你爹回来,我给他商量商量,看成不成。要真是能考个功名,谋个一官半职,那也是咱老韩家百年一遇的大喜事。”

围观的一些人开始议论纷纷,大部分都是倾向于黑豆,毕竟平日里张学志弄个锄头经常打和自家狗咬架的狗,街坊邻里也都看在眼里,只是不说什么而已。

韩玉朝着旁边一处树林指去,又指了指大路两旁的皂荚树,“这些豆角子洗头洗澡洗衣裳,可都干净得很,等我加工一下,你们用过之后就知道了。”

“汪……汪汪……”

“老母猪”是农家对“虱子“的戏称,虽说这农家各方面条件落后,特别是卫生条件不好,但如果注意一些,是不会生虱子的,也只有那些所谓“垃胡裆”才会遭遇这种尴尬。男娃子都是短发还好,苦了长发的女娃子们,稍微不注意,头上更容易生虱子。生虱子就意味着人懒,人懒就意味着名声不好,名声不好意味着婆家不好找,就算找到了,人家也会嫌弃,日子自然就不好过。

林氏一脸的骄傲自豪,抿着嘴笑道,“就这,活像个抱窝的老母鸡,跟宝贝蛋似的藏着掖着,看不让人看,摸不让人摸。”

韩子明在堂屋里坐定,看着韩铁林问道,“有啥过不去的坎,能叫她上吊?”

韩玉往上捋了捋袖子,一副扎架势干活的样子,脸上却现出一丝狡黠,说道,“娘,我去看看大哥二哥在外面干啥。”

林氏安慰说了一句,随后脱了破鞋,在韩玉的屁股上“啪啪啪”打了几下,嘴里还说道着,“叫你皮脸子,叫你踢你大胖哥,叫你逞能……”

韩俊一脸兴奋地说道:“外面常有货郎担子喊着收黄皮子,要是能抓,说不定卖点钱呢。”

韩玉看着在一旁耍的兄弟二人,说道:“爹,娘,能不能叫大哥二哥去读书考功名?”

“还能咋办?凉拌!”

春草连忙把韩玉抱下来,朝林氏点点头,说道:“娘,放心吧,我会看好的。饭都做好了,你跟爹赶紧吃。”

韩子明说道:“成!我看也成,长得水灵,看着老实,就该是咱老韩家的人。拜拜赶紧入洞房,跟咱生几个大胖孙子。”

汪堂的陈寡妇领着闺女过来的时候,天上的雨依旧没有停,雨丝很细,但很紧,这细雨湿衣裳,所以没有带任何雨具的二人都是浑身湿漉漉的,脸上的水往下滴。

林氏连续喊了三声,韩玉仍旧呆愣愣走神没答应,她便走过来拍了拍她的小脑袋说道。

林氏问道:“小玉,想啥呢?”

韩子明说道:“啧,别瞎说,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咱过好自家的日子就成了。”

这农村的妇女个个都是做衣裳做鞋子的好手,量体裁衣,缝缝补补。在韩玉看来,要是有上等的面料和工具,她们绝对可以称得上古代时装界的设计师兼缝纫师,勤勤恳恳,身体力行。

韩玉仰着脸说道:“爹,娘,你看咱家那锄头,时间长了不用还生锈呢,让奶奶多活动活动身子骨也好,不会生病。俺铁林家的大娘说过,这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人家的嘴,咱又管不住,爱咋说咋说,只要咱一家人过得乐呵就成。”

谢氏的声音更凶:“我就嚼,你滚一边去,闺女和儿都是我生的,我该嚼她个老不死的!”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打死的都是会武的。”

韩冬把她鬓角落下来的一些散发给理到耳后,说道:“哎,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快去吧,大哥来烧就是了。娘要是问起来,你就说我给你抢着烧,你抢不过。”

刚出门口,就听到胡同里面有人说话:“哎呀,这一家子,看样子是走亲戚去啊?”

“看看,看看,还是闺女懂事吧!我要是歪,也生不出这么正这么聪明的闺女啊。这小嘴儿啊,说出来的话,就是让人喜欢听。”

这泱泱中华,朝代更迭:自唐尧虞舜到夏商周,春秋战国乱世悠悠,秦汉三国,晋朝统一,南北两朝是冤家对头,再到隋唐五代,外加十国,最后是宋元明清,帝王封建统治到这里算结束。

“你这家伙,昨儿个刚打过牙祭吃了肉,你以为天天过年呢,每天都可以打牙祭。”

“你看,咱韩家的祖先们多高兴!”

因为是背光,韩玉看不清他们的脸庞,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

姜氏摆摆手,露出仅剩的几颗牙齿,说道:“以后时间长着哩。主要是你大奶奶,叫她过来她也不过来,正好你大哥大嫂非叫我过去,那就过去吧。两个老婆子正好说说话,有个伴。”

林氏看了看韩子明,说道:“好,前面月饼跟菜要是不够吃的,回来吃。”

等到姜氏离开,韩子明和林氏又回到东屋,商榷着什么事。因为午后,韩冬和韩俊许是累了倦了,歪倒在床上睡觉。

韩玉转身问道:“白泽哥,你为什么要在中秋之前过来,难道不想和爹娘一起过节?”

“中秋本来就是阖家团圆的节日,既然大哥二哥不在,那就不是团圆,既然不团圆,也就没有过的必要了。”

白泽的眼神在一瞬间凌乱了一下,从韩玉手中的花样上移开,看了看远方的天空,继续说道,“与其那样,不如早早过来,换个地儿生活一段时间,如爹娘所说,养养身子。他们都说,我体弱多病,其实就是闷出来的。”

韩玉微微一笑,说道:“你应该很想他们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