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话时为了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将声音提得又尖又高。其实,语言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与声音的大小完全是两回事。声音大,并不代表就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只能迫使别人讨厌你的声音甚至你这个人。与音调一样,我们聊天的声音大小也有一定的范围。你不妨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自己听听,然后找到一种听起来最舒服、最易被人接受的音量。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38节:不揭别人短

批评之所以会被人拒绝,大多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批评者不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他造成错误的原因,让当事者感到被批评的委屈;二是批评者采用了权威性方式,暗示当事人的行为〃笨拙〃或〃愚昧〃,从而引起当事者的反感。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赏识和信任,而且也会不顾一切地想要得到它。谈到改变人,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假如你我愿意以激励一个人的方式来了解他所拥有的内在宝藏,那我们所做的就不仅仅是改变他,而是彻底改造他。〃

这位职员听到领导夫人的话,很知趣地听出了领导夫人的弦外之音,马上告辞了。

你了解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吗?他们具备哪些长处和短处你知道吗?你每天有没有看到周围的一些细微变化呢?你是否看到别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改变呢?很多人都精通赞美之词,但是,大多数人却不愿从小事上去赞美别人,只是认为遇到大事、重要的事时,才有赞美的必要。事实上,这是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遮住了他们的视线,让他们看不到小事也有值得赞美的闪光点。

说话不是敲击锣鼓,而是敲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因此,成功的人总是能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刺激之、感化之、振奋之、激励之、慰藉之。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恶丑,无情鞭挞。让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使黑白贬褒,泾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的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

古人云:〃人之恶在于好为人师。〃一般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除了爱听奉承话外,还好为人师。为了满足人的这种心理,你在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自以为是,而应多将好处和荣誉让给领导,自己甘心当个绿叶,不要让领导认为你是个目中无人的家伙。

会说话的下属并不是消极地给上司留面子,而是在一些关键时刻、给领导争面子,给领导锦上添花,多增光彩,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hqdoor。▲虹▲qiao书吧▲

第60节:不做夹心饼干

不做夹心饼干

我们都知道,夹心饼干很好吃,尤其是中间那个夹馅,软软的,滑滑的,味道非常好。然而,夹心饼干好吃却不好〃做〃哦!一不留神,自己当了〃夹心饼干〃,那滋味可是大大地不受用。

李刚在一家外企公司做宣传秘书。一天,他的直属主管……项目经理,安排他为公司新产品做一个宣传策划方案。

经大家讨论后,宣传方案初步拟订,项目经理安排李刚负责执行。李刚加班加点,终于按项目经理的要求完成了方案。但让李刚没想到的是,当策划案交到上级主管那里审批时,上级主管大为恼火,狠狠地批了李刚一通。

李刚觉得很委屈,忙辩解说,这方案是小组所有人讨论的结果。而且项目经理也赞同,这个策划案60%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

结果,上级主管竟当着李刚的面叫来了项目经理,责问道:〃听说这都是你的想法?你认为这种能叫〃方案〃吗?值得你们那么多人来集体策划吗?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

走出主管领导的办公室,还没等李刚从上级主管的痛骂中回过神儿来,项目经理又狠批了他一顿,并告诫他,以后少往主管办公室跑,说话前动点脑子。

可怜的李刚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是李刚,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李刚所犯的错误,在于他找错了说话对象,不应该越过直属主管直接到上级主管那里去汇报工作。就现代公司的组织制度而言,下属员工只对直属领导负责。所以李刚只要将完成的任务交给项目经理就可以了。如果越级汇报,那么就很容易让自己成为〃夹心饼干〃,不好做人。

当然,除了像李刚这种〃主动〃当了〃夹心饼干〃的情形外,还有一种可能是两级主管之间沟通不善,上级主管喜欢事必躬亲,不愿放权;或不信任直属主管,结果上级主管〃越级〃直接向你传达任务,且又与直属主管处理方式大相径庭,让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让自己卷入两个主管的是非之中,被动地沦为〃夹心饼干〃。那么该如何避免呢,我们不妨试试如下的招数。

太极推手,金蝉脱壳

两级主管,一个是上级主管,一个是直接主管,两人都是你开罪不起的人,但偏偏两人意见又有分歧。遇到这种情况,除非你有把握能将他们都摆平,否则不如试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躲〃的对策,来个〃金蝉脱壳〃,想办法让自己抽身在外,不至于身陷其中。

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以委婉理性的口气告知直属主管:

〃张主任,昨天经理秘书送来一份a产品的市场推广方案,您不在,我替您收下了。经理的方案我大概看了一下,和我们现在正在执行的这个有很大不同,不知我们是否能从中借鉴一些点子,请您先看一下。〃

身为直属主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下属解决其力所不达的难题。这样,你就能将手上的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直属主管去处理了。而你只需静观其变,听从直属主管安排即可。

切忌,面对上级主管的越级处理,暗自窃喜,以为被上级重用,委以重任,忘乎所以地与上级主管直接〃对话〃。要知道,〃现官不如现管〃,若你连直属主管都维护不好,怎么指望日后会有好的发展机会呢?

对直属主管负责

如果你与直属主管产生分歧,并且主管执意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并且指派你去执行,你最好不要多言,只需乖乖地按直属主管的要求做就行了。你的工作就是直接对他负责,有了责任他自然会扛。

借他人的嘴说话

如果上级主管的处理意见确实很好,而直属主管又固执己见,不愿意按上级主管的方法施行。你自己又人微言轻,说出来的话也影响不了直属主管的决定,又不想因其与上级矛盾激化而受牵连,此时不妨找一位了解业务的,与直属主管级别相当或比较有威信的,且与直属主管私交不错的同事从中调停一下。借他人的嘴巴,从旁提个建议给你的直属主管,为你的直属主管找个理由下台阶,事情也许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61节:让坏消息来得温柔点

让坏消息来得温柔点

〃经理经理,不好了,a客户刚打电话说,他们今年不想和我们继续合作了,想找一家新的供应商合作,这怎么办啊?真要这样,我们会损失四分之一份额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经理,当时正与一位重要客户联络感情,宾主尽欢之际,突然冲进来这样一位员工,气喘吁吁地告诉你这样一个消息,你立在当下,有何感想?

也许你在还没有被这个坏消息震惊前,先被这位员工的举止惹恼了。得承认,不是你修养不够,实在是这位员工行事太没眼色,太不会说话办事了。

转换角色,让我们做回一个员工。面对坏消息时我们该如何得体地向老板回报,才不至于让坏消息蔓延,殃及自身?或说得更有人情味些:如何汇报坏消息,才能减少它对老板的冲击?

让坏消息来得温柔些

俗话说得好:怎么说要比说什么更重要。面对坏消息,如果我们能以一种相对委婉的表达方式将它传递出去,或许对听说双方都会有利无害。比如上面那个消息,如果这样说也许会更好:

〃经理,客户那边刚刚出了点状况,a客户打电话过来说……〃

这里的措辞用的是〃状况〃,而不是〃麻烦、问题〃一类激烈的言辞。这时,你的技巧在于弱化了消息的负面刺激,给上司一个缓冲情绪的时间。如果再配合你本人镇定自若的语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神态,上司会更高看你一眼。而如果你在表达中再多用一些诸如〃我们〃一类的字眼,表明你和领导是站在同一立场上,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领导也许真会将你当成〃自己人〃呢!

当然,我们提倡在领导面前委婉地表达坏消息,并不是说你要在领导面前兜圈子,捉迷藏,说了半天还让对方一头雾水。最佳的表达方法应该清晰、委婉地表述。

带着你的建议一起说

有人说:好的上司最痛恨两种人,一种是整天只会讨好的马屁精,另一种则更被他所痛恨,那就是只会将问题丢给上司的下属。

所以,当你有坏消息要向老板汇报时,能否以你的能力所及,考虑一下解决麻烦的相应对策?以你自己对公司的了解,以及对目前情况的分析,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最好?这样就可以在说出坏消息的同时,给领导提供一套可行的处理方案,或提供一些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可靠信息。如果正好你是这个问题的专家,那就更是责无旁贷了。你有责任向领导提供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步骤,顺便不要忘了让领导知道,有些地方你非常需要他的帮忙,没有他的支持这件事绝对搞不定。

把握开口的时机与场合

如果坏消息不是急于马上让领导知道,那么就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他说。最好是在私下,没有其他人在场时说,让领导有个心理准备。

另外,如果老板刚批评完员工,或老板自己被老板的老板批评了一通,这时你最好不说话为妙。否则老板正找不到出气筒,你却主动投怀送抱,他也就只好顺水推舟喽!

如果你是企业中一位以处理问题为工作内容的员工,掌握上面的这些沟通原则或技巧尤为重要。记住,要将你的领导当成你的朋友、家人,真心为他着想,不要总拿坏消息刺激他,试着把坏话说好,急话说慢;不要因为你要集中处理问题,就让别人真的将自己当成乌鸦,觉得见了你就没好事。这样只会创造不良氛围,于人于己都不利。

虹桥门户网。hqdoor。

第62节:巧妙地对老板说〃no〃

巧妙地对老板说〃no〃

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板叫你去做某件事,你马上应承下来,即使这件事不该你做,或者超出了你的负荷。也许是慑于老板的压力,也许是处于其他的考虑,你往往都不会拒绝。

然而,下属也有独立的人格,不一定什么事都一味地服从上司。而且,面对一些事情,下属的能力也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能做到。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拒绝我们的老板。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对老板说〃no〃。有心理专家指出:不会拒绝是一种疾病,背后的原因是你不够自信,想用百依百顺来讨好他人。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拒绝不见得都因为我们想讨好老板,而是因为不知如何开口拒绝而已,生怕拒绝的话说出口后,不但没有实现初衷,反倒惹火烧身,让老板对自己有看法。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恰当地拒绝老板的技巧,事情可能会好办许多。